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交節翌日入的山。此日天氣不賴,道是無晴卻有晴。楓林已然大致禿了,好些植株並且正在開花。雄蕊和花粉不住掉到頂篷上,輕而密集的嘀嘀價響,彷彿下著小雨。
一些枝梢上乾脆已經抽出嫩葉,要迎接春天的到來,有點迫不及待了吧。
我這「林內楓下」營地的成片禿林景緻,堪說是沒有冬天的本地絕無僅有的冬物候了。可就是異想不來一點霜雪、或者霧凇,意思意思一下,這是美中不足了。可是回頭一想,倘若真要冷將下來,達到冰點,可得死人無數呢!
此來固然是要寂度春節,同時還得觀察一窩野生東方蜜蜂,見證牠們怎麼過年。蜜蜂的存在是自然生態非常關鍵的一環。沒有牠們,很多樹木都不能繁衍,包括不冷不展呈紅葉的楓香、和越冷開花越是玲瓏嬌豔的吊鐘。
入山翌日是大年初六,澗池附近「蜂窟」外有些往常未見的吵嚷。工蜂成群地在窟口的岩面上扎堆游走,鬧哄哄的,不知道在忙些什麼;而其中又有零星的雄蜂廁身其中,讓工蜂追著、擠著,還拿觸角點碰。這兩者很容易辨別,雄蜂蟲體比工蜂大好些,渾身烏黑,一雙複眼大得覆蓋了整個頭部,堪比螢火蟲。
初時猜想工蜂們是要把窩裏的雄蜂驅趕出去,以節約食料。可我後來細想,看來好像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這裏山區到處都是鴨腳木,而這種美樹無論大小老少,花簇都非常繁茂,花蜜和花粉十分豐富,長達兩個月的花期才剛過去沒多久。雖然距離最近的吊鐘花在兩公里外的遠山上,蜜蜂的飛程夠不著,可蜜、粉更豐富的楓香林就近在咫尺了,一大片林株也正起始開花。這就沒有青黃不接之虞了。蜂窩裏儲存的蜜、粉肯定很充裕,並且補給不會斷輟。這麼一來,窩群似應無須為了節約食料而逐出雄蜂。
敝野客儘管耐心仔細觀察了老半天,還是未能察得端倪,真相到底為何,無從瞎猜,也就只好存疑了。也許雄蜂只是要出去空中交配,或者交配前認巢試飛,工蜂的觸碰是發放「催促」的信息素吧。
蜜蜂雖然不耐酷寒,牠卻能以高熱量的蜜糖庫存為食料以越冬,加之此地乾脆沒有嚴冬,牠因而大致全年都能活動,不必長時間蟄伏。同屬膜翅目的螞蟻和鱗翅目的蝶、蛾可不行,現在這十來度的氣溫,基本都「冬藏」起來,難見蹤影了。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入黑之後居然就有兩隻蚊子在帳篷的門廳裏嗡嗡一番,並且意圖叮我,讓我給一連兩掌都打個稀巴爛。這在以前好像是不會發生的現象。猜想並非因為此蚊已經演化出耐寒的能力,而是因為氣候確實暖化了,旱季以來的低溫始終沒能降到叫蚊子完全蟄伏的程度。
一天晚上正燒飯,竟爾飛來一隻野蠶蛾!無疑是個華尾天蠶蛾,又或叫個黃尾大蠶蛾。這時候才二月初,羽化忒早了些嘍!這幾天清晨的最低氣溫也就不過 14 度,莫非已經夠暖和了?
既然還有昆蟲出來活動,也就該有獵食昆蟲的爬行動物不甘寂寞吧。這不,果然就讓我逮著了一隻樹蜥,這是鬣蜥的一種。畢竟氣溫還是稍微低了些許,這小傢伙逃跑的速度夠不到標準的神速,讓我的秒出快手給拿住了,強行給牠打了幾張卡,以獎勵牠讓敝野客的深山營地蓬蓽生輝。呵呵呵!
強扭的瓜不甜,強打的卡不妍;匆匆完事之後,當然釋放林邊。該是因為吸收了敝野客手心溫熱的緣故吧,一溜煙的跑得可快呢。
2022/02/15
立春春未暖
2015/02/17
林野候春歸
「立春」剛過,「雨水」將至,小澗僅餘細細的涓流了。往年這時節,營地用水只能依賴竹筒導管,緩緩引注小桶之中,半天方得滿盈,而流水薄淺細弱,夾附雜質較多,尤其是蝦米屎。
去夏的連場特大暴雨,沖垮了野客汲水處的石堤,並且在澗床上刨出一個小池。略予施工之後,小池一分為二,前池便於快取,隨汲即用;後池則作輕舀,提回營地。如今旱季汲水方便多了,沐浴痛快,食用無憂;並且水體澄澈,水質優良;蝦米屎大抵無礙,唯嫌池底枯葉稍多,單寧酸未免有些濃度。
澗林裏盡是常綠樹,雖然冷天生機減緩,白天畢竟還要蒸騰一些水分,小澗源頭卻並不枯竭,仍舊源源不絕。
百步之上的陡坡楓林沒有澗水滋潤,地表都乾得不堪了,然而很奇怪,這楓香大抵為應立春之景,好些植株似乎迫不及待,竟已抽出嫩條,葉芽和花苞綻開,蜜蜂都忙著採粉,在高梢上穿插飛舞,嗡嗡不停,煞是熱鬧。
這豔陽之下也不過十來度的大白天裏,野客確實沒能感到絲毫的春意;就把這急躁的楓芽看在眼裏,空氣還是那樣的乾,山風還是那樣的寒,似乎都在顯示,春天還在那邊好玩,一時沒捨得過來呢。
楓香無疑是有點急躁,縱抽嫩條,只怕未可謂之應景。來時路過的荒村,棄舍前那棵小小的李樹也開花了。對此,野客可就不好說三道四了。桃李迎春,自然要開在春天到臨之前,不在乎濕度的高低,濁霾之濃淡。
多年前海灣小村的遺媼逝世之後,棄舍偶來一客,週末短住一兩天;此公網魚栽花,炊飯烹茶,以享寫意;舍前小圃裏的李樹,就是這位村客所植。不知怎的,如今村客久久不來了,小圃日漸荒蕪;可這李樹不怕孤寂,照舊興高采烈地開花。
然而這李花儘管開得燦爛,還是沒能予人些許盎然的春意。倒是小圃矮垣上一條正曬太陽的鬣蜥,告訴我這所謂冷天,反正已到強弩之末,就連牠這條涼血的四腳蛇,都已經出來蠢蠢欲動了呢。
春天既還沒到,山林深處的夜晚,理所當然就只能還是寒宵了。不過也不太寒,就那麼個10度罷了。
正要慶幸,營地這兩天的夜裏,並無赤麂過來吠鳴,擾我清夢,卻沒想到,深宵裏竟又來了林鼠,儘在我寢帳一側外面的枯葉堆上往來走動,大抵找吃食吧;拍地把牠嚇跑,一會卻又再來,幾乎持續到了清晨。不能怪牠呢,耗子可是溫血動物,而其身軀徑寸而已,體溫散失忒快,必須高速代謝,大量消耗食物,因而時刻都受飢寒交迫之苦;長夜越冷,越要冒寒出來覓食,否則就要活不下去了。
野客的臥墊挺舒適,睡袋裏也溫暖,儘管是寒夜,仍可單衣就寢,這時隔帳聽鼠,卻遐想到了遠古人類寒冬度夜之苦。咱這些遠古老祖宗就只有乾木、枯葉和獸皮了,寒宵裏,睡處旁邊非得生著一堆火,豈唯禁受煙燻,夜裏還要不斷起來添木柴!不過我此夜雖然飽食暖裹,也一樣難得酣睡,因為要受林鼠騷擾。
夜裏睡得不香,早上難免意欲添補半頓懶覺,可是不行,樹林裏偏又來了很大的響動;出帳察看究竟,卻是幾條母牛,看來瘦了一點,在穿越叢林吃樹葉呢。由於低地草枯,牠們要到山上來嚼綠葉。我看牛們沒有主子役使,固然自由自在,卻也有其壞處,就是旱季裏沒人管吃食。
不過,野牛要到山上來嚼樹葉湊合的時候,春天肯定就在趕緊回來的路上了。春來之前,可愛的吊鐘料已繁花似錦;可惜此坡偏缺這一優美樹種,要觀賞得到遠處爬上陡坡;而此日寒飆勁吹,略有霧霾,不利攝影,因而無意過去了。這禁風耐寒的吊鐘,當不希冀野客的欣賞和鼓勵吧。
去夏的連場特大暴雨,沖垮了野客汲水處的石堤,並且在澗床上刨出一個小池。略予施工之後,小池一分為二,前池便於快取,隨汲即用;後池則作輕舀,提回營地。如今旱季汲水方便多了,沐浴痛快,食用無憂;並且水體澄澈,水質優良;蝦米屎大抵無礙,唯嫌池底枯葉稍多,單寧酸未免有些濃度。
澗林裏盡是常綠樹,雖然冷天生機減緩,白天畢竟還要蒸騰一些水分,小澗源頭卻並不枯竭,仍舊源源不絕。
百步之上的陡坡楓林沒有澗水滋潤,地表都乾得不堪了,然而很奇怪,這楓香大抵為應立春之景,好些植株似乎迫不及待,竟已抽出嫩條,葉芽和花苞綻開,蜜蜂都忙著採粉,在高梢上穿插飛舞,嗡嗡不停,煞是熱鬧。
這豔陽之下也不過十來度的大白天裏,野客確實沒能感到絲毫的春意;就把這急躁的楓芽看在眼裏,空氣還是那樣的乾,山風還是那樣的寒,似乎都在顯示,春天還在那邊好玩,一時沒捨得過來呢。
楓香無疑是有點急躁,縱抽嫩條,只怕未可謂之應景。來時路過的荒村,棄舍前那棵小小的李樹也開花了。對此,野客可就不好說三道四了。桃李迎春,自然要開在春天到臨之前,不在乎濕度的高低,濁霾之濃淡。
多年前海灣小村的遺媼逝世之後,棄舍偶來一客,週末短住一兩天;此公網魚栽花,炊飯烹茶,以享寫意;舍前小圃裏的李樹,就是這位村客所植。不知怎的,如今村客久久不來了,小圃日漸荒蕪;可這李樹不怕孤寂,照舊興高采烈地開花。
然而這李花儘管開得燦爛,還是沒能予人些許盎然的春意。倒是小圃矮垣上一條正曬太陽的鬣蜥,告訴我這所謂冷天,反正已到強弩之末,就連牠這條涼血的四腳蛇,都已經出來蠢蠢欲動了呢。
春天既還沒到,山林深處的夜晚,理所當然就只能還是寒宵了。不過也不太寒,就那麼個10度罷了。
正要慶幸,營地這兩天的夜裏,並無赤麂過來吠鳴,擾我清夢,卻沒想到,深宵裏竟又來了林鼠,儘在我寢帳一側外面的枯葉堆上往來走動,大抵找吃食吧;拍地把牠嚇跑,一會卻又再來,幾乎持續到了清晨。不能怪牠呢,耗子可是溫血動物,而其身軀徑寸而已,體溫散失忒快,必須高速代謝,大量消耗食物,因而時刻都受飢寒交迫之苦;長夜越冷,越要冒寒出來覓食,否則就要活不下去了。
野客的臥墊挺舒適,睡袋裏也溫暖,儘管是寒夜,仍可單衣就寢,這時隔帳聽鼠,卻遐想到了遠古人類寒冬度夜之苦。咱這些遠古老祖宗就只有乾木、枯葉和獸皮了,寒宵裏,睡處旁邊非得生著一堆火,豈唯禁受煙燻,夜裏還要不斷起來添木柴!不過我此夜雖然飽食暖裹,也一樣難得酣睡,因為要受林鼠騷擾。
夜裏睡得不香,早上難免意欲添補半頓懶覺,可是不行,樹林裏偏又來了很大的響動;出帳察看究竟,卻是幾條母牛,看來瘦了一點,在穿越叢林吃樹葉呢。由於低地草枯,牠們要到山上來嚼綠葉。我看牛們沒有主子役使,固然自由自在,卻也有其壞處,就是旱季裏沒人管吃食。
不過,野牛要到山上來嚼樹葉湊合的時候,春天肯定就在趕緊回來的路上了。春來之前,可愛的吊鐘料已繁花似錦;可惜此坡偏缺這一優美樹種,要觀賞得到遠處爬上陡坡;而此日寒飆勁吹,略有霧霾,不利攝影,因而無意過去了。這禁風耐寒的吊鐘,當不希冀野客的欣賞和鼓勵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