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次入山,在營地和回程夜行途中都看到了零星的橙螢 Diaphanes citrinus. 這一次可眞夠意思,非常賞臉了,「挑燈」到我這林內楓下營地來訪的浪螢,竟爾此起彼落,目不暇給。看來月前「暴颱山竹」對林木的蹂躪,似於橙螢的地表生態環境沒有多大影響。
固然這片坡林的流螢飛光還遠不如有些境外原始生態保護區那樣火樹銀花,讓人嘆為觀止;但敝客可不願意花巨資勁排碳、大老遠飛到外地去住酒店,並張羅保護區通行證;也不肯報名參加本地的「螢火蟲觀賞團」、隨大夥浩浩蕩蕩、鬧鬧哄哄的去打擾這些挑燈小飛蟲尋求一夜情,並參與污染郊野環境、和踩死無辜的夜行動物。我就懂得這樣駐紮螢火生境,楓下悠閒靜觀的賞看方式。
敝客在營觀螢,看得高興,還是不免略予最低程度的打擾,照例強行邀請幾隻下來拍些寫眞。這倒不難,我只拿個睡墊的布袋朝那燈火明亮處輕輕迎了過去,就能兜著一隻。
此螢一旦被逮,只要把牠輕輕翻倒,讓牠躺個仰八叉,牠就順勢裝死,半晌僵臥那裏,乖乖的一動不動,任隨擺佈,但卻並不「熄火」。
拍過了牠那一雙烏溜滾圓的強力巨眼和兩盞明亮溫熱的神奇「尾燈」之後,把牠還翻過來,等上好大一會,牠大概感到危險已過,就會霍然「復生」,爬去找個合適的位置,振翅騰飛了。
橙螢的「形貌」獨特而漂亮,體色金黃,堪謂「上鏡」。螢火蟲的品種儘管不少,本地據說也就有二三十種之多,幾達全中國已知品種的三分之一,然而我卻認為、沒有比這橙螢更逗、更萌的了。
要給橙螢拍寫眞不難,卻也並非手執照相機就必有所獲,因為牠的演示時間短暫,稍縱輒逝。天黑得差不多了,牠才打起燈籠飛出來,覓偶交配。但不管覓得著覓不著,大約七點鐘就全都「熄燈」就寢了,出沒前後不足一小時。這麼個小甲蟲,那麼亮的熒火,可想在這發光上的能量消耗肯定不少,亮燈飛行自然難以持久。
觀螢,必然想起東晉時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儘管其事大不可信,其地當時確有旺盛的螢火蟲生態倒是毋庸置疑的。抑不知時至今日,車胤的故里,也就是湖南常德津市新洲車胤村、還能不能看到野生的螢火蟲?
近年內地商人在城市開辦旨在牟利的「螢火蟲展覽」而被當局叫停的新聞,數見不鮮。這些商人宣稱展品都是從「養殖場」購入的,而實際卻是來自「蟲頭」,「蟲頭」則以每隻幾毛錢的成本向鄉民收購,鄉民就去捕捉野生螢火蟲。全國的野螢於是遭逢大災劫!
人們也可以通過網上交易平台,輕易向「養殖場」購買螢火蟲,特快專遞到戶。但由於人工養殖螢火蟲實際非常困難,效率很低而成本高昂,這些「螢火蟲養殖場」出售的,其實也就是全賴「蟲頭」供應的野生螢,所謂的「養殖場」,無疑都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假幌子買賣野生螢牟利罷了。
可幸的是,「淘寶網」近年已經禁止在其平台上買賣活體螢火蟲,就算持有產自「養殖場」的所謂認證,都一概視為野生,不予受理。
不幸的是,內地至今沒把任何一種螢火蟲列入受保護物種名錄,在這個幾乎什麼買賣都能做的國度,「淘寶」以外的交易渠道多著呢,這逾百種的「可憐蟲」只好自求多福了。
2015/10/20
重陽節近
重陽節近邈天清,日看獼猴暮賞螢;
隱處山林非悟道,唯緣懶怠讀心經。
這季節,猴群整天都在營地四周的林間採食,弄得響動處處,偶爾還要攀折樹枝,劈啪有聲。頭猴對我紮營居停大抵不很滿意,遠遠的在茂林深處窺得有此怪客,就馬上發出我還沒學會聽懂的警告。我耍牠,不斷變著吼聲回應,開頭還積極對答,漸漸也就懶得理睬我了。可牠們也並不過來嚇唬我,讓我無法近距離拍到合格的照片。
傍晚叢林裏飛出來的螢火蟲並不嚷嚷,跟蝙蝠一樣,乾脆悄然無聲,飛蕩得很飄忽;對我的存在也毫不介意,總要穿越我的窄小營地。伸手一撈,輕易就能逮著一個。我愣用長焦距,但是總也無法瞄準,強光卻往往把牠閃迷了,叫牠嘎然「熄火」掉落。有一個停在了我的背包上,然後迅速飛走,讓我照得騰起的那一剎那。
這是橙螢交配的季節。此蟲出沒有定時,6點15分開始陸續飛出來,7點鐘就都一一「熄燈」睡覺去了。我在營的第二天晚上來得尤其多,信手逮著了一隻,讓牠六足朝天,仰臥葉片上,以便照相。此螢善於裝死,一裝就是老半晌,乾脆懶怠翻身。照相機固定好了,就給螢姿復了位,耐心等著;這時不能拿燈照牠,否則燈亮牠不亮;在漆黑之中等了又等,儘管天上有一鉤新月,卻什麼都照不見。最後牠果然發光起動了,以為要振翅起飛,一摁快門,得了幾張連拍,卻竟是白幹一場!原來此螢發現一處石縫,慢條斯理地爬了進去。橫是太晚了,得歇了!
這小片賞螢營地,該是絕無僅有了。在頂篷下面、帳幕側旁就能悠然觀看。可這卻是「來之不易」呀!野客為了提早過這乙未重陽,這一回可是翻山而來的,沒走往常平易得多的路徑。
照野客的老同學的說法:「負重上山不易,負重下山更難」。不過野客覺得雖然不易,也不太難,儘管負重如常32公斤。
末尾的大約150米高程比較不那麼好走,因為乾脆沒有任何蹊徑通達營地,得在陡坡上強行穿越灌叢而下。今年此坡的桃金娘和蕨類長得尤其蓬勃,而藤蔓、茅草也非常茂密。一路下去只能謹慎地不斷行進,絕無擱下包子休息的餘地,因為坡度實在太陡了。
慶幸傍晚安然抵達營地,未受絲毫損傷,也不甚累,只是淺色褲子沾染了不少植物汁液,拿什麼洗滌劑都洗不脫了!
上山時走的是正路,在陡峭崎嶇的段落遇到好些遠足者,有的雙手俱握登山杖,戰戰兢兢;有的四體著地,摸著石頭行進;有的索性半坐著,慢慢往下挪;可見此山雖小,確有難度。當局樹立兩處警告牌,「請」人們「勿前進」,並非全無道理。
到了山頂,可以看到燕子捕獵蜻蜓,聽到燕子在近處飛過的翅膀聲。敝野客一邊照相,一邊得詩一首,即時給老同學傳送過去:
獨上蚺峰負重囊,韶光荏苒近重陽;
佳時美景堪留意,欲問科家底事忙?
老同學這一回沒有為詩答和,翌日告訴我忙於家事和遠足。
此山我爬過幾十遍了。作為野營經停點而特意負重登臨也有好幾次。也曾在中秋明月夜爬上來。這一次,可以算是最輕鬆、最順利的一次了。抵達營地時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擦身更衣,也不是搭帳篷,而是燒開水,因為這負重32公斤、高差468米、全長逾8公里的路程,只喝了900毫升的水,此時著實非常渴。
隱處山林非悟道,唯緣懶怠讀心經。
這季節,猴群整天都在營地四周的林間採食,弄得響動處處,偶爾還要攀折樹枝,劈啪有聲。頭猴對我紮營居停大抵不很滿意,遠遠的在茂林深處窺得有此怪客,就馬上發出我還沒學會聽懂的警告。我耍牠,不斷變著吼聲回應,開頭還積極對答,漸漸也就懶得理睬我了。可牠們也並不過來嚇唬我,讓我無法近距離拍到合格的照片。
傍晚叢林裏飛出來的螢火蟲並不嚷嚷,跟蝙蝠一樣,乾脆悄然無聲,飛蕩得很飄忽;對我的存在也毫不介意,總要穿越我的窄小營地。伸手一撈,輕易就能逮著一個。我愣用長焦距,但是總也無法瞄準,強光卻往往把牠閃迷了,叫牠嘎然「熄火」掉落。有一個停在了我的背包上,然後迅速飛走,讓我照得騰起的那一剎那。
這是橙螢交配的季節。此蟲出沒有定時,6點15分開始陸續飛出來,7點鐘就都一一「熄燈」睡覺去了。我在營的第二天晚上來得尤其多,信手逮著了一隻,讓牠六足朝天,仰臥葉片上,以便照相。此螢善於裝死,一裝就是老半晌,乾脆懶怠翻身。照相機固定好了,就給螢姿復了位,耐心等著;這時不能拿燈照牠,否則燈亮牠不亮;在漆黑之中等了又等,儘管天上有一鉤新月,卻什麼都照不見。最後牠果然發光起動了,以為要振翅起飛,一摁快門,得了幾張連拍,卻竟是白幹一場!原來此螢發現一處石縫,慢條斯理地爬了進去。橫是太晚了,得歇了!
這小片賞螢營地,該是絕無僅有了。在頂篷下面、帳幕側旁就能悠然觀看。可這卻是「來之不易」呀!野客為了提早過這乙未重陽,這一回可是翻山而來的,沒走往常平易得多的路徑。
照野客的老同學的說法:「負重上山不易,負重下山更難」。不過野客覺得雖然不易,也不太難,儘管負重如常32公斤。
末尾的大約150米高程比較不那麼好走,因為乾脆沒有任何蹊徑通達營地,得在陡坡上強行穿越灌叢而下。今年此坡的桃金娘和蕨類長得尤其蓬勃,而藤蔓、茅草也非常茂密。一路下去只能謹慎地不斷行進,絕無擱下包子休息的餘地,因為坡度實在太陡了。
慶幸傍晚安然抵達營地,未受絲毫損傷,也不甚累,只是淺色褲子沾染了不少植物汁液,拿什麼洗滌劑都洗不脫了!
上山時走的是正路,在陡峭崎嶇的段落遇到好些遠足者,有的雙手俱握登山杖,戰戰兢兢;有的四體著地,摸著石頭行進;有的索性半坐著,慢慢往下挪;可見此山雖小,確有難度。當局樹立兩處警告牌,「請」人們「勿前進」,並非全無道理。
到了山頂,可以看到燕子捕獵蜻蜓,聽到燕子在近處飛過的翅膀聲。敝野客一邊照相,一邊得詩一首,即時給老同學傳送過去:
獨上蚺峰負重囊,韶光荏苒近重陽;
佳時美景堪留意,欲問科家底事忙?
老同學這一回沒有為詩答和,翌日告訴我忙於家事和遠足。
此山我爬過幾十遍了。作為野營經停點而特意負重登臨也有好幾次。也曾在中秋明月夜爬上來。這一次,可以算是最輕鬆、最順利的一次了。抵達營地時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擦身更衣,也不是搭帳篷,而是燒開水,因為這負重32公斤、高差468米、全長逾8公里的路程,只喝了900毫升的水,此時著實非常渴。
2014/10/30
野營秋夜
週末沒到十點就出門。大廈管理員照例表達慣常的好奇。我說笑:今天得趕緊上路,不能誤了「佔中」大事!
管理員儘管領會我說笑,還是有點納悶。我接著說:不過我這並非佔的「中環」,卻是「中南海」,為的脅迫中央政府,務使將來「壹老闆」等民主英雄之徒當選特區首長,可以順利獲得任命。管理員很給面子,竟爾不以為荒誕,居然笑逐顏開。
原以為可以早些到達營地,不必摸黑搭帳篷。可是入山途中,一路上跟好奇、友善的人們,和隨同遠足的一些可愛的小狗打了交道,終究還是早不了,到了山上還得接近五點鐘,太陽剛要下去了。
來到敝野客的專用澗池前面,先要稍作停留,為的擦身更衣。三隻小野豬大抵正在澗畔刨土找吃食,讓我給嚇着了,立馬閃電奔逃,反過來嚇了我一跳。我一看那小小一池秋水,已然略給攪渾了!沒轍呀,就這池水可用了,這時汗流浹背,其味不香;身還得擦,臉仍須洗!所幸者,小豬並未落水泡浴,僅在小池上方的半枯澗段拱土,把水弄得渾濁罷了。
一個小時之後,六點鐘,我這紮寨安營的程序還沒忙完,那螢火蟲們就從三面的茂林裏飛出來了,數量之多,歷來未見。牠們在我的營地和周圍穿插迴飛,更有一些乾脆打頂篷底下飛越,讓我目不暇給,嘆為觀止,好玩極了。
第二天晚上我可有閒空了,並且準備就緒,拿著笨重的照相機恭候。此蟲是橙螢,跟別種不一樣,出沒準時而短暫,六點鐘天沒黑透就飛出來「張燈」,其光不閃爍,相當亮;可是到了六點三刻,就都幾乎蹤影杳然了。我在窄小的營地範圍摸黑追來追去,脖子差點沒扭壞了,照了不下三十張;可惜大都照得很模糊,勉強可堪保留的,僅只三張而已;其中一張照著了正面,另一張照到側面。有一隻顯然讓我的閃光燈給閃迷了,落到我的帳篷上,讓我可以復用自動測距從容照之。
晚上的營地是個鳴蟲的世界。有個噪蟲在我帳後林邊長鳴不止,真夠吵的。不禁想起了重陽節朋友參營三天,我讓他使用百步下面的沉香營地。第二天晚上他告我聽見電鑽聲;他說一喊我,那聲音就停了。我取笑他,他還要堅持那是真的,肯定沒有聽錯!我讓他氣得幾乎立馬倒斃當場!第三天他回家。晚上我給他發 WhatsApp 說:「如果今晚都仲聽到電鑽聲,就要盡快去睇精神科喇!」
我猜這時我聽到的延續不斷的蟲鳴,八成就是朋友的所謂「電鑽聲」了,大抵當時距離比較遠,他聽不分明,就疑心生起暗鬼來!至於他那天晚上能否睡好,我沒問他,因為並不好奇。
朋友是重陽節當天來的參營,考慮他剩餘精力並不十分充沛,下午我們只爬到營地後面的高坡上去,聊算登高應景,意思意思罷了,順便摘了好些餘甘子和山棯。
翌日中午下山到處蹓躂。那天雖然不是本地假期,卻在「十一黃金週」內,因而來自內地的「驢友」隨處可見。鄰灣沙灘上的「正規營地」尤其受歡迎,因而也最熱鬧。而其中外國人和看似外籍的東方人也很不少。
那是三週前的景象了。此來暫無擁有神耳、可把鳴蟲聽成「電鑽」的營友作伴,因而無須去熱鬧的海濱營地蹓躂,壓軸子戲也就是這「螢舞」一項了。
可這賞螢頗有一點講究,就是必得身心休閒,意暢情舒;不宜把觀螢活動綴加在遠足的末尾,至於要在筋疲力竭,渾身汗臭,熱切盼著回城大撮一頓的心情之下為之。傍晚才專門出城,匆匆到野外去觀看,似是比較可取,但一般又不方便,並且沒啥情趣。
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在螢火蟲的棲息地露營,就地觀賞,或從營地到不太遠的「螢區」去訪之。然而這在一般的情況下,卻肯定完全不可行。螢火蟲對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要求非常高,一般營地附近的「水土」,都達不到牠的要求。
野客當夜在營地上欣逢「螢光盛會」,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很早就入帳聞樂,以為慶祝。翌日詩興又生,於是用王維《山居秋暝》之韻,得五律一首:
野營秋夜
山林朝雨潤,天氣晚來秋。
稚豕驚奔疾,晶螢漫舞柔;
居蛩歌美雅,躁浪妒清幽。
月黑群巒邈,風消濁世愁。
註:「居蛩者」,說的住在穴中的蟋蟀也,相當於人類社會的「宅男」;牠若有幸得居「豪宅」,大抵不缺「佳人」垂青。「歌美雅」者,為了贏得美麗優雅的雌蛩來交尾,而高唱「前奏曲」之謂也。當然這僅是野客「詩意」的附會,並無任何自然生態的根據。
詩成連忙發予老同學,以祈垂和。老同學來詩不入律,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野客於是又得一首以答贈:
山中方數日,豈可謂千秋!
野客求辛苦,科家享自由。
城危君莫救,世亂我無謀。
假日多吟詠,何堪枉應酬!
管理員儘管領會我說笑,還是有點納悶。我接著說:不過我這並非佔的「中環」,卻是「中南海」,為的脅迫中央政府,務使將來「壹老闆」等民主英雄之徒當選特區首長,可以順利獲得任命。管理員很給面子,竟爾不以為荒誕,居然笑逐顏開。
原以為可以早些到達營地,不必摸黑搭帳篷。可是入山途中,一路上跟好奇、友善的人們,和隨同遠足的一些可愛的小狗打了交道,終究還是早不了,到了山上還得接近五點鐘,太陽剛要下去了。
來到敝野客的專用澗池前面,先要稍作停留,為的擦身更衣。三隻小野豬大抵正在澗畔刨土找吃食,讓我給嚇着了,立馬閃電奔逃,反過來嚇了我一跳。我一看那小小一池秋水,已然略給攪渾了!沒轍呀,就這池水可用了,這時汗流浹背,其味不香;身還得擦,臉仍須洗!所幸者,小豬並未落水泡浴,僅在小池上方的半枯澗段拱土,把水弄得渾濁罷了。
一個小時之後,六點鐘,我這紮寨安營的程序還沒忙完,那螢火蟲們就從三面的茂林裏飛出來了,數量之多,歷來未見。牠們在我的營地和周圍穿插迴飛,更有一些乾脆打頂篷底下飛越,讓我目不暇給,嘆為觀止,好玩極了。
第二天晚上我可有閒空了,並且準備就緒,拿著笨重的照相機恭候。此蟲是橙螢,跟別種不一樣,出沒準時而短暫,六點鐘天沒黑透就飛出來「張燈」,其光不閃爍,相當亮;可是到了六點三刻,就都幾乎蹤影杳然了。我在窄小的營地範圍摸黑追來追去,脖子差點沒扭壞了,照了不下三十張;可惜大都照得很模糊,勉強可堪保留的,僅只三張而已;其中一張照著了正面,另一張照到側面。有一隻顯然讓我的閃光燈給閃迷了,落到我的帳篷上,讓我可以復用自動測距從容照之。
晚上的營地是個鳴蟲的世界。有個噪蟲在我帳後林邊長鳴不止,真夠吵的。不禁想起了重陽節朋友參營三天,我讓他使用百步下面的沉香營地。第二天晚上他告我聽見電鑽聲;他說一喊我,那聲音就停了。我取笑他,他還要堅持那是真的,肯定沒有聽錯!我讓他氣得幾乎立馬倒斃當場!第三天他回家。晚上我給他發 WhatsApp 說:「如果今晚都仲聽到電鑽聲,就要盡快去睇精神科喇!」
我猜這時我聽到的延續不斷的蟲鳴,八成就是朋友的所謂「電鑽聲」了,大抵當時距離比較遠,他聽不分明,就疑心生起暗鬼來!至於他那天晚上能否睡好,我沒問他,因為並不好奇。
朋友是重陽節當天來的參營,考慮他剩餘精力並不十分充沛,下午我們只爬到營地後面的高坡上去,聊算登高應景,意思意思罷了,順便摘了好些餘甘子和山棯。
翌日中午下山到處蹓躂。那天雖然不是本地假期,卻在「十一黃金週」內,因而來自內地的「驢友」隨處可見。鄰灣沙灘上的「正規營地」尤其受歡迎,因而也最熱鬧。而其中外國人和看似外籍的東方人也很不少。
那是三週前的景象了。此來暫無擁有神耳、可把鳴蟲聽成「電鑽」的營友作伴,因而無須去熱鬧的海濱營地蹓躂,壓軸子戲也就是這「螢舞」一項了。
可這賞螢頗有一點講究,就是必得身心休閒,意暢情舒;不宜把觀螢活動綴加在遠足的末尾,至於要在筋疲力竭,渾身汗臭,熱切盼著回城大撮一頓的心情之下為之。傍晚才專門出城,匆匆到野外去觀看,似是比較可取,但一般又不方便,並且沒啥情趣。
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在螢火蟲的棲息地露營,就地觀賞,或從營地到不太遠的「螢區」去訪之。然而這在一般的情況下,卻肯定完全不可行。螢火蟲對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要求非常高,一般營地附近的「水土」,都達不到牠的要求。
野客當夜在營地上欣逢「螢光盛會」,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很早就入帳聞樂,以為慶祝。翌日詩興又生,於是用王維《山居秋暝》之韻,得五律一首:
野營秋夜
山林朝雨潤,天氣晚來秋。
稚豕驚奔疾,晶螢漫舞柔;
居蛩歌美雅,躁浪妒清幽。
月黑群巒邈,風消濁世愁。
註:「居蛩者」,說的住在穴中的蟋蟀也,相當於人類社會的「宅男」;牠若有幸得居「豪宅」,大抵不缺「佳人」垂青。「歌美雅」者,為了贏得美麗優雅的雌蛩來交尾,而高唱「前奏曲」之謂也。當然這僅是野客「詩意」的附會,並無任何自然生態的根據。
詩成連忙發予老同學,以祈垂和。老同學來詩不入律,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野客於是又得一首以答贈:
山中方數日,豈可謂千秋!
野客求辛苦,科家享自由。
城危君莫救,世亂我無謀。
假日多吟詠,何堪枉應酬!
2012/10/26
幾個登高節
每逢重陽佳節,總要想起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的結尾曲【離亭宴煞】:
「蛩吟罷,一枕才寧貼;雞鳴後,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囑咐喒頑童記著: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當此時也,馬致遠之後700年,世亂紛紛依然矣!各道的有為者、精英們都在「排兵」、「爭血」,為各自心目中的一己、後代、社會、黨國、民族、人類、萬物、乃至世界的前途,而「高手過招」、奮勇鬥爭之際,我這一介莽夫無用矣,就只能潛居山裏做野客,跟一些不足道的小生命打交道,無所作為,慚愧了!
此來首先見面的,還是螢火蟲。根據過往經驗,這山裏多見的橙螢,甚少飛到我的營地上來串門,這一次卻又要讓我驚喜了,牠竟爾接二連三從樹林裏飛出來,在頂篷下面迂迴飄蕩而過,頓時讓我這孤寂的野居蓬蓽生輝。有一隻乾脆還在我的門帷上停駐,我「關門」睡覺時牠還沒飛走,許是先前連番交尾,乃至累不擇席,就此過夜了。又或是我這門帷發霉已甚,霉菌的氣味讓牠以為這是一塊樹皮?
從台灣的網站得知,橙螢的幼蟲並非水生。我這營地周圍的樹林想必都是牠的繁殖福地。不過牠還是多見於低處小澗流域的叢林裏。近水林地的生態比較旺盛,牠的幼蟲顯然易於覓食。
這兩天晚上可說走運,不但雄螢滿林飛舞,讓我目不暇給,就連雌螢也叫我給發現了兩隻,有一隻還讓雄螢找到了,正在交尾呢。這個雌螢的身體比雄螢大許多倍,並且鼓鼓囊囊的,滿肚子裏肯定都是卵。
橙螢的雌蟲沒有翅,看似只能在林地上爬行,大抵以發光和外激素吸引雄螢。交尾時雌雄二蟲都「熄燈」,暗裏行事。
觀賞著螢舞,上弦的半月早到了中天,斑駁的樹影之下,營地的月夜景緻尤其可愛。螢火蟲似乎不受月光的影響,大抵交尾的照樣交尾,睡覺的照樣睡覺去了吧。
橙螢的「性舞會」結束之後,營地就不時飛來也愛「暗裏行事」的夜蛾,有一隻長得很漂亮,牠在我那懸於小樹上的廢物包底下,似乎探到了塑料袋的破孔,用管狀口器吸食香蕉皮滲出的汁液。嗐,卿本佳蛾,奈何……!
除了夜蛾,還有樹蛙,亦愛「暗裏行事」。有一隻偷偷爬到我的塑料桶上,讓牠那毫無美感的嬌蛙瘦臀泡在清水裏。這真叫我無可奈何,啼笑皆非!唯有給牠立倆存照。這水……嗐,讓牠泡個夠吧!
此蛙無聊,一晚上就在我的「野廚」附近出沒,牠在這邊呆一會,又到那邊去一會。「灶台」、藤蔓、小樹、老榦、棍子、竹竿、石頭,無處不是牠的流連處。
然而這蛤蟆最喜歡的,該數我的空塑料桶,牠總愛趴在桶緣上,有時又會貼著桶壁往下退到一半,停在那裏一動不動,似乎就要那樣子睡覺了。
馬致遠的曲子沒提及蛤蟆,只有蟋蟀,說的「蛩吟罷,一枕才寧貼」。在我這營地嘛,若要等蟋蟀們靜下來才睡得寧貼,那非得徹夜失眠。這山裏的蛐蛐,傍晚唱到大天明,天明又唱到黃昏。也許我並不「煮酒燒紅葉」,未受杯中物所毒害,沒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毛病,「蛩吟」非但無礙我的酣眠,還能當個催眠曲呢,儘管牠就在我耳邊半米之內!
照馬致遠的說法,在北方,重陽已然進入「帶霜烹紫蟹」的時令了。可我這南方海隅的山中野林,無緣見霜了。紫蟹倒真有一個。據我今年所見,營地邊緣我壘起的幾處石堆裏,住著最少三隻小螃蟹,一隻黃澄澄,一隻紅彤彤,這一天看到的,正就是個紫褐色的。
這小紫蟹可愛呀,我可丁點沒有把牠烹了吃的念頭。確實牠也太小了,大概只夠吃一口吧。過野地生活,自然不能講求吃了。否則樹蛙也烹了,林蟹也烹了,把這裏的珍貴物種都吃光,那還出來看什麼!
野客吃得不多,遠足卻走得不少。重陽節前的星期天午後,從營地出發,經由西灣山,到南面那處什麼「睇魚岩頂」去走了一趟,往返和留連共花5個半小時,路程大約17公里,不短哪。
爬上了那個窄不容足的小尖頂,「睇」不到魚了,卻想起了多年前有一次出去野營,到了這附近的浪茄灣。當時看到那營地的環境、狀況,跟我的理想相去太遠,而喧嘩的露營客卻甚多,徘徊半天,但感無處容身,於是毅然繼程,到了隔鄰寬僅百米的浪茄仔,強行在那小灣裏住下了。還好適逢雨後,否則此灣沒有淡水。那是平生僅有的一次把營紮在沙灘上了。走時登上長岩頂,取道西灣到北潭坳去坐車回城。當時就很想爬爬這「睇魚岩頂」,此後多次走過西灣山,都因時間不充裕而沒有登臨。
這一天從營地過去,總算走到了,又回來了,還趕得及賞螢。下午的太陽實在要命,真熱呀!可我竟沒喝得一口水,因為乾脆沒有帶上,而沿途更無一處可飲的山泉,路過西灣卻又貫徹不買無益飲料的「野營指導思想」。智者看來,這就叫自虐,太愚蠢了!
隔一天到了重陽節,就更愚蠢了,下午拔營,背著大包子,連同小包廢物,從無路的山坡強行爬到山岡上,經由蚺蛇尖走到北潭坳。
「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紅酒沒喝上一口,還要負重登高,可說笨到家了!沒準老天爺也看不下去,趕緊召來漫天烏雲,把無辜的月亮都給捂個嚴嚴實實。再也沒有景緻了!
「蛩吟罷,一枕才寧貼;雞鳴後,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囑咐喒頑童記著: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當此時也,馬致遠之後700年,世亂紛紛依然矣!各道的有為者、精英們都在「排兵」、「爭血」,為各自心目中的一己、後代、社會、黨國、民族、人類、萬物、乃至世界的前途,而「高手過招」、奮勇鬥爭之際,我這一介莽夫無用矣,就只能潛居山裏做野客,跟一些不足道的小生命打交道,無所作為,慚愧了!
此來首先見面的,還是螢火蟲。根據過往經驗,這山裏多見的橙螢,甚少飛到我的營地上來串門,這一次卻又要讓我驚喜了,牠竟爾接二連三從樹林裏飛出來,在頂篷下面迂迴飄蕩而過,頓時讓我這孤寂的野居蓬蓽生輝。有一隻乾脆還在我的門帷上停駐,我「關門」睡覺時牠還沒飛走,許是先前連番交尾,乃至累不擇席,就此過夜了。又或是我這門帷發霉已甚,霉菌的氣味讓牠以為這是一塊樹皮?
從台灣的網站得知,橙螢的幼蟲並非水生。我這營地周圍的樹林想必都是牠的繁殖福地。不過牠還是多見於低處小澗流域的叢林裏。近水林地的生態比較旺盛,牠的幼蟲顯然易於覓食。
這兩天晚上可說走運,不但雄螢滿林飛舞,讓我目不暇給,就連雌螢也叫我給發現了兩隻,有一隻還讓雄螢找到了,正在交尾呢。這個雌螢的身體比雄螢大許多倍,並且鼓鼓囊囊的,滿肚子裏肯定都是卵。
橙螢的雌蟲沒有翅,看似只能在林地上爬行,大抵以發光和外激素吸引雄螢。交尾時雌雄二蟲都「熄燈」,暗裏行事。
觀賞著螢舞,上弦的半月早到了中天,斑駁的樹影之下,營地的月夜景緻尤其可愛。螢火蟲似乎不受月光的影響,大抵交尾的照樣交尾,睡覺的照樣睡覺去了吧。
橙螢的「性舞會」結束之後,營地就不時飛來也愛「暗裏行事」的夜蛾,有一隻長得很漂亮,牠在我那懸於小樹上的廢物包底下,似乎探到了塑料袋的破孔,用管狀口器吸食香蕉皮滲出的汁液。嗐,卿本佳蛾,奈何……!
除了夜蛾,還有樹蛙,亦愛「暗裏行事」。有一隻偷偷爬到我的塑料桶上,讓牠那毫無美感的嬌蛙瘦臀泡在清水裏。這真叫我無可奈何,啼笑皆非!唯有給牠立倆存照。這水……嗐,讓牠泡個夠吧!
此蛙無聊,一晚上就在我的「野廚」附近出沒,牠在這邊呆一會,又到那邊去一會。「灶台」、藤蔓、小樹、老榦、棍子、竹竿、石頭,無處不是牠的流連處。
然而這蛤蟆最喜歡的,該數我的空塑料桶,牠總愛趴在桶緣上,有時又會貼著桶壁往下退到一半,停在那裏一動不動,似乎就要那樣子睡覺了。
馬致遠的曲子沒提及蛤蟆,只有蟋蟀,說的「蛩吟罷,一枕才寧貼」。在我這營地嘛,若要等蟋蟀們靜下來才睡得寧貼,那非得徹夜失眠。這山裏的蛐蛐,傍晚唱到大天明,天明又唱到黃昏。也許我並不「煮酒燒紅葉」,未受杯中物所毒害,沒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毛病,「蛩吟」非但無礙我的酣眠,還能當個催眠曲呢,儘管牠就在我耳邊半米之內!
照馬致遠的說法,在北方,重陽已然進入「帶霜烹紫蟹」的時令了。可我這南方海隅的山中野林,無緣見霜了。紫蟹倒真有一個。據我今年所見,營地邊緣我壘起的幾處石堆裏,住著最少三隻小螃蟹,一隻黃澄澄,一隻紅彤彤,這一天看到的,正就是個紫褐色的。
這小紫蟹可愛呀,我可丁點沒有把牠烹了吃的念頭。確實牠也太小了,大概只夠吃一口吧。過野地生活,自然不能講求吃了。否則樹蛙也烹了,林蟹也烹了,把這裏的珍貴物種都吃光,那還出來看什麼!
野客吃得不多,遠足卻走得不少。重陽節前的星期天午後,從營地出發,經由西灣山,到南面那處什麼「睇魚岩頂」去走了一趟,往返和留連共花5個半小時,路程大約17公里,不短哪。
爬上了那個窄不容足的小尖頂,「睇」不到魚了,卻想起了多年前有一次出去野營,到了這附近的浪茄灣。當時看到那營地的環境、狀況,跟我的理想相去太遠,而喧嘩的露營客卻甚多,徘徊半天,但感無處容身,於是毅然繼程,到了隔鄰寬僅百米的浪茄仔,強行在那小灣裏住下了。還好適逢雨後,否則此灣沒有淡水。那是平生僅有的一次把營紮在沙灘上了。走時登上長岩頂,取道西灣到北潭坳去坐車回城。當時就很想爬爬這「睇魚岩頂」,此後多次走過西灣山,都因時間不充裕而沒有登臨。
這一天從營地過去,總算走到了,又回來了,還趕得及賞螢。下午的太陽實在要命,真熱呀!可我竟沒喝得一口水,因為乾脆沒有帶上,而沿途更無一處可飲的山泉,路過西灣卻又貫徹不買無益飲料的「野營指導思想」。智者看來,這就叫自虐,太愚蠢了!
隔一天到了重陽節,就更愚蠢了,下午拔營,背著大包子,連同小包廢物,從無路的山坡強行爬到山岡上,經由蚺蛇尖走到北潭坳。
「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紅酒沒喝上一口,還要負重登高,可說笨到家了!沒準老天爺也看不下去,趕緊召來漫天烏雲,把無辜的月亮都給捂個嚴嚴實實。再也沒有景緻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