秋入重陽,日落後山坡上迎來陣陣清風,感到絲絲涼意;洗過了讓人打寒顫的「澗水澡」之後,還得多穿一件T恤。 看著那小半邊月亮漸漸西沉,竟又想起了馬致遠的《雙調˙夜行船˙離亭宴煞》的兩句:「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登高節?」
要登高,還待後天,從我營所在的陡坡往上爬,迂迴登上海拔只有468米的蚺蛇尖,就跟散步似的。 這座小山,我爬過三十多遍了,但甚少在重陽節。
馬致遠這一位詞曲大師,每到秋來,在酒醉之前,酒醒之後,大抵就知道嗟嘆「愁無奈」,或者仰問蒼天「酒病花愁何日徹」了。我看,或可敬而稱之曰「暈愁(不是運籌)學大師」吧。 他的那個叫《十二月》的一套十二首「小令」,讓我又想到了柴可夫斯基的鋼琴獨奏套曲《季節》。 我對俄羅斯文化沒有什麼認識,可柴氏的《季節》我第一次聽就能充分欣賞;我在漢文化裏泡了一輩子,但馬氏這《十二月》卻至今未能讀通。 音樂之為物,妙乎哉!
柴可夫斯基的《季節》雖叫季節,卻由獨立的十二首短曲組成,而其中《九月》的「序詩」是「打獵」,《十月》是「秋歌」;「打獵」好像聽不出死狐的哀恨,「秋歌」似寄幾分落葉的悲愁。可我今天沒帶上這塊唱片,不能借這兩章來應景了。但既想到了柴氏,姑且拿他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來作這個秋夜的催眠曲吧。 此曲的第二樂章「如歌」的旋律,琴音寄送的該無丁點秋意,卻是扣人心弦的絲絲哀愁,聽來能叫人閑淚盈眶。我特意重復專聽這一章,直到睡意漸濃。
星期天早上,乾爽清涼的東北季風果真到臨,不但帶來一片視野濛濛,還把一張頂蓬吹得霍霍作響。午間風靜,涼意煙消雲散,暑熱卻又回來了。
遠眺長灘,夜來添了好些帳篷;近岸海面波翻浪湧,濤聲很大。
午後灣上只有兩艘不畏風浪的遊艇,錨駐在海灣中部,遠離灘岸。下午竟沒再增添來艇,出我意料之外。大概外海風浪太大。這可好了,我去游泳正合適。
遊艇這種富人的玩具可謂大而無當,海量耗油,瘋狂排碳。兩三艘錨在那裏,略可點綴海灣景緻;但他們往往麇集密佈,大煞風景。
到了海邊,但見從沙灘中部到南端,長達400米的灘沿上,搭滿了一溜帳篷,為數之多,竟是我歷來所未見。因被露兜樹叢和殘丘遮擋,我在坡上只看到寥寥的幾頂,沒想到原來竟有這麼多!其中以「饅頭型」為最多,其次是「蛾繭型」,幾乎全屬禿帳,並不附加擋陽的頂篷;烈日之下,熱沙之上,帳內必達四五十度,躲不進去! 這時在海裏游泳、滑浪的,僅是寥寥。營者多在水邊和沙灘上活動,看來不諳水性者居多,成天對著個大太陽,就只能不斷抹上一層又一層的防曬油了!
但見近處的營帳群中,有些聚攏成組,有些密集排列,互相擠靠,不留空間。 而營者似以洋人為多。
我在海灣北頭下水。那裏兩三百米長的沙灘上空蕩蕩的,一頂帳篷都沒有,大概因為景觀稍遜,方位也不利於看日出,而水中又有礁石吧。我游到了深水處,要數一數這灘上帳篷一共究有多少頂。可是浪頭屢屢擋我視線,而距離也實在太遠了,加上天朗而氣不清,視野欠佳,怎麼都無法數個清楚。 還是後來沿著水邊走過去,把它大略數出來了,約有40個。到了傍晚,又增添了一些新來者,加上搭在灘畔草坪、短岡頂上和岡腰梯地上,沒讓樹叢遮擋的十幾個,整個海灣的帳篷總數,當不在60之下。
翌日重九,我起來晚了,沒看到該是很朦朧的日出;可此山太小,我「蹓早」蹓到了蚺蛇尖上卻又仍然很早。這很好,可免於碰上大批專門來登高應景的人們。 今天天氣不錯,午後上來的人必然絡繹不絕,擠個水洩不通,那種熱鬧,不是我這野人的喜好。
我在頂上只看到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和他爸爸,還有爸爸的媽媽,正在那裏照相。聽他們的廣州話口音,似是內地來客。男孩要讓奶奶把他抱上測量柱去照一個,奶奶力氣不逮,再試而徒勞,還是那位爸爸幫上了忙。過不了一會他們就下山了。稍後我在非常崎嶇陡峭的坡徑上超越了他們。只見那位奶奶走在前頭,父子倆手牽著手,平行走在十步之後。那爸爸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走著,小男孩卻一邊走著一邊哼曲子,輕鬆著呢。在這段破爛而滿佈碎石的坡徑上,這算是個罕見的情景了。
2009/10/31
野地上的恐懼
跟別人談到野營,對方往往會問:「深山野嶺冇蛇嘅咩?」
「深山野嶺點會冇蛇!」我回答。
「噉你唔驚嘅咩?」對方或會接著問。
「唔驚。」我說。
這肯定不是真話,「蛇喎,唔驚就假」!
據一些動物心理專家說,蛇是人類和所有靈長類不必後天學習,就懂得害怕的爬行動物。猴子和人類一樣,看到了蛇,哪管牠咬人不咬,先不理牠有毒無毒,馬上就會躲開,這是一種本能反應,完全不必經過思索。一般認為,這是漫長的進化過程裏,透過自然選擇形成的本能恐懼心理,是為ophidiophobia, 有利個體在自然界裏的存活。
這其中的道理似乎很簡單:假若有些原始人類天生不怕蛇,遇到了蛇不知道保持距離,那麼他們在長成之前,被毒蛇咬死的機會就很大了;這就無法把不怕蛇的「膽子」遺傳下去,因此,能繁衍到今天的人類,個個都帶著怕蛇心理的基因組合。
不但怕,還要厭惡牠,憎恨牠呢。如果沒有經過自然、環保教育的薰陶,膽子大的,還要殺牠,一如古時孫叔敖殺掉兩頭蛇;膽子小的呢,就一年到頭家裏窩著,儘量避免到室外去。
男人要殺蛇,女人愛殺小蟲子。這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蓋因蟲子之為物,也非盡屬好惹的,比如那蜘蛛,除了「野化」家居環境,其中有些還長著毒牙,會蜇人,有些甚至能致人於死。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西遊記》把個蜘蛛精寫得那麼壞了。
我打從有記憶以來,就害怕蜘蛛,一如怕黑。 怕黑心理摻合了從大人那裏聽來的「鬼怪傳說」,於是衍生了怕鬼的心理。這其中究竟哪些恐懼內容是與生俱來的,哪些是在母親懷抱裏後天習得的,這我一時還無從確考。
儘管到了青年時期,出去遠足、野營,對從小就見慣了的絡新婦,還是很害怕,總要跟牠保持距離,就怕被牠咬上一口。後來我終於從圖書上讀到了,牠原來是無毒的,並且根本不會咬人;儘管這樣,我還是不敢去碰牠。偶爾不慎撞破了牠的網,讓牠爬到了脖子上,我就會嚇得魂飛魄散! 還要再過好些年,經過多番「肌膚接觸」之後,我跟這長腿的「繞絲新娘」,才算真正交上了朋友,完全消除了根深柢固的恐懼。
當然,走在人跡罕至的林徑上,牠那面積特大的蛛網要擋我去路,如果無法迴避,我還是會暫為之敵,強行給牠毀網,請牠到一邊去重織一個的。
絡新婦的網絲較別的蛛絲粗得多,而且韌性、黏性都很強。 牠的網也特別大,往往粘滿了各種大小蟲子,偶爾有的綑綁嚴實,死去多時。因此每逢走在林徑上,我手上必執短枝,以充「網拂」,不住在面前揮動著,好給頭臉「開路」,以免被它罩個正著,黏糊糊、臭烘烘的,噁心一場,還得花大半分鐘去清理。
我對於同屬節肢動物的蛾、蝶的幼蟲,也就是毛蟲的恐懼,可是更為根深柢固了。這種「心理障礙」,我至今不能克服。一條五彩斑斕的枯葉蛾幼蟲,能叫我的心房立馬多跳幾下子,同時胳膊長出雞皮疙瘩。
其實這毛蟲的可怕,遠不如上面開章所說的蛇;毒蛇可以致命,毛蟲不過螫得皮膚紅腫和痛癢,最多引致全身皮膚過敏的免疫反應罷了。說起來倒也奇怪,我遇到毒蛇,往往沒有像看到有些毛毛蟲那麼害怕。
最近難得「邂逅」了本地毒性最強的毒蛇,也就是銀環蛇。 銀環蛇粵語叫銀腳帶,牠和金環蛇――也就是金腳帶「齊名」。 雖被歸屬眼鏡蛇科,但牠的頭部卻不像一般毒蛇那樣呈三角形。牠性情溫馴,除了捕獵小動物,不會無故發動攻擊。可牠卻是非常危險的毒蛇,毒液要比眼鏡蛇還要厲害得多,一旦被牠咬了,可說凶多吉少。
毒蛇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這有劇毒的銀環蛇不會輕易開口咬人,儘管受到侵擾、挑釁,牠的反應往往只是迴避和逃跑,據說一般只有在被抓、被踩的情況下,才會發狠咬上一口。反倒是那小小的青竹蛇的脾氣十分壞,人若膽敢在牠跟前礙眼,牠就會引頸啄噬,相當兇狠;但是牠的毒液的毒性並不太強,只咬一口,一般不會致人於死。
有一種大蛇既沒有毒,也很溫馴,卻相當危險,那就是蟒蛇。 這大蟒,本地叫蚺蛇,也寫作蝻蛇,讀作「楠蛇」。由於牠性情溫馴,身上斑紋好看,有些人弄來幼蟒,養在家裏作寵物,並不在意牠身體能長成龐然大物,但卻不長靈性。 牠雖然吞不下一個成年人,但把畜養牠的「奇癖」主人絞傷、絞殺,在西方卻是偶有所聞。
年前的一次野營,在一處叢林澗畔,入黑之後,我照到了大蟒吞食小牛的可怕情景。在我照相的差不多一個小時裏,不幸失去孩子的母牛躲在附近的樹叢後面不住哀號,不願離開,卻又不敢走近。這情景讓我感到很難過。猜想母牛大概知道發生了不幸而可怕的事,沒準牠心裏寄望我這個野人幫牠把蛇趕走,讓牠可憐的孩子逃出「魔口」。
「深山野嶺點會冇蛇!」我回答。
「噉你唔驚嘅咩?」對方或會接著問。
「唔驚。」我說。
這肯定不是真話,「蛇喎,唔驚就假」!
據一些動物心理專家說,蛇是人類和所有靈長類不必後天學習,就懂得害怕的爬行動物。猴子和人類一樣,看到了蛇,哪管牠咬人不咬,先不理牠有毒無毒,馬上就會躲開,這是一種本能反應,完全不必經過思索。一般認為,這是漫長的進化過程裏,透過自然選擇形成的本能恐懼心理,是為ophidiophobia, 有利個體在自然界裏的存活。
這其中的道理似乎很簡單:假若有些原始人類天生不怕蛇,遇到了蛇不知道保持距離,那麼他們在長成之前,被毒蛇咬死的機會就很大了;這就無法把不怕蛇的「膽子」遺傳下去,因此,能繁衍到今天的人類,個個都帶著怕蛇心理的基因組合。
不但怕,還要厭惡牠,憎恨牠呢。如果沒有經過自然、環保教育的薰陶,膽子大的,還要殺牠,一如古時孫叔敖殺掉兩頭蛇;膽子小的呢,就一年到頭家裏窩著,儘量避免到室外去。
男人要殺蛇,女人愛殺小蟲子。這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蓋因蟲子之為物,也非盡屬好惹的,比如那蜘蛛,除了「野化」家居環境,其中有些還長著毒牙,會蜇人,有些甚至能致人於死。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西遊記》把個蜘蛛精寫得那麼壞了。
我打從有記憶以來,就害怕蜘蛛,一如怕黑。 怕黑心理摻合了從大人那裏聽來的「鬼怪傳說」,於是衍生了怕鬼的心理。這其中究竟哪些恐懼內容是與生俱來的,哪些是在母親懷抱裏後天習得的,這我一時還無從確考。
儘管到了青年時期,出去遠足、野營,對從小就見慣了的絡新婦,還是很害怕,總要跟牠保持距離,就怕被牠咬上一口。後來我終於從圖書上讀到了,牠原來是無毒的,並且根本不會咬人;儘管這樣,我還是不敢去碰牠。偶爾不慎撞破了牠的網,讓牠爬到了脖子上,我就會嚇得魂飛魄散! 還要再過好些年,經過多番「肌膚接觸」之後,我跟這長腿的「繞絲新娘」,才算真正交上了朋友,完全消除了根深柢固的恐懼。
當然,走在人跡罕至的林徑上,牠那面積特大的蛛網要擋我去路,如果無法迴避,我還是會暫為之敵,強行給牠毀網,請牠到一邊去重織一個的。
絡新婦的網絲較別的蛛絲粗得多,而且韌性、黏性都很強。 牠的網也特別大,往往粘滿了各種大小蟲子,偶爾有的綑綁嚴實,死去多時。因此每逢走在林徑上,我手上必執短枝,以充「網拂」,不住在面前揮動著,好給頭臉「開路」,以免被它罩個正著,黏糊糊、臭烘烘的,噁心一場,還得花大半分鐘去清理。
我對於同屬節肢動物的蛾、蝶的幼蟲,也就是毛蟲的恐懼,可是更為根深柢固了。這種「心理障礙」,我至今不能克服。一條五彩斑斕的枯葉蛾幼蟲,能叫我的心房立馬多跳幾下子,同時胳膊長出雞皮疙瘩。
其實這毛蟲的可怕,遠不如上面開章所說的蛇;毒蛇可以致命,毛蟲不過螫得皮膚紅腫和痛癢,最多引致全身皮膚過敏的免疫反應罷了。說起來倒也奇怪,我遇到毒蛇,往往沒有像看到有些毛毛蟲那麼害怕。
最近難得「邂逅」了本地毒性最強的毒蛇,也就是銀環蛇。 銀環蛇粵語叫銀腳帶,牠和金環蛇――也就是金腳帶「齊名」。 雖被歸屬眼鏡蛇科,但牠的頭部卻不像一般毒蛇那樣呈三角形。牠性情溫馴,除了捕獵小動物,不會無故發動攻擊。可牠卻是非常危險的毒蛇,毒液要比眼鏡蛇還要厲害得多,一旦被牠咬了,可說凶多吉少。
毒蛇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這有劇毒的銀環蛇不會輕易開口咬人,儘管受到侵擾、挑釁,牠的反應往往只是迴避和逃跑,據說一般只有在被抓、被踩的情況下,才會發狠咬上一口。反倒是那小小的青竹蛇的脾氣十分壞,人若膽敢在牠跟前礙眼,牠就會引頸啄噬,相當兇狠;但是牠的毒液的毒性並不太強,只咬一口,一般不會致人於死。
有一種大蛇既沒有毒,也很溫馴,卻相當危險,那就是蟒蛇。 這大蟒,本地叫蚺蛇,也寫作蝻蛇,讀作「楠蛇」。由於牠性情溫馴,身上斑紋好看,有些人弄來幼蟒,養在家裏作寵物,並不在意牠身體能長成龐然大物,但卻不長靈性。 牠雖然吞不下一個成年人,但把畜養牠的「奇癖」主人絞傷、絞殺,在西方卻是偶有所聞。
年前的一次野營,在一處叢林澗畔,入黑之後,我照到了大蟒吞食小牛的可怕情景。在我照相的差不多一個小時裏,不幸失去孩子的母牛躲在附近的樹叢後面不住哀號,不願離開,卻又不敢走近。這情景讓我感到很難過。猜想母牛大概知道發生了不幸而可怕的事,沒準牠心裏寄望我這個野人幫牠把蛇趕走,讓牠可憐的孩子逃出「魔口」。
2009/10/24
趨禽近獸
在山徑上,一個遠足隊伍迎面而來,有人跟我打招呼,接著聊了幾句。
於是有人問:「自己一個人呀?」
我回答:「係啊。慣左咯。」
又有人說:「唔怕悶咩?」
我說:「我成世人都仲未學識寫個悶字。」
有個女的說:「一定係有人喺嗰便等佢嘅。」
我說:「人就冇嘞。約好左一隻蜘蛛精,同埋一隻狐狸精就真。」
那個女的說:「真係想愴你個心啊!」
我這沒準真是性心理失衡導致的妄想。也委實想得太美了吧,怎麼就從來不會想到肥豬精、水牛精什麼的!小時候聽大人們說,一切樹木鳥獸,都能成精。 我家附近就曾有過一棵木瓜精。
鳥獸成精,這是無稽美談,不宜說得太較真了。
我既身為野人,倒是喜與老實、平凡的鳥獸打交道。但自由的鳥獸不比已被馴養的家畜和寵物,似乎不屑和我這低級人類同林;見我來了,總要慌忙逃遁,避之唯恐不及。
在營地看到鳥獸的蹤影,聽到牠們的鳴叫,感覺上有別於遠足途中的倏忽一瞥,或者偶爾幾聲。我或會這麼理解:這是要從陌路相逢,升格為暫時的鄰里之誼了。 每每有幸看到了一隻果子狸,或者聽到了一個夜貓子什麼的,心中就有一絲欣悅。
在這堅尼指數榮踞世界第一位、尺產萬斤銀的繁華都會,我竟不知道該去攀龍附鳳,圖謀大業,卻自甘墮落,淪為野人,走入荒郊,趨禽近獸,可謂不肖之甚矣乎!
我固是不肖,可人家山禽野獸看到了我,多半還有些不屑呢。 第一個不屑與我為伍的就是那野豬。在我所常到的山林,牠的蹤跡可說無處不在。我說,不過只是個豬罷了,有什麼了不起! 可牠就是不歡迎我靠近,最多只能遠觀。多少年來,我一直無法給牠照得一張清晰的照片。
還有那林鳥。牠在樹上,任憑我怎麼躡手躡腳走到樹下,牠似乎都能察覺,噗的一聲就飛走了。就牠不飛走,那距離往往還是太遠了些;沒有遠攝鏡頭,照了也是白照。
但偶爾我會走運。上週末我把營紮在叢林深處的一片小草地上,帳篷上面是茂密的樹冠。夜後飛來了一隻綠色翅膀的鳩鳥,似乎不畏燈光,就棲息在樹冠下面的一條藤蔓上。我拿小手電照牠,牠竟泰然自若,並不飛走,我於是用閃光燈照得了幾幀。
且別說這長著天使的翅膀,能飛上高枝的鳥牠不屑與我為伍,就是那些只知道在地上蹦,卻又蹦不遠的癩蛤蟆,牠也不怎麼瞧得起我,每每讓我逮著,卻怎麼也不肯馴貼就範。 不就照個相嘛,也不把你怎麼樣!
癩蛤蟆牠笨,有一回我要練夜視能力,摸黑在山徑上走,忽覺一腳踩在個軟東西上,連忙停步,亮燈一看,竟是個癩蛤蟆!心裏感到難過,此後甚少再摸黑夜行。野外癩蛤蟆雖不多,偶爾營地會走來一個,傻乎乎的跳到我眼前,我伸手一逮,如探囊取物。
癩蛤蟆本名蟾蜍,人們大都認為牠長得寒磣,可我總覺得牠一點不難看,起碼比青蛙體面;渾身的疙瘩就特有趣,那副憨樣也很可愛;抓在手裏,那種冷冰冰,軟綿綿,而又疙里疙瘩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當然,我這所謂癩蛤蟆的可愛,自不能跟有些人們的可愛事物相提並論,信手拈來,就好比說那細腿豐胸的lengmode系列。
Lengmode屬高檔文明族群,足堪譽為女神而請進大學講壇,能把莘莘學子導入「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的微觀憧憬,促進打破殘存的、對pleasure of emotion explosion and emotional intensive moment的惶惑,從而激發本能目的驅動的唯商品消費社會的高階人生遠瞻所必須的昇華型思慮方式的基礎邏輯建構……
嗐呀,請別誤會,「唔係好深」;野人畢竟只能是野人,確實是廢話連章,不知所云!
還是老實著點,回到本題上去吧。 我這所謂可愛的癩蛤蟆,且別說牠要請進大學講壇,好像連中小學的生物實驗室,至今還是牠的本家青蛙的天下。
我愛聽蛙鳴。癩蛤蟆的叫聲不叫蛙鳴,而牠好像也乾脆不會叫。 蛙鳴旺盛的野地多屬沼澤,不能紮營。
我雖說喜聽鳥獸的鳴叫,但夜裏杜鵑徹夜在那裏「哀啼」,於我卻是最難忍受的自然噪聲。可以想像,在寧靜的荒山之夜,這杜鵑的啼聲嘹喨而清脆,牠能一夜叫個不停:高貴姑娘!高貴姑娘!每隔幾秒,就叫一遍;既不知疲累,也不致沙啞。嗐!杜宇先生,人家lengmode女神的狂慕者,全都讓你給比下去了!
說起來覺得有些蹊蹺,過去一年,好像沒聽到多少杜鵑的叫聲;以往常叫我苦惱的夜啼,就更是絕無僅有。但願這並非禽流感造成的結果,也不是因為本地和北邊生態環境迅速惡化,讓牠失去棲息地。
杜鵑夜啼可讓我徹夜難眠,夜行獸類走近帳篷,也能叫我從夢中驚醒。 上週末的營地是一片野豬林,夜裏驚醒了三次,就是因為這可惡的野豬。牠在林裏走動,除了發出沙沙的聲響,牠嗅覓樹根的鼻息也很大,十尺之外,能叫我驚醒,讓我的「野心」感到幾分不踏實。
牛一般不會在夜裏活動,可在冷天的月夜,牠就有可能通宵吃草了。如果牠在夜裏要到帳篷旁邊來享用夜宵,我往往就會被欻欻的嚼草聲吵醒,非得出帳把牠趕走,否則無法續眠。可牛的脾氣倔極了,這會把牠轟走,待會牠又回來了,一如巴士上播放的女體「出位」廣告。
於是有人問:「自己一個人呀?」
我回答:「係啊。慣左咯。」
又有人說:「唔怕悶咩?」
我說:「我成世人都仲未學識寫個悶字。」
有個女的說:「一定係有人喺嗰便等佢嘅。」
我說:「人就冇嘞。約好左一隻蜘蛛精,同埋一隻狐狸精就真。」
那個女的說:「真係想愴你個心啊!」
我這沒準真是性心理失衡導致的妄想。也委實想得太美了吧,怎麼就從來不會想到肥豬精、水牛精什麼的!小時候聽大人們說,一切樹木鳥獸,都能成精。 我家附近就曾有過一棵木瓜精。
鳥獸成精,這是無稽美談,不宜說得太較真了。
我既身為野人,倒是喜與老實、平凡的鳥獸打交道。但自由的鳥獸不比已被馴養的家畜和寵物,似乎不屑和我這低級人類同林;見我來了,總要慌忙逃遁,避之唯恐不及。
在營地看到鳥獸的蹤影,聽到牠們的鳴叫,感覺上有別於遠足途中的倏忽一瞥,或者偶爾幾聲。我或會這麼理解:這是要從陌路相逢,升格為暫時的鄰里之誼了。 每每有幸看到了一隻果子狸,或者聽到了一個夜貓子什麼的,心中就有一絲欣悅。
在這堅尼指數榮踞世界第一位、尺產萬斤銀的繁華都會,我竟不知道該去攀龍附鳳,圖謀大業,卻自甘墮落,淪為野人,走入荒郊,趨禽近獸,可謂不肖之甚矣乎!
我固是不肖,可人家山禽野獸看到了我,多半還有些不屑呢。 第一個不屑與我為伍的就是那野豬。在我所常到的山林,牠的蹤跡可說無處不在。我說,不過只是個豬罷了,有什麼了不起! 可牠就是不歡迎我靠近,最多只能遠觀。多少年來,我一直無法給牠照得一張清晰的照片。
還有那林鳥。牠在樹上,任憑我怎麼躡手躡腳走到樹下,牠似乎都能察覺,噗的一聲就飛走了。就牠不飛走,那距離往往還是太遠了些;沒有遠攝鏡頭,照了也是白照。
但偶爾我會走運。上週末我把營紮在叢林深處的一片小草地上,帳篷上面是茂密的樹冠。夜後飛來了一隻綠色翅膀的鳩鳥,似乎不畏燈光,就棲息在樹冠下面的一條藤蔓上。我拿小手電照牠,牠竟泰然自若,並不飛走,我於是用閃光燈照得了幾幀。
且別說這長著天使的翅膀,能飛上高枝的鳥牠不屑與我為伍,就是那些只知道在地上蹦,卻又蹦不遠的癩蛤蟆,牠也不怎麼瞧得起我,每每讓我逮著,卻怎麼也不肯馴貼就範。 不就照個相嘛,也不把你怎麼樣!
癩蛤蟆牠笨,有一回我要練夜視能力,摸黑在山徑上走,忽覺一腳踩在個軟東西上,連忙停步,亮燈一看,竟是個癩蛤蟆!心裏感到難過,此後甚少再摸黑夜行。野外癩蛤蟆雖不多,偶爾營地會走來一個,傻乎乎的跳到我眼前,我伸手一逮,如探囊取物。
癩蛤蟆本名蟾蜍,人們大都認為牠長得寒磣,可我總覺得牠一點不難看,起碼比青蛙體面;渾身的疙瘩就特有趣,那副憨樣也很可愛;抓在手裏,那種冷冰冰,軟綿綿,而又疙里疙瘩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當然,我這所謂癩蛤蟆的可愛,自不能跟有些人們的可愛事物相提並論,信手拈來,就好比說那細腿豐胸的lengmode系列。
Lengmode屬高檔文明族群,足堪譽為女神而請進大學講壇,能把莘莘學子導入「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的微觀憧憬,促進打破殘存的、對pleasure of emotion explosion and emotional intensive moment的惶惑,從而激發本能目的驅動的唯商品消費社會的高階人生遠瞻所必須的昇華型思慮方式的基礎邏輯建構……
嗐呀,請別誤會,「唔係好深」;野人畢竟只能是野人,確實是廢話連章,不知所云!
還是老實著點,回到本題上去吧。 我這所謂可愛的癩蛤蟆,且別說牠要請進大學講壇,好像連中小學的生物實驗室,至今還是牠的本家青蛙的天下。
我愛聽蛙鳴。癩蛤蟆的叫聲不叫蛙鳴,而牠好像也乾脆不會叫。 蛙鳴旺盛的野地多屬沼澤,不能紮營。
我雖說喜聽鳥獸的鳴叫,但夜裏杜鵑徹夜在那裏「哀啼」,於我卻是最難忍受的自然噪聲。可以想像,在寧靜的荒山之夜,這杜鵑的啼聲嘹喨而清脆,牠能一夜叫個不停:高貴姑娘!高貴姑娘!每隔幾秒,就叫一遍;既不知疲累,也不致沙啞。嗐!杜宇先生,人家lengmode女神的狂慕者,全都讓你給比下去了!
說起來覺得有些蹊蹺,過去一年,好像沒聽到多少杜鵑的叫聲;以往常叫我苦惱的夜啼,就更是絕無僅有。但願這並非禽流感造成的結果,也不是因為本地和北邊生態環境迅速惡化,讓牠失去棲息地。
杜鵑夜啼可讓我徹夜難眠,夜行獸類走近帳篷,也能叫我從夢中驚醒。 上週末的營地是一片野豬林,夜裏驚醒了三次,就是因為這可惡的野豬。牠在林裏走動,除了發出沙沙的聲響,牠嗅覓樹根的鼻息也很大,十尺之外,能叫我驚醒,讓我的「野心」感到幾分不踏實。
牛一般不會在夜裏活動,可在冷天的月夜,牠就有可能通宵吃草了。如果牠在夜裏要到帳篷旁邊來享用夜宵,我往往就會被欻欻的嚼草聲吵醒,非得出帳把牠趕走,否則無法續眠。可牛的脾氣倔極了,這會把牠轟走,待會牠又回來了,一如巴士上播放的女體「出位」廣告。
2009/10/17
舅舅在老人院
我舅舅長期患哮喘,偶因嚴重發病而短期住院。退休後回家鄉生活,按時回港複診,每次都領取多種而大量的藥物,包括很佔空間的類固醇噴劑,得捎個大提包把藥裝回去。
舅舅家鄉的空氣雖然不見得比香港清新,可他的哮喘發病卻比在港時少了,而且似乎每次發起病來都比較輕。他的生活過得愜意,我們都感到安慰。
可是好景不常,幾年前接續中風兩次,第一次雖然比較輕微,左臉和左手手指從此麻痺不癒。第二次可是相當嚴重了,說話和吞咽機能,以及右側肢體都受累,在內地醫院裏癱瘓了一個月。 我們把他接回香港來就醫,逾半年的日子裏,先後進出了5所公立醫院。 開頭狀況十分惡劣,24小時臥床,個人衛生、飲食等一概不能自理。在我們面前,他多番痛哭,天天嚷著要死。
出院後舅舅住進了老人院,需要24小時高度護理,可是情況甚為不穩,惡化頻密而常送醫院;因被搬來攆去,他的那條壞臂的肩關節,竟讓粗心大意的醫護人員弄至脫臼!
年來多番折騰之後,舅舅的情況略有好轉,漸趨穩定,除了右上肢永久完全失去功能,其餘都稍有恢復,能用匙子自己進食糊狀飯餐;拄著四腳手杖,可短暫蹣跚步行;原來瘦減之甚的肚皮,竟也漸次恢復了八成的飽滿。 可他還是偶爾埋怨活得太難受,總要賭氣說:還不如死了!
這是不難理解的。除了中風引起的多種後遺症,他身上別的頑疾也不少,包括帶狀疱疹發病之後導致的永久神經痛楚,另外前列腺的問題讓導管和尿袋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他的肺臟和氣管都很弱,時患感冒、肺炎和氣管炎,常會咳嗽。加上吞咽功能不良,每每被口水嗆得咳個死去活來,睡著了也會嗆醒。
還有很讓他苦惱的,就是說話的機能受累。 他的話語十分含糊,有時我耐心聽上三四遍,也無法聽明白他的意思;讓他接著說,他反倒會嘎然而止;我再問他,他就是不肯再開口,以沉默表達難受和生氣。
和舅舅同室的住院者之中,有一位並非老人,只在中年,是個大塊頭。 他中風後做了手術,鑽開顱骨取出血塊,術後創口骨塊壞死,形成很大的凹陷。 這大塊頭原已移民美國,中風後回港,至今不能走路,也失去說話能力,高興的時候,只能模仿著吐出一些易於發音的單詞;家人多方鼓勵,在攙扶之下,偶爾或能短時站立,略走幾步。 此君在吃的方面比較執迷,非但院裏的定餐他不要吃,還得讓妻子和妹妹給他捎來漢堡和什麼可樂之類,常因不能如願而鬧情緒。在這種時候我要跟他打招呼,他就會漠然瞥以冷眼,不予回應。
毋庸贅言,對於有中風病歷的人,尤其是有「魚米之鄉遺傳特質」的廣東人,漢堡之類,該是可免則免的「花旗美味」。 這一類食物,西方人如果嗜之成癮,儘管吃得成了120公斤的龐然大物,多半還能活著走來走去;倘是廣東人,恐怕上不了90公斤,就要長臥不起,甚至性命難保了。 對於這位大塊頭,也許親人和本人都有共識,認為無所謂了吧;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裏,偶爾看到他在享用這些「花旗美味」,一邊嚼著,一邊展現短暫的滿臉欣悅。
另有一位同室老人,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他雖然兩腿似有壞疽,但行動自如,常常獨自上街。他的皮膚非常黝黑,終歲穿一身「黑膠綢」(薯莨綢,又叫拷綢)衣褲,腳上總是趿拉著髒舊不堪的黑布鞋;熱天捲起褲腿和衣袖,顯得格外肋遢;冷天穿的棉襖,就更倍加肋遢了。 我每見他一邊走著,一邊喃喃自語,說的淨是罵人的話。讓我最常聽到的是:「哼,冇錢有鬼得閒理你嚕!」
有一天,我發覺有一陣子沒看到這位老人家了,於是隨口問問舅舅,才知道他已經不在了。舅舅告訴我,他前不久送進了醫院,就死在裏面了。 根據舅舅聽來的、無從證實的消息,這位老人無親無故,孑然一身,從前在水果批發市場(「果欄」)工作,因為財產超過規定限額,院費自付,不獲社會福利署資助。可他沒能活到把財產用完,死後銀行帳戶遺下四十多萬的存款。 我問舅舅,這遺產沒有繼承人,有關方面怎樣處置? 舅舅答不上來,卻又沒說不知道。
舅舅歷來是個非常孤僻的人,在老人院裏越發不茍言笑,從來不和任何住院者交往。他天天坐在那裏,或在長廊上蹣跚練步,總是目不斜視,不發一言;他的眼睛都不好,可耳朵卻很靈,聽來不少「院聞」,有時會扼要地告訴我。 有些故事讓我驚訝,有些讓我納悶,也有些讓我難過。
對於這家一般規格的老人院,舅舅並不滿意,待久了憤懣難免就積累起來了,於是跟護理員和保健員都發生衝突;我們根據他的不滿向院方反映,他認為會招來報復,可是把我們都給罵了,讓我們乾脆把他送回老家去,要死在那裏。我為此好一陣子不去看他。 看來在那裏他也真要待不下去了,我們只好讓他換個新環境,轉到另外一家。 這是一家新開業的,裝修和設備新穎,可是規模很小。轉過去沒住上兩個月,舅舅就主動要求轉回來了,因為相比之下,這一家新的更不行。至今過去了兩三年,可他還是念念不忘,偶爾要跟我「重溫」那三個月裏的苦日子。 那裏幾乎沒有空間讓他走動,勉強為之,要不碰到別人,就要碰到輪椅,或者便盆;吃飯不能有自己的獨立小桌子,而跟大夥共用大圓桌,吃著吃著,對面就會有人沒命地咳嗽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噴得桌面全是口水和飯菜;過一會這邊又會有人打噴嚏,擤鼻子;一邊吃著一邊打,一邊打著一邊擤;打個不停,擤個沒完;那邊還會有人失禁拉屎,護理員原處處理,弄得臭氣薰天。
這時我或會若有所悟:人們一生奮鬥,終年勞累,拼命聚財,不就是為的有朝一日,要在自己的大宅院裏悠然幸福地終老,讓身邊隨時都能圍攏著至孝兒孫,可以從容使喚三語傭人、專科護士,召來醫學院教授「私症」級大國手,還有「邃穴」級風水上師? 想到這裏,心中徒生兩分惶恐、三分惆悵;自知歲月蹉跎,悔之晚矣。
每當舅舅又再提起這些讓人噁心的經歷,我就只能蹙眉賠笑,硬塞進去幾句不能開解他的話。
舅舅家鄉的空氣雖然不見得比香港清新,可他的哮喘發病卻比在港時少了,而且似乎每次發起病來都比較輕。他的生活過得愜意,我們都感到安慰。
可是好景不常,幾年前接續中風兩次,第一次雖然比較輕微,左臉和左手手指從此麻痺不癒。第二次可是相當嚴重了,說話和吞咽機能,以及右側肢體都受累,在內地醫院裏癱瘓了一個月。 我們把他接回香港來就醫,逾半年的日子裏,先後進出了5所公立醫院。 開頭狀況十分惡劣,24小時臥床,個人衛生、飲食等一概不能自理。在我們面前,他多番痛哭,天天嚷著要死。
出院後舅舅住進了老人院,需要24小時高度護理,可是情況甚為不穩,惡化頻密而常送醫院;因被搬來攆去,他的那條壞臂的肩關節,竟讓粗心大意的醫護人員弄至脫臼!
年來多番折騰之後,舅舅的情況略有好轉,漸趨穩定,除了右上肢永久完全失去功能,其餘都稍有恢復,能用匙子自己進食糊狀飯餐;拄著四腳手杖,可短暫蹣跚步行;原來瘦減之甚的肚皮,竟也漸次恢復了八成的飽滿。 可他還是偶爾埋怨活得太難受,總要賭氣說:還不如死了!
這是不難理解的。除了中風引起的多種後遺症,他身上別的頑疾也不少,包括帶狀疱疹發病之後導致的永久神經痛楚,另外前列腺的問題讓導管和尿袋成了身體的一部分。他的肺臟和氣管都很弱,時患感冒、肺炎和氣管炎,常會咳嗽。加上吞咽功能不良,每每被口水嗆得咳個死去活來,睡著了也會嗆醒。
還有很讓他苦惱的,就是說話的機能受累。 他的話語十分含糊,有時我耐心聽上三四遍,也無法聽明白他的意思;讓他接著說,他反倒會嘎然而止;我再問他,他就是不肯再開口,以沉默表達難受和生氣。
和舅舅同室的住院者之中,有一位並非老人,只在中年,是個大塊頭。 他中風後做了手術,鑽開顱骨取出血塊,術後創口骨塊壞死,形成很大的凹陷。 這大塊頭原已移民美國,中風後回港,至今不能走路,也失去說話能力,高興的時候,只能模仿著吐出一些易於發音的單詞;家人多方鼓勵,在攙扶之下,偶爾或能短時站立,略走幾步。 此君在吃的方面比較執迷,非但院裏的定餐他不要吃,還得讓妻子和妹妹給他捎來漢堡和什麼可樂之類,常因不能如願而鬧情緒。在這種時候我要跟他打招呼,他就會漠然瞥以冷眼,不予回應。
毋庸贅言,對於有中風病歷的人,尤其是有「魚米之鄉遺傳特質」的廣東人,漢堡之類,該是可免則免的「花旗美味」。 這一類食物,西方人如果嗜之成癮,儘管吃得成了120公斤的龐然大物,多半還能活著走來走去;倘是廣東人,恐怕上不了90公斤,就要長臥不起,甚至性命難保了。 對於這位大塊頭,也許親人和本人都有共識,認為無所謂了吧;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裏,偶爾看到他在享用這些「花旗美味」,一邊嚼著,一邊展現短暫的滿臉欣悅。
另有一位同室老人,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他雖然兩腿似有壞疽,但行動自如,常常獨自上街。他的皮膚非常黝黑,終歲穿一身「黑膠綢」(薯莨綢,又叫拷綢)衣褲,腳上總是趿拉著髒舊不堪的黑布鞋;熱天捲起褲腿和衣袖,顯得格外肋遢;冷天穿的棉襖,就更倍加肋遢了。 我每見他一邊走著,一邊喃喃自語,說的淨是罵人的話。讓我最常聽到的是:「哼,冇錢有鬼得閒理你嚕!」
有一天,我發覺有一陣子沒看到這位老人家了,於是隨口問問舅舅,才知道他已經不在了。舅舅告訴我,他前不久送進了醫院,就死在裏面了。 根據舅舅聽來的、無從證實的消息,這位老人無親無故,孑然一身,從前在水果批發市場(「果欄」)工作,因為財產超過規定限額,院費自付,不獲社會福利署資助。可他沒能活到把財產用完,死後銀行帳戶遺下四十多萬的存款。 我問舅舅,這遺產沒有繼承人,有關方面怎樣處置? 舅舅答不上來,卻又沒說不知道。
舅舅歷來是個非常孤僻的人,在老人院裏越發不茍言笑,從來不和任何住院者交往。他天天坐在那裏,或在長廊上蹣跚練步,總是目不斜視,不發一言;他的眼睛都不好,可耳朵卻很靈,聽來不少「院聞」,有時會扼要地告訴我。 有些故事讓我驚訝,有些讓我納悶,也有些讓我難過。
對於這家一般規格的老人院,舅舅並不滿意,待久了憤懣難免就積累起來了,於是跟護理員和保健員都發生衝突;我們根據他的不滿向院方反映,他認為會招來報復,可是把我們都給罵了,讓我們乾脆把他送回老家去,要死在那裏。我為此好一陣子不去看他。 看來在那裏他也真要待不下去了,我們只好讓他換個新環境,轉到另外一家。 這是一家新開業的,裝修和設備新穎,可是規模很小。轉過去沒住上兩個月,舅舅就主動要求轉回來了,因為相比之下,這一家新的更不行。至今過去了兩三年,可他還是念念不忘,偶爾要跟我「重溫」那三個月裏的苦日子。 那裏幾乎沒有空間讓他走動,勉強為之,要不碰到別人,就要碰到輪椅,或者便盆;吃飯不能有自己的獨立小桌子,而跟大夥共用大圓桌,吃著吃著,對面就會有人沒命地咳嗽起來,一發不可收拾,噴得桌面全是口水和飯菜;過一會這邊又會有人打噴嚏,擤鼻子;一邊吃著一邊打,一邊打著一邊擤;打個不停,擤個沒完;那邊還會有人失禁拉屎,護理員原處處理,弄得臭氣薰天。
這時我或會若有所悟:人們一生奮鬥,終年勞累,拼命聚財,不就是為的有朝一日,要在自己的大宅院裏悠然幸福地終老,讓身邊隨時都能圍攏著至孝兒孫,可以從容使喚三語傭人、專科護士,召來醫學院教授「私症」級大國手,還有「邃穴」級風水上師? 想到這裏,心中徒生兩分惶恐、三分惆悵;自知歲月蹉跎,悔之晚矣。
每當舅舅又再提起這些讓人噁心的經歷,我就只能蹙眉賠笑,硬塞進去幾句不能開解他的話。
網上贈答
《浪淘沙》答友人
曉澗瀅淙淙,
汲負囊中。
蹊行十里繞蔥蘢。
古陌荒塍忻會友,
聚遣遊蹤。
煮豆仰蒼穹,
喜接清風。
今宵月滿九州同。
送罷君航歸逖野,
徑上匆匆。
之二
渡海浪重重,
熾日濛空。
當年故樹憾慳逢。
似鯽遊人迎面過,
摒我清風。
歲月也匆匆,
皓首如蓬。
殷祈再晤此山中。
切莫恓惶尋樂土,
誤入江東!
《采桑子》贈友人
平生未識詞歌妙,世務孜孜,世務孜孜,偶近靈山怠賦詩。
而今漸識詞歌妙,亟欲為之,亟欲為之,字得鏗鏘意又移!
之二 答友人
蔥林綠野堪遊逸,溢興成詩,溢興成詩,韻調參差且自怡。
輕詞淡曲抒懷志,豈有閑時?豈有閑時?四體皆勤樂暢思。
之三 答友人
人間自古違天道,幸勿成癡,不懼成癡,反璞歸真為致知。
逍遙日日難逃老,遊也孜孜,樂也孜孜,莫再蹉跎奮學詩。
曉澗瀅淙淙,
汲負囊中。
蹊行十里繞蔥蘢。
古陌荒塍忻會友,
聚遣遊蹤。
煮豆仰蒼穹,
喜接清風。
今宵月滿九州同。
送罷君航歸逖野,
徑上匆匆。
之二
渡海浪重重,
熾日濛空。
當年故樹憾慳逢。
似鯽遊人迎面過,
摒我清風。
歲月也匆匆,
皓首如蓬。
殷祈再晤此山中。
切莫恓惶尋樂土,
誤入江東!
《采桑子》贈友人
平生未識詞歌妙,世務孜孜,世務孜孜,偶近靈山怠賦詩。
而今漸識詞歌妙,亟欲為之,亟欲為之,字得鏗鏘意又移!
之二 答友人
蔥林綠野堪遊逸,溢興成詩,溢興成詩,韻調參差且自怡。
輕詞淡曲抒懷志,豈有閑時?豈有閑時?四體皆勤樂暢思。
之三 答友人
人間自古違天道,幸勿成癡,不懼成癡,反璞歸真為致知。
逍遙日日難逃老,遊也孜孜,樂也孜孜,莫再蹉跎奮學詩。
2009/10/10
己丑中秋野營記趣
今年的中秋適逢週末,天氣不壞,一如所料,本地郊外露營活動相當「旺盛」。國慶日在中秋前兩天,但不相粘連,並且之前一天還是漫天雲雨,因此只能像一般的單天假日,野外所見,僅是些三五成群的遠足者,可謂疏落。 在這個擁有人口 700 萬的國際都會,像我這樣的野人,於是又復得享靜謐幽美的「荒山月夜」。
國慶日傍晚我到了營地,在半坡上遠眺長灘,但見千米之外只有一營,紮在隔斷南北大小二灘的短岡上。那裏是往來二灘其中一條跨岡捷徑的高點,遠足者往往在烈日之下,於此駐足觀景。 愛好結交朋友的露營者,在這些「野外通衢」上紮營,似乎就再合適不過了;一如諸葛孔明沒把草廬蓋在深山裏,卻在劉備易於「三顧」的地方。
我既非諸葛,也不住草廬,只合迴避熱鬧,把小營紮到這野豬山裏來。來時在營地前十步之外,就赫然聽得兩頭野豬,先後在茅、蕨、矮樹叢中發出尖吼,隨即飛奔逃竄。猜想牠們要不正在那裏刨根為食,就是正在酣眠,卻被我這不速之客驚醒了。牠們的本能反應是那麼快,立刻「豕突」逃竄,反過來把我給嚇了一跳;定睛一看,再也不見丁點影蹤。 營地附近到處可見牠們刨出來的土坑,坑旁的土堆上,偶爾還有大塊的石頭,讓我在有需要時可以搬去使用。 我心中佩服,這野豬的能耐,可真不小。
野豬怕人,是因為人要捕獵牠。 野豬盜吃田裏、院中植物,刨坑翻土,破壞嚴重;而牠的肉也許比較可口,被一些人視為「野味」,因而歷來遭人捕獵。
如果遇到的是牛,牠就不會大驚小怪了,吃草的依舊吃草,發呆的接著發呆。這是因為這一帶的「解放耕牛」,幾十年來,從未遭到人們的捕獵。 牛不盜吃田裏的莊稼和庭院中的花木,人似乎也不對牠的肉特別感到興趣,因而人、牛之間覿面無仇,相安無事,雙方狹路相逢,只要保持丁點距離就好了。牛雖體型龐大,又愛走在人的徑路上,而步伐緩慢,但一般懂得暫時靠邊,給人讓路。牛的長相也似乎要比野豬略勝一籌,如果不能討人喜歡,至少並不惹人生厭,尤其是牛犢,兩眼水靈,憨態可掬。
但世事總不能一概而論,前不久我到了沙頭角的荔枝窩,谷地草坪上的幾條牛看到我,雖還相距甚遠,卻馬上沒命地四散奔逃;頓時地上蹄聲隆隆,空中眾鳥驚飛。 幾乎可以肯定,那裏的牛常被捕獵,因而知道躲人。我注意到了,草地上果然牛糞不多。 牛少了,草地就會迅速「退草還林」,難怪我沿用很多年的澗畔營地,沒來不過兩年,就已隱沒在荊棘叢莽之中;在這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無法通達! 我既來之,必欲安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於是毅然用刀,花了一個多鐘頭,領教了包括馬甲子和野薔薇在內的十餘種有刺植物,承受了雙手廿餘處的刺傷和剌傷,總算免於途窮折返,而終能故地安營。
我這個不吃牛肉和牛黃的野人從來都知道,牛之為用實在太大了,不僅僅在於提供牛奶和牛皮。 這一役,讓我對這些只需吃草的龐然大物,越發增加幾分喜愛。
這時我身不在荔枝窩,但見幾百米以外的一塊寬敞的灘畔熱門草坪營地上,群牛正在吃草,其中有黑的,有赭的,有棕的,也有褐的。很明顯,這也是一個黃牛和瘤牛的混種群體。
今天雨後初晴,晚來雲開見月,山裏變得清涼。好極了,終於迎來了一個「野眠」的良夜,也約略應了這中秋之景。 翌晨風起,把頂篷刮得霍霍作響,一度讓我要去把它撤下來。正要撤,風勢卻又緩了些。 度過了一個略有秋意的早晨,沒到中午,暑氣卻又重來,雖熱而乾燥,不至太悶。 遠看茫茫大海,視野比不上前一天那樣清晰了,近岸處浮泛著幾片不美的異物,似是紅潮;於是決定不去游泳,改為爬山。反正那浪也不夠大! 遠處短岡上的禿帳不知在什麼時候已經撤走了。 我想,今天不是假期,難得可以享用這麼個豁蕩的長灘,何必歸心似箭,趕著在大毒日頭之下,匆匆回城!
在我的主觀印象裏,很多露營者的經歷都是這樣:出發候車興致勃勃,山徑爬坡苦不堪言,到達營地奄奄一息,喧嘩半宵徹夜難眠,翌日起來沒精打采,回程途中鴉雀無聲,車上坐穩立馬打盹。
夜來漫天雲彩,蔽得嬋娟朦朧,料非觀月的良辰,於是稍聽短曲,隨尋秋夢。 短曲雖短,卻還頗長,那是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每逢秋至,每聽此曲,尤其是第一樂章的開章段落,我總感到悲從中來。我無論如何聽不出來,像我國鋼琴神手郎朗彈此曲時,他的顏面表情所傳達的那種陶醉於幸福之中的飄飄然、美滋滋。 音樂之為物,奧矣乎!
聽罷悲慘一生的柴氏的協奏曲,果得黯然入夢。 秋思雖薄而雜夢多。 誰知雜夢不得到曉,矇矓之中,竟聽得隆隆巨響,原來一架直升飛機繞經我營上空,飛臨灘畔營區,久之不去,大抵意圖降落。 我於是拉開帳幔,欲看究竟。但見此時雲散天清,月明如鏡,時當十五日丑時初刻,西曆是10月3日01:30時。 那吵噪之物亮著探照燈,在灘畔低地盤旋良久,終於找到了一塊草坪作為著陸點,隨即緩緩降落。 著陸後發動機依然運轉,約略可見有人在機身外忙碌活動,至於究是執行拯救任務,還是夜間訓練,由於實在太遠了,我幾乎什麼都看不到,當然無從猜透。 又久之,這擾人清夢的機器終於飛走了。我反正無須趕著歸帳續眠,於是趁這良機,又把明月賞看一番,並且照了一些難得的月夜情景。
中秋日上午要離營,背了六七公升的上源澗水,步行一個多小時到赤徑去,為的會晤月前約好了的老同學和嫂夫人,還有另一位把妻子撂在了家裏的老朋友。 我們沿岸徑走到內港西面的草坪去生火為餐。 徑上遇到一位廢物清掃人員,雖在這佳節假日都得辛勤幹活,卻高高興興地主動跟我們打招呼。 沿途遊人絡繹不絕,幾處澗口草坪都成了「帳篷新村」,好不熱鬧。北坑澗口西岸的一溜營帳,互相緊密擠靠著,略有「圍村」房舍排列的古風;有的帳前掛著綵燈,頗能點綴節日氣氛。
在赤徑的遊逛不過爾爾。黃昏把老同學送上了小渡船,回營已近六點半,月亮早已出來了。但見長灘上添上了不少帳篷,分屬十餘營,有的聚攏成群,也有的孑然孤立。灘畔草坪和短岡的矮坡梯地上也略見疏落的營帳叢和孤帳。 晚一些,也許在晚餐之後吧,月色之下,好幾處的篝火就在沙灘上點亮了,而營者們也開始鬧騰起來。我營遠離這片寬闊的「臨時遊樂場」,受擾不大,倘帶上耳機,聽個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之類,就連喧嘩帶濤聲都一概聽不進耳朵裏來了。
露營,在我的概念裏,該是為的要遠離喧囂,去親近、擁抱大自然,接觸各種各樣可愛的生命,享受野外的幽美和靜謐。因此,就是說話,也該儘量小聲。 然而本地一般的露營者之中,把營地視為嘉年華會狂歡場者大抵不少,於是要發噪聲的發噪聲,須遺廢物的遺廢物;到處添污染,隨意搞破壞。
這時長灘中部的一堆篝火,突然閃光膨脹,隨之傳來一聲隆然巨響,接著還有一陣喧嘩。猜想這是些只懂胡鬧,而缺乏環保意識的年輕人,故意把個還沒用罄的丁烷瓶扔進了火堆裏,聽其爆炸以為樂。
沒多久,灘上的另一堆篝火燒得更旺,把這一堆比下去了。圍攏篝火的這一班營者們沒有製造爆炸,卻發出更大的噪聲。 猜想這大概是個某類群體的「意志訓練營」,或是大學某系,或是集團某部吧,要在這中秋之夜,向這圓缺有時的明月發誓,必在多少年之內,撈得個人的「第一桶黃金」,諸如此類吧。 一個女的透過喊話筒大喊口號,讓營員們跟隨呼喊,每當她那喊話筒朝向山裏,我就聽到一句可能不屬任何人類語言,當亦毫無意義,而旨在訓練服從行為的語音綴串。比如說:「mbhanzh koiv thurjein goenghueh!」她喊一句,營員們就齊聲跟著也喊一句。也不知一共喊了多少遍。在我難免帶偏見的記憶裏,好像是沒完沒了,不止百遍!
我沒帶上耳機聽音樂,因為畢竟距離很遠,噪聲衰減甚大,而且既聽不出意義來,就構不成很大的滋擾。另外四下不住傳來可愛悅耳的蟲鳴,不值當做「堵此而失彼」的事。
此時又來了漫天雲彩,把個皓月給遮了。 看來,賞月雅興到此為止。 於是靜下心來,賦詩一首,以回敬老同學在佳節之日,到荒村來會面的高誼,俟次日回城,好透過電郵傳送。由於遷就同學的身體狀況,今天的活動形式和我這野人的冀望略有距離,因而特意用了「違黏」的頸聯首句,綴成七律,以表未足:
己丑中秋日晨自逖野營地至赤徑晤同窗伉儷賦失黏律句以贈
晴空烈日故人來,棘蔭烹羹傍古陔。
豈憶幽坪眠綠草?應思狹岸踏蒼苔。
樂享繁華君福厚,甘投野樸我懷開。
君歸廣廈迎秋月,我返荒營練賦才。
國慶日傍晚我到了營地,在半坡上遠眺長灘,但見千米之外只有一營,紮在隔斷南北大小二灘的短岡上。那裏是往來二灘其中一條跨岡捷徑的高點,遠足者往往在烈日之下,於此駐足觀景。 愛好結交朋友的露營者,在這些「野外通衢」上紮營,似乎就再合適不過了;一如諸葛孔明沒把草廬蓋在深山裏,卻在劉備易於「三顧」的地方。
我既非諸葛,也不住草廬,只合迴避熱鬧,把小營紮到這野豬山裏來。來時在營地前十步之外,就赫然聽得兩頭野豬,先後在茅、蕨、矮樹叢中發出尖吼,隨即飛奔逃竄。猜想牠們要不正在那裏刨根為食,就是正在酣眠,卻被我這不速之客驚醒了。牠們的本能反應是那麼快,立刻「豕突」逃竄,反過來把我給嚇了一跳;定睛一看,再也不見丁點影蹤。 營地附近到處可見牠們刨出來的土坑,坑旁的土堆上,偶爾還有大塊的石頭,讓我在有需要時可以搬去使用。 我心中佩服,這野豬的能耐,可真不小。
野豬怕人,是因為人要捕獵牠。 野豬盜吃田裏、院中植物,刨坑翻土,破壞嚴重;而牠的肉也許比較可口,被一些人視為「野味」,因而歷來遭人捕獵。
如果遇到的是牛,牠就不會大驚小怪了,吃草的依舊吃草,發呆的接著發呆。這是因為這一帶的「解放耕牛」,幾十年來,從未遭到人們的捕獵。 牛不盜吃田裏的莊稼和庭院中的花木,人似乎也不對牠的肉特別感到興趣,因而人、牛之間覿面無仇,相安無事,雙方狹路相逢,只要保持丁點距離就好了。牛雖體型龐大,又愛走在人的徑路上,而步伐緩慢,但一般懂得暫時靠邊,給人讓路。牛的長相也似乎要比野豬略勝一籌,如果不能討人喜歡,至少並不惹人生厭,尤其是牛犢,兩眼水靈,憨態可掬。
但世事總不能一概而論,前不久我到了沙頭角的荔枝窩,谷地草坪上的幾條牛看到我,雖還相距甚遠,卻馬上沒命地四散奔逃;頓時地上蹄聲隆隆,空中眾鳥驚飛。 幾乎可以肯定,那裏的牛常被捕獵,因而知道躲人。我注意到了,草地上果然牛糞不多。 牛少了,草地就會迅速「退草還林」,難怪我沿用很多年的澗畔營地,沒來不過兩年,就已隱沒在荊棘叢莽之中;在這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無法通達! 我既來之,必欲安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於是毅然用刀,花了一個多鐘頭,領教了包括馬甲子和野薔薇在內的十餘種有刺植物,承受了雙手廿餘處的刺傷和剌傷,總算免於途窮折返,而終能故地安營。
我這個不吃牛肉和牛黃的野人從來都知道,牛之為用實在太大了,不僅僅在於提供牛奶和牛皮。 這一役,讓我對這些只需吃草的龐然大物,越發增加幾分喜愛。
這時我身不在荔枝窩,但見幾百米以外的一塊寬敞的灘畔熱門草坪營地上,群牛正在吃草,其中有黑的,有赭的,有棕的,也有褐的。很明顯,這也是一個黃牛和瘤牛的混種群體。
今天雨後初晴,晚來雲開見月,山裏變得清涼。好極了,終於迎來了一個「野眠」的良夜,也約略應了這中秋之景。 翌晨風起,把頂篷刮得霍霍作響,一度讓我要去把它撤下來。正要撤,風勢卻又緩了些。 度過了一個略有秋意的早晨,沒到中午,暑氣卻又重來,雖熱而乾燥,不至太悶。 遠看茫茫大海,視野比不上前一天那樣清晰了,近岸處浮泛著幾片不美的異物,似是紅潮;於是決定不去游泳,改為爬山。反正那浪也不夠大! 遠處短岡上的禿帳不知在什麼時候已經撤走了。 我想,今天不是假期,難得可以享用這麼個豁蕩的長灘,何必歸心似箭,趕著在大毒日頭之下,匆匆回城!
在我的主觀印象裏,很多露營者的經歷都是這樣:出發候車興致勃勃,山徑爬坡苦不堪言,到達營地奄奄一息,喧嘩半宵徹夜難眠,翌日起來沒精打采,回程途中鴉雀無聲,車上坐穩立馬打盹。
夜來漫天雲彩,蔽得嬋娟朦朧,料非觀月的良辰,於是稍聽短曲,隨尋秋夢。 短曲雖短,卻還頗長,那是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每逢秋至,每聽此曲,尤其是第一樂章的開章段落,我總感到悲從中來。我無論如何聽不出來,像我國鋼琴神手郎朗彈此曲時,他的顏面表情所傳達的那種陶醉於幸福之中的飄飄然、美滋滋。 音樂之為物,奧矣乎!
聽罷悲慘一生的柴氏的協奏曲,果得黯然入夢。 秋思雖薄而雜夢多。 誰知雜夢不得到曉,矇矓之中,竟聽得隆隆巨響,原來一架直升飛機繞經我營上空,飛臨灘畔營區,久之不去,大抵意圖降落。 我於是拉開帳幔,欲看究竟。但見此時雲散天清,月明如鏡,時當十五日丑時初刻,西曆是10月3日01:30時。 那吵噪之物亮著探照燈,在灘畔低地盤旋良久,終於找到了一塊草坪作為著陸點,隨即緩緩降落。 著陸後發動機依然運轉,約略可見有人在機身外忙碌活動,至於究是執行拯救任務,還是夜間訓練,由於實在太遠了,我幾乎什麼都看不到,當然無從猜透。 又久之,這擾人清夢的機器終於飛走了。我反正無須趕著歸帳續眠,於是趁這良機,又把明月賞看一番,並且照了一些難得的月夜情景。
中秋日上午要離營,背了六七公升的上源澗水,步行一個多小時到赤徑去,為的會晤月前約好了的老同學和嫂夫人,還有另一位把妻子撂在了家裏的老朋友。 我們沿岸徑走到內港西面的草坪去生火為餐。 徑上遇到一位廢物清掃人員,雖在這佳節假日都得辛勤幹活,卻高高興興地主動跟我們打招呼。 沿途遊人絡繹不絕,幾處澗口草坪都成了「帳篷新村」,好不熱鬧。北坑澗口西岸的一溜營帳,互相緊密擠靠著,略有「圍村」房舍排列的古風;有的帳前掛著綵燈,頗能點綴節日氣氛。
在赤徑的遊逛不過爾爾。黃昏把老同學送上了小渡船,回營已近六點半,月亮早已出來了。但見長灘上添上了不少帳篷,分屬十餘營,有的聚攏成群,也有的孑然孤立。灘畔草坪和短岡的矮坡梯地上也略見疏落的營帳叢和孤帳。 晚一些,也許在晚餐之後吧,月色之下,好幾處的篝火就在沙灘上點亮了,而營者們也開始鬧騰起來。我營遠離這片寬闊的「臨時遊樂場」,受擾不大,倘帶上耳機,聽個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之類,就連喧嘩帶濤聲都一概聽不進耳朵裏來了。
露營,在我的概念裏,該是為的要遠離喧囂,去親近、擁抱大自然,接觸各種各樣可愛的生命,享受野外的幽美和靜謐。因此,就是說話,也該儘量小聲。 然而本地一般的露營者之中,把營地視為嘉年華會狂歡場者大抵不少,於是要發噪聲的發噪聲,須遺廢物的遺廢物;到處添污染,隨意搞破壞。
這時長灘中部的一堆篝火,突然閃光膨脹,隨之傳來一聲隆然巨響,接著還有一陣喧嘩。猜想這是些只懂胡鬧,而缺乏環保意識的年輕人,故意把個還沒用罄的丁烷瓶扔進了火堆裏,聽其爆炸以為樂。
沒多久,灘上的另一堆篝火燒得更旺,把這一堆比下去了。圍攏篝火的這一班營者們沒有製造爆炸,卻發出更大的噪聲。 猜想這大概是個某類群體的「意志訓練營」,或是大學某系,或是集團某部吧,要在這中秋之夜,向這圓缺有時的明月發誓,必在多少年之內,撈得個人的「第一桶黃金」,諸如此類吧。 一個女的透過喊話筒大喊口號,讓營員們跟隨呼喊,每當她那喊話筒朝向山裏,我就聽到一句可能不屬任何人類語言,當亦毫無意義,而旨在訓練服從行為的語音綴串。比如說:「mbhanzh koiv thurjein goenghueh!」她喊一句,營員們就齊聲跟著也喊一句。也不知一共喊了多少遍。在我難免帶偏見的記憶裏,好像是沒完沒了,不止百遍!
我沒帶上耳機聽音樂,因為畢竟距離很遠,噪聲衰減甚大,而且既聽不出意義來,就構不成很大的滋擾。另外四下不住傳來可愛悅耳的蟲鳴,不值當做「堵此而失彼」的事。
此時又來了漫天雲彩,把個皓月給遮了。 看來,賞月雅興到此為止。 於是靜下心來,賦詩一首,以回敬老同學在佳節之日,到荒村來會面的高誼,俟次日回城,好透過電郵傳送。由於遷就同學的身體狀況,今天的活動形式和我這野人的冀望略有距離,因而特意用了「違黏」的頸聯首句,綴成七律,以表未足:
己丑中秋日晨自逖野營地至赤徑晤同窗伉儷賦失黏律句以贈
晴空烈日故人來,棘蔭烹羹傍古陔。
豈憶幽坪眠綠草?應思狹岸踏蒼苔。
樂享繁華君福厚,甘投野樸我懷開。
君歸廣廈迎秋月,我返荒營練賦才。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