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海河」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海河」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9/06/28

春旅北京之點水直沽


八年前也曾從北京到天津海河來點了點水,那是坐的「和諧號」到津,乘海河觀光小遊船。這次坐了「復興號」往返,只逛河岸,不坐遊船去點水,卻直接把手伸到海河裏去涮了;那是因為不得已而用了沒水洗手的「移動廁所」,離廁時墊手紙巾脫手掉落,右手不慎觸著門鎖的扳子,估計此物表面不比海河河水潔淨,於是唯有就用河裏既髒且帶異味的河水涮了手。嗐!患上了潔癖也就只能這樣了!不過我想,既然來到了海河,不管它有多髒,都該點一點水。

海河的河水一望而知污染嚴重,再看它水裏游著病魚,水面不時漂著魚屍,更且可以確定那是非常嚴重的污染了!


然而在河岸釣魚、撈魚的人竟爾不少。一位大爺用長柄兜網撈得一尾垂死的鯉魚,魚身潰爛,魚鱗鬆翹,魚眼脫落。我本欲過去問問大爺此魚撈來何用,可是沒敢真去,就怕聽得不忍置信的回答。我倒有一廂情願的良好願想,或竟是一位志願者,把死魚、病魚撈送兼任「河長」的天津市長、或市政有關部門,每尾換取定額獎金若干!


河岸的綠化步道明明豎立「溫馨提示」:嚴禁垂釣!可是游目所見,釣魚和撈魚的長者和壯漢並不少。


不久逛到另一處河段,赫然只見一位釣翁把一條烏鱧扔在地上,然後掣出塑料袋來裝進去,再扔進電瓶自行車的載物籃裏。這條烏鱧的外觀看似很健康。如果在污染這樣嚴重的河裏都能活成這個樣子,顯然不賴,生命力和抗病力都必定高了去了。難怪我們廣東人愛用此魚給病人或傷員做湯,說是喝了有助痊癒,加速長肉生筋,因其生命力特別強旺之故也,所以管此奇物叫個「生魚」,要比北方的叫法「黑魚」生意盎然多了。

我給這尾看似健康的烏鱧拍了照,然後稍微一想,覺得好像不大對勁!先前我不碰到一位大媽,跟她聊了半晌了嗎?她說她才剛放生了一條魚。我說這河水污染嚴重,不宜放生,魚放進去,難免就要染病,然後飽受痛苦煎熬,緩慢地病重而死。在這樣的髒水河裏放生,也許就比殺生更不人道了!你把牠宰了吃,就是一刀子下去的剎那痛苦,放這河裏反倒是讓牠得病或中毒,長時間受盡折磨,最後還是活不成!大媽聽了覺得有道理,說以後都不再往這河裏放生了。我說暫時別放好了,等它治理得潔淨清澈了,屆時再放無妨。估計這該是猴年馬月的事了吧。

這時我一琢磨,莫非這尾烏鱧,正是才剛那位大媽放生的那一條?!或竟是上魚市去買了來專門作這項「善舉」的。要真是這樣的話,這尾烏鱧儘管倒霉,方出漁市入煉獄,旋經廚俎上天堂,倒也不必禁受漫長的苦難,若有智性,未嘗不是上選的解脫。


又見一個釣客也是騎了電瓶自行車到河邊來釣魚。釣具方面可真不馬虎,超逾齊全了,當然包括「悠閒釣」的專用椅,還有延增耐性和情趣的香煙。此客選取的垂釣位置在一條橋底的側旁,那處水裏長著大片的菹草,想是河魚棲息、覓食的集結點。


河岸豎立好些告示牌,專門介紹這種特選的水草:
菹草為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秋季發芽,冬春生長,4~5月開花結果。生長期內可吸收氮、磷、砷等元素,起到淨化水體的作用。並為水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夏季6月後逐漸衰退腐爛。菹草生長有益於水體內氮、磷、砷的轉移,(起到了)維持河道生態平衡的作用。


一處河段水面不見菹草,卻赫然有位大爺走下台階,到水裏泅泳。看來這位大爺的生命力肯定要比那烏鱧強得多,猜想該在海河暢泳幾十年了吧,也就是打從「引灤入海」那會就已投身入河了。敝客純然憑空猜想罷了,猜得不對大爺幸勿見怪。


又睹一位大爺另有創意。他顯然會游泳,但是並不下水,卻乘坐一個大型車輪內胎,用兩片應是自製的短槳划水。順著水流,還漂移得挺快的呢,轉瞬就消失在河道拐彎處。儘管對這位大爺要去哪裏、幹的啥事有些好奇,可我不擬擾及人家的隱私,因而沒有跟了去窺看究竟。


海河確實不是一泓綠水,乾脆還可以說是有點黑!可是比我年輕時首次見到它那會的那個烏黑,已然有著天壤之別了。那時灤水還沒引入。不過當年天津的黑,除了海河的水,該就只有煤煙薰染出來的「黑市容」了,好像還無所謂今天的「黑社會」。現今政府在河邊掛起宣傳標語:「保持高壓態勢鐵腕掃黑」,並附舉報電話。看來這社會上黑的程度該真不輕呢。


當年所見火車站附近海河兩岸烏黑一片的建築物今已蕩然無存,殘留未拆的似乎就只有一溜不知是啥廢舊設施的龐大建築物了。其上加建的幾層鐵皮窩棚上長著很多小樹,跟河岸上的綠化植樹相映成趣。


這溜樓房的側旁都已蓋起好幾棟高樓了,唯它老態龍鍾卻傲然端坐。莫非這是要保留作為博物館之類的歷史建築物,因而可以幸免拆卸?

有一叢共三棟已經基本建成的高樓可是不幸了,我看它既沒完工,卻也沒有還在施工的跡象,好奇向一位市民打聽,答說是要等待拆卸的違章建築。這叢偏品字形地擠到一塊的三棟樓房的其中兩座高逾60層,相互之間似無足夠的隔火空間,設計上看似忽略了防火安全考慮。但是何以要等到三棟樓坯都建好了,才被查封候拆呢?看來那裏頭或有貓膩!


海河市區段的橋真多。外觀設計上各具特色,並非千篇一律而純粹講求實用。其中一條叫個「大光明橋」,裝飾主題採用西方神話,大型雕塑讓裸體女神拱著太陽,頗展浪漫美感。


海河趨近入海口的一段是元朝定都北京以後建立的海運和漕運中心,原稱直沽,日久漸成聚落,後來聚落成鎮,改名「海津鎮」。因有所謂「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的說法。最早時元朝在這一帶駐軍,稱「直沽寨」。由寨而鎮,由鎮而「衛」,明朝稱「天津衛」,天津就是從元朝的人口聚落擴展而成的。今天是直屬中央的「天津直轄市」。

來到天津,不免要來看看這座「元海津鎮」牌坊,還有牌坊前面據說是康熙御筆的「天妃碼頭」刻石。據說元世祖封「媽祖」為「天妃」。碼頭沒有什麼設施,現今只有一段台階伸入河裏,附近錨著幾艘非常破舊的船艇。牌坊向河的一面有「古直沽渡」金字。牌坊一望而知是新建的。海河兩岸的建築物也都一樣,若不是完全新建的,就是復舊重修的。臨河的大抵是當年列強租界的模樣,都較低矮,背後的可就儼然「大靠山」了,「摩天」得很突兀,突兀得有些可怕。


河岸既供市民休憩、觀景,自然不會沒有照明裝置;可是一路看去,那些立方體岸燈,竟無一盞是完好的,耐火的燈屏燒熔了,燈泡不見了,燈座卻都成了煙屁缸!


除了高樓大廈俯瞰著的河岸狹窄的綠化帶,離河邊不遠還有一小塊綠地,闢作「富民公園」。真小呢,跟北京的大型公園沒法比,可它也有一泓綠水,並設置緩跑徑。那池水無疑引自海河,自然也就不會潔淨了,但還是能看到略有一些金魚養在池裏。


海河兩岸的海河路和台兒莊路都有道邊綠化帶,樹木栽得雖也不少,開花的可就不多了。這時也就開了一些碧桃。就是小公園裏也看不到北京那樣繁花似錦的典型春日景緻。這有點奇怪!


但是也有能夠讓我驚喜一瞬的道邊花壇,種了滿地的虞美人。虞美人很像罌粟花,和罌粟一樣,同歸罌粟科罌粟屬。我特別喜愛虞美人,不僅因為它花朵美豔,也不是因為它叫虞美人,讓我聯想到楚霸王的虞姬,而僅僅就是因為它很像罌粟花。我少年時種過罌粟花。但是自那以後,除了有一次在金三角得以「重逢」,就一直再也沒有機會見著了,只能把虞美人當成罌粟花。須知罌粟這個物種,它於香港的歷史具有非常巨大的意義喔!呵呵呵!


黃昏還坐的「復興號」回北京,這城際高鐵此程最高時速是347公里,跟來程完全一樣。

2011/07/08

海河點水

六月上、中旬北遊,本來沒有計劃岔到天津去,可我鄉巴佬進京,此前還沒坐過中國的高速火車,在北京參觀過鐵路博物館之後,興致勃然大發,決定去坐京津城際列車。

跑這京津高速鐵路的「和諧號動車組」果真是挺快的,從北京到天津120公里的路程只需半個小時,平均時速240公里。離開北京南站後10分鐘,列車就加速到每小時333公里,十分平穩地向東南方奔馳。這是此程的最高速度了。看來列車跟無碴軌道和窗外飛逝的景物確實相處「和諧」,讓人坐得非常平穩舒適。

買票時選擇了以塘沽為終點站的一趟車,並且索性多花十幾塊錢坐到頭,順便看看那裏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原來天津過後,車速就慢下來了,這只有45公里的路程,得跑上十幾分鐘。

塘沽是天津的市轄「濱海新區」的一部分。塘沽站臨近海河,還以為已經到了河口的渤海灣上,可以看到大海,可原來離「圍海造地擴展工程」至今不斷的天津港還甚遠,差不多有10公里。中國之大,由此可見一斑。在這裏只能看到污染十分嚴重的海河下游末段,並且毫無景觀可言。車站附近有不少簇新的高樓大廈,看似住宅小區。但似乎人口不多,車道旁的綠地顯得很清靜。看來車站一帶並非市中心。

塘沽大概沒有很多值得觀光的地方。可不這是星期六的中午,卻竟有一輛雙層觀光巴士停在一處住宅樓房一側的人行道上,閒著沒有運營任務。

在河邊逛了一會,回到車站附近吃過東西,就又坐上了「京津城際列車」,一眨巴就到了天津。隨即把晚上回北京的車票買好了,接著去坐低檔小遊船到河上觀光。

這裏海河的河面不寬,坐在船上,兩岸的景觀都看得清晰。游目所見,除了無數新型的高樓大廈,河岸上又有不少經過重建、改建和修繕的古舊建築,構成很有特色的河岸景區。

這其中袁世凱大皇帝陛下與有榮焉,他當年在這海河邊上的宅邸,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家高檔酒樓,是否由袁氏後人經營,一時未克查考。

天津雖叫天津,也就是「天子的渡口」之意,但現今早已「無人問津」,一般老百姓過河都悠然用橋,碼頭只有觀光遊艇,沒有渡船。

這天津的橋可真夠多的,全市的大小河流共架著100多條;僅此市區一帶海河之上,就有十多座。而似乎每一座都有獨特的設計,有的更是美輪美奐。由於這裏河面不太寬闊,僅有百米,因而橋都不長,這倒方便觀賞和照相了;走過去,踱回來也不太費時。離天津站最近的是解放橋和赤峰橋。

解放橋是古舊的鋼鐵結構,修建於1926年。此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有「法國橋」、「萬國橋」、「中正橋」的名稱。

看到這「解放」二字,不免讓我肅然起敬,並且往回想。我想到了,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有一年我在大冬天裏來到了天津,戰戰兢兢地走到這海河的河面上,觀看人們鑿冰釣魚。那些人們釣沒釣到魚我可是記不起來了,但那髒得發黑的冰面和河水,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來是在夏天,卻看到另一難忘的景象,就是有不少人們,竟在河裏游泳。如今海河經過「治理」,水質該已大有改善,但表面看來,污染大概還是相當嚴重的,且有死魚在河面漂浮。這些人們也許太愛游泳了,以至於愛得豁了出去,豈但不怕污染,甚至無懼河道上穿梭來往的小船、快艇,和偶爾穿插飛馳的水上摩托車。

登岸到了人山人海的「古文化街旅遊商貿區」,沒想到那裏竟也有座「天后宮」,並被列為「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古文化街」上逐店領略「古文化」了,光是街面提供各種傳統小工藝服務的小攤就看不完,有刻石的,有做麪人、泥人的,有設計簽名的,有賣繩結的,也有賣葫蘆的。做麪人的還提供依照相片做塑像的訂製服務,真非兒戲!

離開古文化街,沿河邊走到了北安橋。此橋始建於1939年,2008年改建,橋的裝飾設計顯然模仿巴黎賽納河上的Pont Alexandre III, 雖然多了兩組橋墩,倒也美觀。可惜此時天色暗晦,拍不出色澤好看的照片了。從引梯上橋時看見幾個市民在橋頭的河邊釣魚。真想去問問,這河裏釣來的魚能不能吃?可時間太匆促,還是沒去多嘴。

過橋就到了「意式風情區」。這是昔日的意大利租界所在,如今改建一新,不但有意式和地中海式餐廳,也有中式鮑翅菜館。至於裏頭可有意大利食客在吃魚翅,不得而知。

這時還沒到日落時分,天色卻變得異常昏暗。估計是要下雨的徵兆,於是趕忙跑回車站,以免一旦傾盆地下起來,還下個沒完沒了,那時候冒雨回去乘車可就狼狽了。

甫抵車站,果真就掉點了。慶幸沒有淋著。這時天空黑得跟晚上似的,好不嚇人。

接著大雨果真下了起來,然而沒有雷電。僅僅五分鐘之後,整片車站廣場就成了澤國,水深及踝。從商場大樓的排水管排到地面的髒水,跟芝麻糊似的稠,還帶一波一波的大量泡沫,看著叫人噁心。

有些旅客為了趕車,冒雨進站,淋得落湯雞似的。這場大雨嘩啦嘩啦下了不到半個小時,也就嘎燃而止,竟然沒戲了。這時天際又重新清亮起來,太陽也出來了。時候還早,於是又到河邊去倉促觀光,這雨後新晴天氣清,景物可是比先前明朗醒目多了。

車站南面不遠的赤峰橋,在藍天襯托之下尤其好看。此橋2008年建成,它的拉索橋塔是傾斜的,和側旁的建築是一體的設計,明顯是以船桅和船頭為造型,儼然一艘船,別緻而壯觀。

除了觀橋,趁這斜暉尚盛,再貪眼瞜瞜附近的街景,也就算完成了這蜻蜓點水般的「天津一日自由行」了。晚上回到北京,就該計劃去山西的倉促行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