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紅樓夢」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紅樓夢」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8/07/26

摳逛「書展」有所穫

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書展」逛了五個小時,買到了幾本便宜書。其中一本是《紅樓夢》。

此《夢》版本多逾十種,可謂無與倫比,我的書櫃裏只存三套,當然全是「固有字體(繁體)」的版本,都是分冊的,除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的北京圖書館藏乾隆鈔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乙卯殘本影印本,餘的都是經過出版商不具名編輯人員自由修改的「跨版本」的「雜版本」。

這一本雖也屬於「雜版本」,但稍微不一樣,是新式的橫排「線裝書」,可謂有點「仿古」,裝潢上頗有創意,看著順眼,也很實在,能禁翻閱。裝釘不留「翻口」,頁緣上都直印著頁碼和回目,便於檢閱。

這120回的110多萬字擠排到了470頁裏,只一冊;書不太厚,不過25毫米,省紙材,甚環保。每頁密度幾達2,500字,字體難免稍微小了些,但是印刷非常清晰。為數不多的註釋,則用更小的字體,排在被註字詞的旁邊,置於括弧內,不必轉移視線到下方按號查找。如果無須看註釋,輕輕略過就行了,並不妨礙閱讀。

「前言」說底本是北京師範大學所藏的「程甲本」,除一些語言習慣和字詞用法、參照了「中華書局」啟功主持整理的校本,基本保留原貌。

這是「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雖謂「線裝經典」,實屬普通書籍,既非特准刊行的古籍,當然不可能用「固有字體」印行了。於我這是美中不足。這類有點古典味道的書,還是願意它不使用簡化字。另外有些頁面墨色稍淺,達不到最佳的品質了。

然而這麼一大本書,標價只是人民幣29.90元,「書展」裏只售港幣30塊而已,不能說這不超值!於是只翻看了一些不同版本會有明顯差異的地方,覺得內容滿意,就買了。

30塊港幣還能買本別的什麼書?沒看全,說不上。憑空猜想,全場所有的,除了這一系列,還有「中國華僑出版社」的硬皮精裝「國學典藏」,別的恐怕連一本都買不來吧。好在一般可以隨意翻閱,不買也不受白眼。呵呵呵!

到「香港大學出版社」的攤位蹓了一圈,瞜著了一本覺得很有趣,於是花了好些時間翻看。但是略看幾頁就完,不買了,因為太貴了些, 30塊錢還不夠買它的十分之一呢!估計它也不能剪切散賣。

此書書名《Sinophobia》,作者是劍橋大學的一位「社會人類學」研究員,顧名思義,研究課題是蒙古國的「懼華」社會現象。

看了幾頁,我才知道蒙古國內竟有那麼一些人,仇視中國人達到了那樣可怕的程度。首都烏蘭巴托就有被指跟中國人上床的蒙古女子遭人剃了光頭,羞辱一番,短片上傳到網上!看了幾頁之後就得到這樣的印象:蒙古國國內廣泛存在仇華情緒,除了「牆上塗鴉」,往往還以激烈方式和暴力行為去表達。

這哪裏僅僅就是sinophobia 而已!這無疑是極端民族主義,我謂之意識癌變的最惡性類型,大抵其病已沉,難以救藥了。不過這種偏執瘋狂的人,如不臨崖勒馬,在今天的世界上,最終就只能自尋末路。

此書有趣,但是太貴了吧,我摳,當然不買。可它引起了我對蒙古國這這種仇華情緒的好奇。本來就知道中蒙兩國的外交關係和民間交往,一直都不怎麼樣;去年且選出了一位敵視中國的總統,難免激響更多仇華國民的共鳴。

在國內國外的網上流連了老半天,有些頭緒了。照尼赫魯大學一位學者的說法,現任總統去年大選時打響的旗號是 sinophobia, nationalism and fearmongering. 這位總統自認是純正的蒙古人,支持者指罵競選對手雜有中國血統。

此國多年前且曾冒起一批「新納粹」,居然舉起大抵沒有多少亞利安優越基因的右手,向希特勒的邪靈致敬,要奉為宗師,效法他純化民族血統。可他們都忘記了,或者乾脆並不知道,當年納粹的蘇聯戰俘集中營裏,蒙古人是要被揪出來屠殺掉的,只因為他們不是亞利安血統。

不過就算知道這段歷史,這一類稀奇古怪的壞人是不會有所醒悟的。中國有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傳說,講的老虎把人吃了,這個被吃的人要化成惡鬼,乖乖地追隨老虎,聽從役使,去引誘別的人來給老虎大啖。是所謂「為虎作倀」。莫非這些「蒙古新納粹」正是當年被希魔所殺的烈士,帶著倀鬼之靈來轉世?

納粹陰魂不散,竟爾被這樣的一幫人奉為宗師,大抵是因為納粹彷彿也曾有過上行的里程,寫下一段殺人取樂、窮凶極惡的「光輝歷史」吧。

可是今天的世界大不一樣了,就算這些人是希特勒、戈培爾的陰魂正身,百死未悟,不肯消散,轉世輪迴,又想再來消滅所有「劣等、有毒人種」,也大抵難以幹出一番「大孽」;縱然賺得好些自誤以為「優秀純種」的亞利安或非亞利安嘍囉追隨吶喊,他們也只能帶上這批邪惡的么麼小鬼,迅速走下死衚衕,早晚落個氣急敗壞折返地獄的下場。

內地網站上關於蒙古國的討論倒也相當豐富多樣,諸如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國人哪?如果把他算個中國人,他的罪孽是全球性的,要比納粹殺害猶太人的範圍大得多、人數多得多,中國人背不起,把他留給蒙古國好啦!大汗所屬部落主體在內蒙古,而蒙古國的區區三百萬人口的主體又屬哪些部落哇?等等,種種。

有人說蒙古人曾經征服中國,當時的漢族是他們任意屠殺、姦淫、宰割的最低等民族。農耕的漢族百姓,面對策馬舉彎刀的蒙古人,就跟羔羊似的毫無反抗能力。那些特壞的蒙古人,至今念念不忘那段「光輝歷史」,想起來就感到驕傲,自我膨脹,但卻沒能得到現實的支持,因此越想越沒勁,最終的心理策略,就是仇華,行為表現為格外鄙視中國人。這麼一來,心理失衡就能得到舒緩。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現代化的課題。有人說蒙古人普遍認為,他們跟美國人一樣享有民主自由,而中國人還生活在專制落後的社會,所以他們瞧不起中國人。

原來瞧得起瞧不起,也就這麼簡單好懂!敝客要碰上這些忒擅「瞧」的各種優秀民族分子,恐怕連「瞧」都不敢「瞧」,「得起」與「不起」,乾脆完全談不上了。

摳搜逛「書展」,沒多買,卻讓我對一向未嘗關心的蒙古國有了些微認識。

2016/03/25

熱鍋上的螞蟻

北方俗話有這麼一句:「熱鍋上的螞蟻」,比喻心急如焚團團轉的情狀。

此語似乎出自《紅樓夢》「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鑑」的第十二回。說的那賈瑞對王熙鳳「起淫心」,要在她身上索求「雲雨」,卻被鳳姐捉弄,臘月天氣在「朔風凜凜」的穿堂裏白等了一夜還不醒悟,竟然再接再厲,欲得鳳姐,說是「死也要來」,「只盼不到晚上,…溜進榮府,直往那夾道中屋子裏來等著,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作者曹雪芹寫的這個賈瑞對美貌的鳳姐一往情深,慾火熾烈,不能自拔,被鳳姐捉弄,連番奔波受凍,大冷天裏遭糞尿澆頭之後,卻對鳳姐越發朝思暮想,以至「指頭告了消乏」都不管用,「日間功課又緊」,終至一病不起,「夢魂顛倒」,醫藥罔效;後得一跛足道人借給「風月寶鑑」,卻又不遵道人叮囑,不照「寶鑑」的「背面」,因為鏡子裏頭立著一個骷髏,偏要照那有個鳳姐在裏頭向他招手的「正面」,欣然選擇死路,「覺得進了鏡子,與鳳姐雲雨一番…遺了一灘精」,「如此三四次」,…「末後鏡子落下來,便不動了」。

我看,既是那樣一個愛慾狂,「死也要來」真不是白說的,死前能與所愛的幻象共赴巫山,得嘗最後幾番本能的極樂,堪云無憾矣!這總比海洛因吸毒致死者要強一些!

這有點浪漫主義色彩的作者,也許因為幾乎完全不懂「雲雨」的屬性,才會有這麼一處敗筆,讓那個「沒人倫的混賬東西」得其所哉。

呦,我並非要議論這原非荒誕小說,卻有無稽的情節;不過覺得它饒有三分異趣,因而順便引述一下罷了;我這其實是要說的這個「熱鍋」上的「熱」,沒想到平白兜了一個大圈子。呵呵呵!

對了,就是這「熱」。但凡有理性、能思考的人們,都相信由於近世紀以來人口的增長,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使得地球不斷暖化,並有加速的趨勢,早晚要變成一個「熱鍋」,而人類就都是「熱鍋上的螞蟻」,急死了固然是死,急不死也得熱死!

昨天晚上看了一輯關於氣候變化的紀錄片,名為「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內容非常發人深省。這一輯試圖說服一些冥頑不靈、或求一己眼前利益和享樂,而置後代子孫死活於不顧的人們:地球暖化不但直接或間接讓貧窮國家的無數無辜老百姓受苦,同時也已經給累積排放最多「溫室氣體」的美國帶來更多的自然災害了。

其中一些片段引起了我深沉的反思。主持人訪問一位讓人同情的父親,一年前,一股熱浪讓他的兒子英年早逝!這位中年父親異常肥胖,挺著格外碩大的肚皮,緩步走路時的氣喘之聲吁吁可聞,一望而知,每年夏天要沒空調庇護的話,he must really be living dangerously!

這位被熱浪奪去兒子的父親埋怨天氣越來越熱,並不懷疑殺人熱浪確實跟地球暖化有關;但卻似乎並不在意,他自己頤養得那樣肥碩,其生活模式大抵難免產生較大的「碳足印」,給「暖化」作出多於一分的個人貢獻;而當前已經成全了的炎夏特高氣溫,也必然同時伺機對他的心臟、血管和大腦施加致命的危害。

回顧香港本地,人們若非太窮,其生活模式和飲食習慣的格調也能與日俱升,要跟那一位美國人排比,大抵不遑多讓。所據資料無誤的話,目前年人均肉食量已逾100公斤;其中牛肉這具有超大「碳足印」、而價格高昂的食材,其享用量尤其高踞世界前列!至於年前有關部門就食用「紅肉」而發出的有關忠告,看來效用不彰!

古語云:食、色,性也。大抵有些人們對牛肉之類的鍾愛,有似慾火焚身,就像《紅樓夢》裏那個賈瑞對王熙鳳的「淫心」一樣的病態地熾烈,看到熱鍋裏的佳餚,啖之若將不及,大快朵頤之後,別的一切就都在所不顧了。

香港人口只當中國的200分之一。全國早晚要向香港看齊,並且奮然超越,到那時候,全面瘋狂大排碳的場面,才真叫壯闊呢!

目下那些有良知、有遠見的科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們,一個個無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要力挽狂瀾,欲使地球免成「熱鍋」。然而,他們不斷作出的努力,恐怕只是徒然,人性如此,大抵難以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