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枯葉蛾」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枯葉蛾」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7/04/14

春潮

好景果爾不常,上週末的天氣真的不怎麼樣了。雖無風雨,卻是大陰天,並且潮到了極點,長時間保持在 100% 的相對濕度呢。漫天都是灰雲和薄霧,白晝不見太陽,晚上難覓太陰;可我就是不拉倒,拿著照相機伸長脖子等了老半天,這倒楣的月亮總算從疾飛烏雲的縫隙之間剎那露臉,於是照得幾幀,可以進帳睡覺了!


大氣實在潮得要命!洗乾淨的衣服晾了兩天,就是乾不透。背包的肩帶和背墊來時讓大汗沾濕透底了,當晚用一比四十九的稀釋漂白水刷過了之後,更是乾不起來!天暖得跟夏日似的,卻無陽光也無風。如果沒有漂白水殺菌的處理程序,必然就要發臭了。

為了應對這 100% 的濕度,漂白水固然不可或缺;還須帶備防潮硅珠,陪伴照相機和鏡頭,度過這野林的潮夜。

喜愛潮濕的物種可活躍了。這其中要數林蟹。此物牠奇怪,紅得有些過了度了。這一帶山林獼猴不少,螃蟹該是美味獵物之一,並且獼猴擁有跟人類一樣的「色覺」,此蟹渾身紅彤彤的,在綠色和褐色的叢林世界裏爬來爬去,無疑十分搶眼,乾脆是賣的「野味」廣告了!


可是奇怪,儘管潮濕,卻不來幾團大霧,林內於是毫無景緻,從早到晚淨是一片暗晦。


沒有日照,野花不會停開,那春花和韓信草尤其開得遍地。還有光葉海桐。這種小灌木分佈不多,營地上乾脆一棵都看不到,它的小花也不上鏡,可清風偶爾送來一絲幽香,足以讓人輕度陶醉。


沒有陽光和藍天,滿林的楓香都無從突顯其丰姿了。尚幸梢尖上的點點嫩紅,還能飄泛些許春趣。


山林蟲子多,而燈蛾愛撲火。幸而我煮晚飯必用擋風圍筒,免卻那些趨光飛蟲自絕於天地,撲入爐火,無端變成「燒蛾」。一隻枯葉蛾焚身無門,飛來繞了幾圈,就停在二極管燈板上賴著不走。究竟飛蛾為何趨燈撲火,是至今讓昆蟲學家們摸不著頭腦的一個謎團。敝客竟也不自量力,在燒飯、燜飯、擱飯的時間裏,思索了大半個鐘頭,如所料地了無所得。


世上的懸案多了去了。且別說這葉蛾為啥趨燈無人能夠解說,當年月娥飛升,據說是因為不願意再跟獲罪於天帝的后羿過下去,於是偷偷吃光了后羿從西王母那裏討來的靈藥,落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下場。可這僅是誰都不信的傳說,月娥至今沒有重來凡間把實情說清。如今唯待 2030 年之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實現「嫦娥工程」,屆時或請登月航天員一問究竟吧。呵呵呵!

由於天氣上的春潮不佳,敝野客的山居樂趣打了大折了。回城途經古村,時將入暮,大海的春潮卻讓我看到罕見的景象,一艘小漁船正在小灣裏下網撈魚。這是老式的「圍網艇」,本地漁民又叫它「罟仔」,現在是越來越不可多見了。在這處海灣作業,乾脆我是從來沒有見過。

2017/03/31

三月天

週末傍晚,南下的一道冷鋒到臨。帳篷還沒搭好,風就來了。這倒好,免我心存僥倖,把頂篷如常支得高高的,終至半夜裏乖乖的爬出來撤掉!這一回山體沒給我幫上忙,擋不住這側襲的西北風了,刮得緊呢。頂篷唯有對摺,然後緊貼地覆蓋帳篷。


一切安頓停當,冷雨適時而至,既來則徹夜不息。說它冷,倒也不算很冷,清晨最低仍達十三度,比天文台的同區氣溫要高大約一度。


景物乏善足陳了,無論遠近,滿眼盡是一片灰沉暗晦,大致不堪入目。


楓香小林的樹冠倒是長得相當茂密了。樹上大抵已有不少毛蟲,只是鳥們看不見,蟲糞都落到了頂篷上和水桶裏。煮晚飯時,一隻大抵才剛羽化的枯葉蛾飛進帳篷的門廳,對我的燈火表達嚮往之情。


不只是枯葉蛾,還有好幾隻別的蛾類都來「爭光」,只是敝客嫌其狀貌過於平凡,也懶得拿起照相機來給立存照了,寧可去照一個大螞蟻。此蟻儘管黑了咕唧,丁點沒有可餐的秀色,可牠懷有「神子」的異能,竟可在水上從容行走。


一棵從我的野廚旁邊冒出來的楓香幼苗,前些時只有兩片非赤非赭、亦褐亦綠的小葉,我把它移植到合適的位置之後,這時已把老葉甩掉,抽出幾片新葉來了。


有一種山坡上常見的小野花,這季節在營地周圍開得十分可愛。可是敝客多年來都沒有刻意去追查它的底細,看幾眼,照幾幀也就算了。這一回到網上耐心搜尋了一番,原來竟是大名鼎鼎的韓信草,是一種中草藥。


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所載,此草能抑菌、鎮痛,主治牙痛、創傷出血、皮膚瘙養等症狀;此外尚有許多,於此不擬抄錄,因為看似很有可能都是些嚴重的症狀!

可惜敝客只吃野果,對於野草,興趣不大。從前野營,往往要採些也能入藥的積雪草,煮湯擱糖來喝;後來覺得味道實在不怎麼樣,寧可正經喝杯高糖奶啡了。

風中樹下,喝過咖啡,人就假惺惺了。野營一如家居,雖已懂得少吃肉,但畢竟還不願意全素吃豆子;吃半熟雞蛋時,也不免要想及一生受苦而最終被宰的母雞!

草木儘管沒有感知,到底還是生命,自當高抬「野」手,不好為增野趣而隨意採摘了。果實倒作別論,除非有毒,一般都是專門長出來讓人吃的,因此敝客越吃野果越嘴饞。

可這三月天,尚無野果可摘。桃金娘且沒含苞呢,才剛依稀見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