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沙螺灣」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沙螺灣」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9/03/05

眺飛機

小時候玩過一種很好的兒童遊戲,名為「跳飛機」。這可不僅僅是一種遊戲,也是能給兒童的肢體以極好的鍛鍊的優良運動,並能促進身體平衡和官能協調。

這「跳飛機」我跳得怎麼樣,如今可是記不起來了;大概並不怎麼樣吧,所以無心記住,或竟乾脆刻意忘卻。但有一件相關的事物可是印象深刻,永記不忘,就是用來瞄拋格子之內、不能觸界、須按規定的方式跳過去撿起來的那條鍊子。

一個同學上課時大概感到太悶、太無聊,拿出這「跳飛機」用的鍊子來把玩,冷不防讓「先生」逮著了,竟爾當場揪出,當眾用那條鍊子抽打手掌。這個所謂「先生」,幾乎可以肯定是可以透過虐待兒童而激發其大腦分泌巨量多巴胺和內啡肽的一個心理病狂,可這樣的一個病號卻是當年一所「官立小學」的「英文先生」。

那是題外話。正題是「跳飛機」。但是腦子深處再也摳不出來一點點殘留的相關記憶,因而也就無以說下去了。至於使用「降落傘」的那種「跳飛機」,太花錢了,我也沒那膽量,因此也無從談起。就換一個字,改談「眺」飛機吧。

本來對飛機的興趣不大,既不愛坐,也不愛眺,但是香港的國際航空港很獨特,它有好幾處可以較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的地點,一是機場島上南跑道末端西側的草坪,二是南跑道末端南面隔海相距大約 700 米的山坡;另外,此處東面 750 米的另一處山坡也宜「眺機」。

作為本土人,近水樓台,不去眺它一眺也真的說不過去,並且不會知道,原來現如今竟有不少專門從內地過來拍飛機的「發燒友」。我見過從上海飛來拍一整天的獨行青年,也有從西安結伴而來的,深圳過來的且不用說了。他們都知道觀景點的明確位置,也懂得怎樣坐車坐船;說是互聯網上有專門的群組,一切有關資料都很詳盡。

我似乎不需要很多的資料,光依靠兩條腿走出去,就能輕易「眺飛機」了,同時也「眺橋」,因為「港珠澳大橋」就沿機場島南岸進港。

可惜天色較好,視野較清的日子我總不願意用在這兩「眺」之上;每次去「眺」,都要隔著一層或濃或淡的濁霾,極好的耐性總也換不來最亮麗、最滿意的照片。

2018/11/02

眺橋

敝野客時而不盡野,偶有趕趕熱鬧遠個足的興致。

從東涌走到大澳,是很不錯的蹓躂路線。沿途可以觀看港珠澳大橋和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

那一天天氣很好,視野也算不賴。在沙螺灣繞到「把港古廟」的後山,打那「香港天文台氣流剖析儀站」的鐵柵門前、走上村民新近土法開拓的「觀景平台」。這裏雖不太高,堪足臨下眺遠,前方正是機場南跑道的末端,毗鄰的港珠澳大橋也就橫亙在眼前。


兩年半前、大橋主體還在施工時、我也曾到這山坡上來一眺遠景,當時還沒有這「觀景平台」,沒能爬到這麼高就被濃密的灌叢所阻,視角也沒有現在開闊。村民看來砍下了好些棵樹呢,或竟是颱風「山竹」所為?


跟一位從深圳過來的年輕人搭了訕。是祖籍寧波的上海人,使用焦距150-600 mm的變焦鏡頭,專門就照飛機,幾乎每一架都照上好幾幀。他說這是第二次過來了,前一次就去了客運大樓,灰濛濛的,視野不好。竊忖這無疑是個飛機迷。深圳機場他當然也去了,虹橋、黃浦更不用說。

我反正不愛坐飛機,對眼前這些排隊起飛的大小噴氣機,興趣並不很大,倒是更樂意照那大橋上往來的巴士。這長達50公里的大橋開通才幾天,無疑是挺新鮮的新生事物。眺著照著,赫然西面飛來一架聯合王國的寬體貨機,飛得很低,看樣子顯然是要降落了。


這可就奇怪了!這南跑道這時候只用作起飛,人家都在兩側的滑行道上排著隊,等待掉頭之後喤然起飛呢,它要降落該到北跑道才對吧。難道認錯了北?這架波音747低飛到了跑道末端的上空,就又迅速爬升,隨之重上天際。這真是莫名其妙的怪事,叫人好捏一小把汗!我沒留意它什麼時候回到北跑道去降落。後來問那上海青年,他說大約十分鐘之後吧。

照過了好些架飛機,估計風向要不陡變,南跑道的起飛方向也就不會更改,於是別過這位九十後飛機迷、和一位本地「觀機者」,下坡離村,一個勁望大澳走去。

快到大澳前的山嘴是距離橋下小船通航水道最近的地方,此處跨度很大,但不讓走大船,上有標示:「船隻長度限制10米」,「高度限制41m」。


不久走到大澳的「嶼北界碑」,時近黃昏。此處跟「東人工島」的距離最短,但也達到4公里,剛好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區界之外,儘管視野湊合,可肉眼看去,也就那麼一點點了。


到了日落時分才爬上象山的陡坡。到了高處,一個媽媽帶著三個孩子迎面下來,說是從靈隱寺那邊上的山。走得最慢的那個男孩步步「五體投地」,坐著磨蹭下坡。看這孩子的模樣,一望而知她不是他親媽,難怪未受訓練,因而跟不上另外兩個男女少年。原來這位媽媽也沒走過這一塊山頭,並不肯定路向,尋問於我,略顯焦急。我讓她別錯走岔路,也別催那孩子,叫他慢慢走;我說心急了就容易出意外,日落之後不至立馬就天黑,他們還有時間。


確實這白天也真不等他們都下去了才退場,這位媽媽終於還是得用手機的手電照著那個忒慢的男孩走完最後一小段山徑。其時我已經到山上攝得亮起燈火的人工島再下來,趕上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