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春山野色青
李白有名句:「行樂須及春」。敝野客有點慚愧了,這麼大好的陽春佳日,竟爾不懂得去好好「行樂」,卻要背負巨包逕入深山,設帳隱宿野林之中,和草木鳥獸共度晨昏。
天氣果真要好上兩三天吧。這就是讓人心情愉快的明媚春光了。林內都不那麼幽暗了,旭日一大早就透射林緣;午前的豔陽,打還沒長得茂密的樹梢上曬下來,頂篷因而滿佈斑駁的光影,隨楓梢搖曳而幌動,倒也好看。
仰頭一望可就夠美了。滿眼是春楓的嫩綠。沒有什麼別的樹種可以跟它比擬了,乾脆本區可堪觀賞的落葉樹大概絕無僅有,就還有,樹姿、葉形多半美不起來,並且不成林片,難充物候景觀。
除了敝客,一條孤牛也來到了山上。當然牠不是「楓」牛,並不來賞春楓;大抵吃膩了低地的軟草,寧到山上來吃樹葉和硬草吧。就大量的牛糞在營地周圍和蹊徑上的分佈,可知牠近期就在我的幾片低階營地上棲息了。尚幸林內草被甚少,而牠大抵不愛趴臥硬地,又不欣賞春楓之美,因而懶得進林留連,沒有順便施放有機肥料。這,於敝客是好的,省得我要把牛糞挪施沉香樹下。
此牛這一天獨踞敝客早期常用的一片最低階的營地,天沒亮便到高坡上去,吃飽了就下來睡午覺;黃昏又再上坡,一直到了天晚,才摸黑下山。無疑牠的夜視能力要比敝客強得多了。
我不時也要離營到高坡上去走動,不是為的找吃食,而是去觀景,並賞春色,主調青綠,略摻橙紅。
這所謂春色, 主要就是楓香展呈的特有物候景象了。除此之外,當然也有好看的雜樹和野花,不過儘管也美,卻總比楓香略遜一籌。
這季節綻開的野花之中,有所謂的「春花」,開得也挺可愛。此物的名稱可多了,除了「春花」,又叫石斑木、車輪梅什麼的。可敝客不管怎麼看,它都跟梅花差遠了,儘管確實跟梅、桃之類同屬薔薇科;而它的植株一般也小得似乎不好叫個「木」吧。
這石斑木是我認識最早的野花之一。小時候總在家附近的山坡折來插瓶,供養在「僭建」小屋的窗戶前。那時候不知道它叫石斑木,卻偶爾吃上便宜的石斑魚。如今石斑魚聲價百倍,這石斑木還是依然故我的普通野花,不值一錢。敝客可是注意到了,爬山、遠足、露營客們大都不予垂顧,遑說欣賞。還以「石斑」為名,恐有「僭稱」之嫌了吧,呵呵呵!
賞過春花,還回來說這楓香吧。不知什麼緣故,今春營地逾百株的林內之楓,除了其中一二,全都沒能泛出些許嫩紅來。蔭蔽帳篷的那棵壯株,頂梢上這時就是清一色的綠,唯其綠得倒也可愛,色澤深淺有致。
小林西緣的一溜更是渾然一片青綠,再無一點橙赤暖調。加之此日藍天之上並未飄來半朵白雲,圖景因而還是顯得單調了些。
就連林緣外的那棵少壯獨株今年都不「倡紅」了,只除了葉柄,還有雌花的蕊條,倒是勉強透著曖昧的淺紅。
既然春天已經來了,開花的當然就不只是楓香和車輪梅了,還有可致楓香於死地的魚藤。魚藤似乎沒有花季,整年都可開花,愛啥時候開就啥時候開。但是此藤大可不必開花,因為它不開花也能播殖;粗肥的根部伸到哪裏、鑽到哪裏,就能在哪裏抽出嫩條,另成新株,並且迅速獨立成叢。
但是這惡毒的頑藤卻不愛獨立,偏要纏附別的高大喬木,攀越高枝的最高端,搶遮日照,把對方覆蓋得嚴嚴實實的,緩慢地把它活活悶死!這是非常可怕的殘忍殺手。楓香一旦讓它纏上,也就斷乎沒有活路了,只能漸漸枯萎!楓香是本地原生樹種,但在郊野卻甚為少見,就有,也零零星星的不得成林,竊忖魚藤的加害是主要因素之一。
2012/03/31
唱紅打黑
也許由於日照不足,營地東面陡坡上的小楓林,前一週末還展呈不出這時節它該有的物候色彩。叨承了老天爺延續一個星期充沛的陽光之後,竟還依然故我,未見預期的斑斕。反倒是我營地的「營口」附近,長在雜木叢間的好些散株,卻已有了喜人的色彩變化。
可惜這個春日還要刮著點北風,不免又給帶來了些許薄霾,天空雖也晴朗得很,卻不像前週的那樣一片深邃的蔚藍了,更不見飄來半朵紗巾一般的白雲,看去確實有點單調。
營地附近這些弱勢的散株,年前本來都讓那陰險的魚藤瘋狂地纏繞,覆壓得幾乎要永違天日,而至於奄奄一息了;讓我非法干預之後,如今卻都長得茁壯茂盛,吐出可愛的嫩紅。我這野客看在眼裏,心中不禁欣然。於是去仔細地數了半晌,共得16株,不少呢。
最接近我營的一株,離我帳篷不到兩米,現在滿樹上還附著乾枯已久,卻賴著不肯掉落的魚藤。它那一柱擎天的頂梢,去年春天也曾長出不少新葉,讓我以為它已絕處逢生,前景光明,誰知沒能熬到秋後,終於還是整枝枯萎了。今春雖然低處還是抽出了不少嫩條,卻都弱質纖纖的,恐怕難以為繼;沒準老榦已經病入膏肓,走上了枯死之路,早晚要為白蟻的繁衍,作出無私的奉獻。
這楓林營地的周圍雖有十幾棵楓香,卻都是雜樹叢中的散株,不能跟百步之外的坡上楓林相比。於此仲春三月,除了在樹下仰頭近看頂梢的嫩紅迎風搖曳,大體難得可觀的景致。不過,無須遠離營地而能有此少許看頭,算是很不錯了。
年前,用此營地之初,這裏本是一處魚藤世界。正是魚藤長久以來的無度蔓生,以至於遮天蔽日,叫這小片林地長不出一棵樹,又或是原有的樹都受魚藤之害而死光了,才讓我這野客有此可乘之機,得以竊用這塊好營地。
楓樹比較嬌氣,不善「鬥爭」,無以應對「惡勢力」,一旦讓魚藤纏上了,得不到足夠的日照,也就只有漸漸枯死。但對於很多別的喬木,魚藤卻構不成大害,比如鴨腳木。這種頑強的樹就算渾身纏滿了魚藤,還是能夠茁壯生長,傲然「出頭」,開花結果,泰然跟這邪惡的魚藤共存共榮,或可謂之「樹中河蟹」。
這讓我聯想到了人類世界,有些文明族群善於跟惡勢力和諧共存。好比說咱這漢民族正是其中佼佼者。大漢文化特有的一些傳統內容,和落後的社會狀況,似有大利於滋生和孕育黑社會。而這黑社會又甚有神通,毫不遜色於人家意大利「格調」高得多的黑手黨,早已播散到世界各地,扎根異域,欣欣向榮。在鄉土運營的「江湖社團」,生命力就更不得了,即便在共產黨專政下休眠多年,讓人們以為早已絕滅的黑種子,近年竟都紛紛萌發,於今長得茁壯繁茂,竟至於連黨的鐵腕政策,都無法把它們根除。
我國幅員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重慶,近年就因黑社會發展蓬勃,跋扈猖狂,讓「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的「不再無產」革命者看不下去了,於是毅然粉墨登場,上演了名為「唱紅打黑」的首創劇。可惜不知何故,此戲的生角未得徹底「唱、念、做、打」、渾身解數一番,竟就匆匆退場落幕了。
喲,扯得太遠了!我讚歎楓香的物候「美色」,有點像歌頌它的秋赤而春緋,類乎「唱紅」;年來多番干預魚藤「黑勢力」的猖狂蔓生,遮天蔽日,自以為儼然略有「打黑英雄」的形跡。於此不妨僭冒名牌,借彼「唱紅打黑」的口號以自勉一番,或能給我這艱苦的野地生活,添加些許額外的樂趣。
可惜這個春日還要刮著點北風,不免又給帶來了些許薄霾,天空雖也晴朗得很,卻不像前週的那樣一片深邃的蔚藍了,更不見飄來半朵紗巾一般的白雲,看去確實有點單調。
營地附近這些弱勢的散株,年前本來都讓那陰險的魚藤瘋狂地纏繞,覆壓得幾乎要永違天日,而至於奄奄一息了;讓我非法干預之後,如今卻都長得茁壯茂盛,吐出可愛的嫩紅。我這野客看在眼裏,心中不禁欣然。於是去仔細地數了半晌,共得16株,不少呢。
最接近我營的一株,離我帳篷不到兩米,現在滿樹上還附著乾枯已久,卻賴著不肯掉落的魚藤。它那一柱擎天的頂梢,去年春天也曾長出不少新葉,讓我以為它已絕處逢生,前景光明,誰知沒能熬到秋後,終於還是整枝枯萎了。今春雖然低處還是抽出了不少嫩條,卻都弱質纖纖的,恐怕難以為繼;沒準老榦已經病入膏肓,走上了枯死之路,早晚要為白蟻的繁衍,作出無私的奉獻。
這楓林營地的周圍雖有十幾棵楓香,卻都是雜樹叢中的散株,不能跟百步之外的坡上楓林相比。於此仲春三月,除了在樹下仰頭近看頂梢的嫩紅迎風搖曳,大體難得可觀的景致。不過,無須遠離營地而能有此少許看頭,算是很不錯了。
年前,用此營地之初,這裏本是一處魚藤世界。正是魚藤長久以來的無度蔓生,以至於遮天蔽日,叫這小片林地長不出一棵樹,又或是原有的樹都受魚藤之害而死光了,才讓我這野客有此可乘之機,得以竊用這塊好營地。
楓樹比較嬌氣,不善「鬥爭」,無以應對「惡勢力」,一旦讓魚藤纏上了,得不到足夠的日照,也就只有漸漸枯死。但對於很多別的喬木,魚藤卻構不成大害,比如鴨腳木。這種頑強的樹就算渾身纏滿了魚藤,還是能夠茁壯生長,傲然「出頭」,開花結果,泰然跟這邪惡的魚藤共存共榮,或可謂之「樹中河蟹」。
這讓我聯想到了人類世界,有些文明族群善於跟惡勢力和諧共存。好比說咱這漢民族正是其中佼佼者。大漢文化特有的一些傳統內容,和落後的社會狀況,似有大利於滋生和孕育黑社會。而這黑社會又甚有神通,毫不遜色於人家意大利「格調」高得多的黑手黨,早已播散到世界各地,扎根異域,欣欣向榮。在鄉土運營的「江湖社團」,生命力就更不得了,即便在共產黨專政下休眠多年,讓人們以為早已絕滅的黑種子,近年竟都紛紛萌發,於今長得茁壯繁茂,竟至於連黨的鐵腕政策,都無法把它們根除。
我國幅員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重慶,近年就因黑社會發展蓬勃,跋扈猖狂,讓「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的「不再無產」革命者看不下去了,於是毅然粉墨登場,上演了名為「唱紅打黑」的首創劇。可惜不知何故,此戲的生角未得徹底「唱、念、做、打」、渾身解數一番,竟就匆匆退場落幕了。
喲,扯得太遠了!我讚歎楓香的物候「美色」,有點像歌頌它的秋赤而春緋,類乎「唱紅」;年來多番干預魚藤「黑勢力」的猖狂蔓生,遮天蔽日,自以為儼然略有「打黑英雄」的形跡。於此不妨僭冒名牌,借彼「唱紅打黑」的口號以自勉一番,或能給我這艱苦的野地生活,添加些許額外的樂趣。
2010/04/29
野物、寵物雜談
穀雨之後半旬的這個週末沒有下雨,不但不下雨,還稍微出了些太陽。我這野地人前一陣子讓雨淋得有些膩煩了,這兩天穹蒼終於掙扎著放點晴,真不錯!
然而太陽之下,此前久雨的後遺症卻發病了,而且發起來有些凶險,就是嗜血亡命的那個蚊子,群出拼死叮人。這種「野物」多得難以置信,走在沼地旁和樹林裏,牠可是撲面而來,連驅蚊劑都不怎麼管用,每秒鐘就要起碼打死一個,幾乎保不落空!牠叮上了乾脆視死如歸,可說是吸不著血毋寧死!只消輕輕一摁,就能把牠摁死,可怕極了。莫非蛤蟆們都深知環境污染嚴重,嫌這蚊子有毒,不再以為恆餐,放棄捕食,至讓牠猖獗乃爾?
還好我的營地在半坡上,遠離堪稱蚊子溫床的遠足山徑和熱門營區,加之風大,乾脆連個蚊香都省下來了。儘管煮晚飯時灶火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不過就誘來那麼幾個罷了,不花多少工夫,我就逐一把牠們打完。
然而,這可是個蟲子的季節,而蟲子並不只有蚊子一種。營地上蚊子可說不多,毛蟲卻不可云少!這是一種渾身長著剛毛、長逾拇指的黑褐色毛蟲。牠不以樹葉為食,而吃寬葉草,因此不在樹上棲息,卻在草中出沒,蠕行起來一拱一拱的,滿身剛毛直豎,難看死了,見之叫我立馬打個寒噤,胳膊和後頸長出雞皮疙瘩。
此蟲其實與世無爭,不像蚊子那樣出來叮人,牠吃飽了草就把身子捲起來睡覺,用剛毛保護自己,有如刺蝟,在草地上並不容易發現。受到驚擾牠就醒來逃跑,在草上亂拱,這才是最嚇人的情景。還好我有妙法對付,就是用特為夾小塊廢物而專門削製的又長又粗的「筷子」,把他們一一搛起,扔得遠遠的,聊為治標之策。當然在這野地上我是客,牠是主,牠沒來咬我、叮我,我自然無權只為了牠長得難看,而像打蚊子那樣無情加害。幸得筷子之助,我輕易一一友善處理,再不小心,充其量不過就損牠幾條剛毛罷了。
筷子之為物妙乎哉,可說是我華夏文明精粹之中的一個絕項,就那麼兩根細細的竹子或小棍子,再簡單沒有了,在野外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得出來,不費時,卻省事。除了扒飯搛菜,任何不宜拿手指頭去碰觸的小塊東西或小蟲子,都可以輕易處理,包括野地上常見的臭甲蟲、蜈蚣、蛞蝓、毛蟲甚麼的。
這看著叫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蟲,確實讓我在營地上不能完全放鬆,這晚上就先後處理了五六條。可是百密一疏,我忘了把帽子高高掛起,卻撂在了門廳一側擺放雜物的尼龍墊蓆上,沒想到夜裏就有一條爬了上去,藏身帽邊的夾層之間,睡覺了。第二天我竟又粗心大意,懂得仔細檢查鞋腔,卻忘了檢查帽子,就隨手把它戴在頭上。頓時但感左側帽邊略有異動,按之隆起一塊,軟中帶硬,硬裏含脆,脆而有聲,我立即意識到那是毛蟲,照例先打一個寒噤,繼而長出雞皮疙瘩,連忙把帽子摘落在地!果然一猜而中,那是一條相當肥大的,猜想將要成蛹,所以覓地藏身,只是找錯了門,誤闖我的帽子!
我在一番驚惶之後,慶幸沒讓那些有毒的剛毛給扎著頭皮,引起過敏,可說是不幸中之大幸!
野地上到處都是毛蟲的食物,除了這寬葉草,周圍的桃金娘樹叢,更是多種蛾、蝶幼蟲的「糧倉」。不過這些樹棲毛蟲不但食性專一,絕不下地吃草,並且一般不會對帽子發生興趣,儘管把帽子掛在樹上,就算牠爬上去了,也只是「路過」罷了,不會久留,以為藏身之所。
估計一個星期以後,桃金娘就要開花了。桃金娘的花蕊和花瓣,都是一些毛蟲的口糧,花瓣又是金龜子和有些甲蟲的食物。
除了桃金娘,營地周圍還有不少野牡丹。野牡丹的花期要比桃金娘早一些,這時候就有些植株開得很燦爛了。野牡丹雖然無毒,可它的葉面長滿了茸毛,也許有防蟲的功效,因而沒有毛蟲願意吃它的葉子。我作為一介「倮蟲」,區區茸毛防不了我,我拿野牡丹的葉片作搌布,洗擦炊具和食器上的油,效用奇佳。
在這野地上有野牡丹,那是假牡丹;也有野豬、野牛,卻是真的豬、牛。看來這「野」字是有些濫用了,連我這略識之無的,都自稱為野人。
有些人家裏養寵物,貓、狗固是寵物,四腳蛇、蟒蛇也能是寵物,就連不能抱在懷裏的突眼睛大肚皮金魚、五彩小蝦米,一概都能是寵物。看來這寵物一詞也被濫用了。
還好未聽聞把毛蟲叫寵物的。
其實那也是有的!這貓、狗之類,正是寵物「毛蟲」。
「毛蟲」一詞,在古書上原來並非說的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卻是指的有毛的溫血動物,比如貓、狗。蟲字古義泛指動物。人沒有很多體毛,就叫個倮蟲。鳥是羽蟲,龜是介蟲,魚是鱗蟲。《大戴禮記》說:「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倮蟲之精者曰聖人。」古人顯然格物未精,不知道聖人也不過就是體毛脫光的「毛蟲」。
蚯蚓、蛞蝓之類也沒長毛,如果把牠們誤認作倮蟲,而「精者」為聖人,那可怎麼得了!
我家沙發底下住著個「介蟲之精者」,曰龜,原籍巴西,我敬而尊稱為老佛爺,勉可算是我妹妹的「寵物」,因為並非那麼寵愛有加。這龜原有兩隻,其一也許體格較弱,年前被自然淘汰掉了。前不久老佛爺得了眼疾,我妹妹帶牠到一所「寵物醫院」去看病,診金和藥費共花六百多塊錢。還好牠並非黑市身價高達幾萬的金錢龜,而院方也顯然並不知道,此物非同凡響,屬「介蟲之精者」,仍按一般爬行綱的標準收費,否則不堪設想,沒準診金要在千元以上!
去營地途中,遇到一位每逢週末總給村狗送糧的志願者,他告訴我,為免村中狗群繁殖過剩,他把那些雌狗送去「絕育」。可是動個手術不省錢,差不多得一千塊。
狗之於麒麟,猶雞之於鳳凰,等而下之,顯而易見。不過,儘管狗當不上「毛蟲之精者」,卻懂得低眼看人高,好歹算個有靈性的動物。一千塊錢,我看該是可以了。
年前我上表弟家去給姑夫拜年,適逢表弟婦的一隻卷耳貓難產,馬上要送去急診,因在晚上,找不到一向信賴的那位「家庭獸醫」,就大老遠到了一家開設夜診的寵物醫院。臨時被召回院的洋獸醫在奄奄一息的孕貓肚皮上摸了半天,並作了透視檢查,卻無法即時把病情診斷出來,說要讓孕貓留院觀察。這麼一來,表弟夫婦對這位陌生的洋獸醫當然無法產生信心,於是決定不留院,寧可冒險回家耽擱一晚上,翌日上午再帶孕貓去找熟悉的「家庭獸醫」。離開前按單付費,那是整整1,500元錢。翌日孕貓做了手術,幸保平安,可憐胎裏的幾隻小貓,未出娘胎,就得趕緊插隊輪迴去了。
近聞城市大學將要開辦本地首個獸醫學系。此時不開,更待何時!現今城市人家中生活苦悶,畜養寵物者有增無已,這可是個前景不可限量的服務產業呢。試想想:摸摸一隻自己拔光羽毛的鸚鵡,和牠來幾句對話,然後開給一點抗生素、維生素什麼的,酌收六百大元,這活計不俗吧!
寵物之為寵物,在現今發展先進的地區,常可享有人類標準的醫療「福利」,但得付出無可商議的代價,就是失去動物本有的自由。且別說鸚鵡被腳鐐鎖在棲木上,50年來不讓飛翔,不讓走動,就拿我家有相當行動自由的老佛爺為例好了,牠「老人家」終日只能在屋裏非常有限的範圍之內爬來爬去,最多爬進水盆去泡個半天,有「記憶」以來連條小河都沒見過,自然吃不上活魚蝦什麼的,也沒經歷過收縮四肢和首、尾,氣死餓豹子的無上快感。
野物可不一樣。動物暫且不說,就說我帳旁的這些野牡丹,雖然它無腿無翅,卻有偌大一片天地,太陽不出則已,一出盡日曬;雨露不下則已,一下綠油油。
回看我家的幾棵「園藝植物」,包括桂花、含笑、茉莉、月季,終年只能對著北半邊的天空,除了夏至前後,全天得不到日照,下雨也澆不著幾片葉子,怪可憐的。可是說也奇怪,不說也奇怪,它就是能開花,並且常常一起開個熱鬧!那桂花和茉莉,尤其香得叫我聞著有些不忍,略有效法清人龔自珍解放「病梅」,把它們移植到野地上的衝動。
可是細心一想,這都是些「園藝花木」,相當於動物界經過人類馴養的「寵物」,也像很多城市嬌兒,一旦到了野地上,面對周遭千百種無情的野生物種,就會顯得毫無競爭能力,無法繁殖固然不用說了,就連長久存活,也不能保證。香港雖然沒有梅,卻有桃,可我就從沒見過野地上有「野桃」。當然也沒有「野桂」。但是在我家裏,十五年來,那桂花就從原來的一株,分根而成了今天的四株,並且株株四時開花,開得繁密馥郁。
營地山外古村裏的洋村民約翰和珂麗雅夫婦,他們的小院子一角,有一棵來自夏威夷的南洋杉,種在盆裏,高不及人,枝椏層層分明,而呈環狀對稱,十分可愛。約翰說它在盆裏長不高。但在人本價值的觀賞角度看,這肯定要比種在外面的野地上強多了。若在野地上,必然年年禁受颱風吹襲,縱然長得高大,卻枝椏不全,失去優美的對稱形態。不妨問問這棵在原生地可以長到幾十米高的南洋杉,它自己的意願如何。可它默然無語,並不回應。
同樣的問題,大概就不好拿去問我另一營地周圍的楓香樹了。可以猜想,沒有一種生物甘願被別的物種強奪性命,但也不會樂意為了保證存活而失去自由。那裏的楓香長期被魚藤和別的攀援植物纏繞和覆蓋,有的已經枯萎,有的折斷泰半,有的拔根而倒,有的正在走向死亡。如果要問願意不願意當棵「寵物樹」,它們也必然難以抉擇。
讓人振奮的是,這些無助的楓香之中,確實也有突破了魚藤的封鎖,抽出新條,傲指長空,一枝獨秀的。
然而太陽之下,此前久雨的後遺症卻發病了,而且發起來有些凶險,就是嗜血亡命的那個蚊子,群出拼死叮人。這種「野物」多得難以置信,走在沼地旁和樹林裏,牠可是撲面而來,連驅蚊劑都不怎麼管用,每秒鐘就要起碼打死一個,幾乎保不落空!牠叮上了乾脆視死如歸,可說是吸不著血毋寧死!只消輕輕一摁,就能把牠摁死,可怕極了。莫非蛤蟆們都深知環境污染嚴重,嫌這蚊子有毒,不再以為恆餐,放棄捕食,至讓牠猖獗乃爾?
還好我的營地在半坡上,遠離堪稱蚊子溫床的遠足山徑和熱門營區,加之風大,乾脆連個蚊香都省下來了。儘管煮晚飯時灶火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不過就誘來那麼幾個罷了,不花多少工夫,我就逐一把牠們打完。
然而,這可是個蟲子的季節,而蟲子並不只有蚊子一種。營地上蚊子可說不多,毛蟲卻不可云少!這是一種渾身長著剛毛、長逾拇指的黑褐色毛蟲。牠不以樹葉為食,而吃寬葉草,因此不在樹上棲息,卻在草中出沒,蠕行起來一拱一拱的,滿身剛毛直豎,難看死了,見之叫我立馬打個寒噤,胳膊和後頸長出雞皮疙瘩。
此蟲其實與世無爭,不像蚊子那樣出來叮人,牠吃飽了草就把身子捲起來睡覺,用剛毛保護自己,有如刺蝟,在草地上並不容易發現。受到驚擾牠就醒來逃跑,在草上亂拱,這才是最嚇人的情景。還好我有妙法對付,就是用特為夾小塊廢物而專門削製的又長又粗的「筷子」,把他們一一搛起,扔得遠遠的,聊為治標之策。當然在這野地上我是客,牠是主,牠沒來咬我、叮我,我自然無權只為了牠長得難看,而像打蚊子那樣無情加害。幸得筷子之助,我輕易一一友善處理,再不小心,充其量不過就損牠幾條剛毛罷了。
筷子之為物妙乎哉,可說是我華夏文明精粹之中的一個絕項,就那麼兩根細細的竹子或小棍子,再簡單沒有了,在野外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得出來,不費時,卻省事。除了扒飯搛菜,任何不宜拿手指頭去碰觸的小塊東西或小蟲子,都可以輕易處理,包括野地上常見的臭甲蟲、蜈蚣、蛞蝓、毛蟲甚麼的。
這看著叫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蟲,確實讓我在營地上不能完全放鬆,這晚上就先後處理了五六條。可是百密一疏,我忘了把帽子高高掛起,卻撂在了門廳一側擺放雜物的尼龍墊蓆上,沒想到夜裏就有一條爬了上去,藏身帽邊的夾層之間,睡覺了。第二天我竟又粗心大意,懂得仔細檢查鞋腔,卻忘了檢查帽子,就隨手把它戴在頭上。頓時但感左側帽邊略有異動,按之隆起一塊,軟中帶硬,硬裏含脆,脆而有聲,我立即意識到那是毛蟲,照例先打一個寒噤,繼而長出雞皮疙瘩,連忙把帽子摘落在地!果然一猜而中,那是一條相當肥大的,猜想將要成蛹,所以覓地藏身,只是找錯了門,誤闖我的帽子!
我在一番驚惶之後,慶幸沒讓那些有毒的剛毛給扎著頭皮,引起過敏,可說是不幸中之大幸!
野地上到處都是毛蟲的食物,除了這寬葉草,周圍的桃金娘樹叢,更是多種蛾、蝶幼蟲的「糧倉」。不過這些樹棲毛蟲不但食性專一,絕不下地吃草,並且一般不會對帽子發生興趣,儘管把帽子掛在樹上,就算牠爬上去了,也只是「路過」罷了,不會久留,以為藏身之所。
估計一個星期以後,桃金娘就要開花了。桃金娘的花蕊和花瓣,都是一些毛蟲的口糧,花瓣又是金龜子和有些甲蟲的食物。
除了桃金娘,營地周圍還有不少野牡丹。野牡丹的花期要比桃金娘早一些,這時候就有些植株開得很燦爛了。野牡丹雖然無毒,可它的葉面長滿了茸毛,也許有防蟲的功效,因而沒有毛蟲願意吃它的葉子。我作為一介「倮蟲」,區區茸毛防不了我,我拿野牡丹的葉片作搌布,洗擦炊具和食器上的油,效用奇佳。
在這野地上有野牡丹,那是假牡丹;也有野豬、野牛,卻是真的豬、牛。看來這「野」字是有些濫用了,連我這略識之無的,都自稱為野人。
有些人家裏養寵物,貓、狗固是寵物,四腳蛇、蟒蛇也能是寵物,就連不能抱在懷裏的突眼睛大肚皮金魚、五彩小蝦米,一概都能是寵物。看來這寵物一詞也被濫用了。
還好未聽聞把毛蟲叫寵物的。
其實那也是有的!這貓、狗之類,正是寵物「毛蟲」。
「毛蟲」一詞,在古書上原來並非說的鱗翅目昆蟲的幼蟲,卻是指的有毛的溫血動物,比如貓、狗。蟲字古義泛指動物。人沒有很多體毛,就叫個倮蟲。鳥是羽蟲,龜是介蟲,魚是鱗蟲。《大戴禮記》說:「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倮蟲之精者曰聖人。」古人顯然格物未精,不知道聖人也不過就是體毛脫光的「毛蟲」。
蚯蚓、蛞蝓之類也沒長毛,如果把牠們誤認作倮蟲,而「精者」為聖人,那可怎麼得了!
我家沙發底下住著個「介蟲之精者」,曰龜,原籍巴西,我敬而尊稱為老佛爺,勉可算是我妹妹的「寵物」,因為並非那麼寵愛有加。這龜原有兩隻,其一也許體格較弱,年前被自然淘汰掉了。前不久老佛爺得了眼疾,我妹妹帶牠到一所「寵物醫院」去看病,診金和藥費共花六百多塊錢。還好牠並非黑市身價高達幾萬的金錢龜,而院方也顯然並不知道,此物非同凡響,屬「介蟲之精者」,仍按一般爬行綱的標準收費,否則不堪設想,沒準診金要在千元以上!
去營地途中,遇到一位每逢週末總給村狗送糧的志願者,他告訴我,為免村中狗群繁殖過剩,他把那些雌狗送去「絕育」。可是動個手術不省錢,差不多得一千塊。
狗之於麒麟,猶雞之於鳳凰,等而下之,顯而易見。不過,儘管狗當不上「毛蟲之精者」,卻懂得低眼看人高,好歹算個有靈性的動物。一千塊錢,我看該是可以了。
年前我上表弟家去給姑夫拜年,適逢表弟婦的一隻卷耳貓難產,馬上要送去急診,因在晚上,找不到一向信賴的那位「家庭獸醫」,就大老遠到了一家開設夜診的寵物醫院。臨時被召回院的洋獸醫在奄奄一息的孕貓肚皮上摸了半天,並作了透視檢查,卻無法即時把病情診斷出來,說要讓孕貓留院觀察。這麼一來,表弟夫婦對這位陌生的洋獸醫當然無法產生信心,於是決定不留院,寧可冒險回家耽擱一晚上,翌日上午再帶孕貓去找熟悉的「家庭獸醫」。離開前按單付費,那是整整1,500元錢。翌日孕貓做了手術,幸保平安,可憐胎裏的幾隻小貓,未出娘胎,就得趕緊插隊輪迴去了。
近聞城市大學將要開辦本地首個獸醫學系。此時不開,更待何時!現今城市人家中生活苦悶,畜養寵物者有增無已,這可是個前景不可限量的服務產業呢。試想想:摸摸一隻自己拔光羽毛的鸚鵡,和牠來幾句對話,然後開給一點抗生素、維生素什麼的,酌收六百大元,這活計不俗吧!
寵物之為寵物,在現今發展先進的地區,常可享有人類標準的醫療「福利」,但得付出無可商議的代價,就是失去動物本有的自由。且別說鸚鵡被腳鐐鎖在棲木上,50年來不讓飛翔,不讓走動,就拿我家有相當行動自由的老佛爺為例好了,牠「老人家」終日只能在屋裏非常有限的範圍之內爬來爬去,最多爬進水盆去泡個半天,有「記憶」以來連條小河都沒見過,自然吃不上活魚蝦什麼的,也沒經歷過收縮四肢和首、尾,氣死餓豹子的無上快感。
野物可不一樣。動物暫且不說,就說我帳旁的這些野牡丹,雖然它無腿無翅,卻有偌大一片天地,太陽不出則已,一出盡日曬;雨露不下則已,一下綠油油。
回看我家的幾棵「園藝植物」,包括桂花、含笑、茉莉、月季,終年只能對著北半邊的天空,除了夏至前後,全天得不到日照,下雨也澆不著幾片葉子,怪可憐的。可是說也奇怪,不說也奇怪,它就是能開花,並且常常一起開個熱鬧!那桂花和茉莉,尤其香得叫我聞著有些不忍,略有效法清人龔自珍解放「病梅」,把它們移植到野地上的衝動。
可是細心一想,這都是些「園藝花木」,相當於動物界經過人類馴養的「寵物」,也像很多城市嬌兒,一旦到了野地上,面對周遭千百種無情的野生物種,就會顯得毫無競爭能力,無法繁殖固然不用說了,就連長久存活,也不能保證。香港雖然沒有梅,卻有桃,可我就從沒見過野地上有「野桃」。當然也沒有「野桂」。但是在我家裏,十五年來,那桂花就從原來的一株,分根而成了今天的四株,並且株株四時開花,開得繁密馥郁。
營地山外古村裏的洋村民約翰和珂麗雅夫婦,他們的小院子一角,有一棵來自夏威夷的南洋杉,種在盆裏,高不及人,枝椏層層分明,而呈環狀對稱,十分可愛。約翰說它在盆裏長不高。但在人本價值的觀賞角度看,這肯定要比種在外面的野地上強多了。若在野地上,必然年年禁受颱風吹襲,縱然長得高大,卻枝椏不全,失去優美的對稱形態。不妨問問這棵在原生地可以長到幾十米高的南洋杉,它自己的意願如何。可它默然無語,並不回應。
同樣的問題,大概就不好拿去問我另一營地周圍的楓香樹了。可以猜想,沒有一種生物甘願被別的物種強奪性命,但也不會樂意為了保證存活而失去自由。那裏的楓香長期被魚藤和別的攀援植物纏繞和覆蓋,有的已經枯萎,有的折斷泰半,有的拔根而倒,有的正在走向死亡。如果要問願意不願意當棵「寵物樹」,它們也必然難以抉擇。
讓人振奮的是,這些無助的楓香之中,確實也有突破了魚藤的封鎖,抽出新條,傲指長空,一枝獨秀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