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目前堅尼系數高逾0.5,是全亞洲之冠。
「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雖然因為貧窮而營養不良的人口與日俱增,頓頓吃得「像樣」而營養過剩的人口,畢竟為數不少,於是減肥、銷藥、私營醫療等產業發展蓬勃,欣欣向榮。
除了一些「異端奇說」和「另類理論」,現在一般營養專家大多認為,營養過剩對身體有害,日常飯餐以低醣、少肉、多蔬果為宜。
然而知易行難。尤其是這肉,總就是那麼香!
在人類近幾十萬年的進化歷程中,頓頓享受吃肉的「幸福」,原來僅是近世的事。在中國南方的「魚米之鄉」,大概就有那麼二三十年的歷史罷了。
而肉裏營養豐富,其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吃肉也是攝取脂肪的最快捷途徑,人的「攝食本能」於是在食慾上「作祟」,讓人比較喜愛吃肉,對「肉香」難以抗拒,不願意錯過任何吃肉的機會。
古人一年到頭也許吃不上多少餚饌,偶爾有機會吃那麼一頓,比如像《論語》裏說的「祭於公」――粵地傳統的所謂「太公分豬肉」,也就不免要開懷大嚼,「不出三日」,趕緊吃完。
現今居於大城市的人們雖然並不飼養豬牛、雞鴨,卻頓頓飯餐都有肉,而禽畜食材來自世界各地,種類繁多,非唯肉質、美味各不相同,烹調方法更是五花八門,「肉香」的香品變化多端,讓人嗅之而不禁嘴饞。「本能深處」的「食慾中樞」,總在提醒咀嚼、吞咽和消化系統:肉可是好東西,應該儘著吃!
人們於是不知不覺也就吃多了,並且天天不停地吃,乃至身體某些方面、甚至諸多方面受不了,生出這樣那樣的毛病。這是因為人類改進生活條件的速度太快,而自身的生物體卻還來不及進化出來一個適宜過量吃肉的生理系統。
肚子餓了,一塊烹調得當的肉,看在眼裏不覺得很多,吃進嘴裏還嫌太少,可是往往已經是過量了。這是因為頓頓都有諸般好肉,一年到頭儘在吃,而那「本能深處」只知道這肉是好東西,卻不知道這好東西並不需要天天都吃,更不能頓頓都吃那麼多。吃多了,它就是要對身體產生諸般的害處。而肉裏除了有毒素、不良脂肪,更會含有來自飼料的無數有害物質。
然而,愛吃肉的人們儘管相信多吃有害,要想少吃,往往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因為「口腹」不同意,它們的強烈慾念難以抑制。
我從來並不特別愛吃肉,但卻沒有意志和經濟的能力,投身於先進、時髦的素食者行列,天天去蒐羅各種昂貴的稀有水果、果仁什麼的。這肉,我還是不能不吃。
雖然不能不吃,倒也可以少吃;但是肉少了,就不夠下飯哪!純粹的青菜它總是不管用。經過一番摸索,我倒想出了實際只吃那麼一丁點的肉,卻就能夠騙過「口腹」這一關,讓它感到吃夠了,「滿足」了的烹調法。
此法很簡單,就是把一些能跟肉類搭配得很好的塊根、塊莖類食材切成丁,跟小塊的肉混合,用猛火短時快炒,讓蔬類材料「醇化」炒肉的香氣,而同時使肉味滲入蔬類材料,相互融為一體。我謂之「大雜炒」。
這是一個實例,所用材料達到7千克,規模不小,但用肉卻不多,不過1千克罷了:
材料:
去骨雞腿肉1千克,掀皮,去膏油,剪成指頭大小的碎塊;
胡蘿蔔3根,中型,削皮;
馬鈴薯4個,中型,擦洗乾淨,部分留皮;
菊薯2個,中型,削皮;
甘薯2個,中型,削皮;以上四項都切成小方塊,約1厘米立方;
洋蔥4個,大型,切成碎塊;
豌豆 1碗;
去皮蒜頭大半碗,從冷凍櫃取出,解凍後壓扁,再剪碎;
小紅辣椒小半碗,從冷凍櫃取出,解凍後剪碎;
鹽 30克;
花生油半碗。
雞腿肉剪成碎塊後,摻入剪碎了的蒜頭和辣椒、少許洋蔥和豌豆,並30克鹽,拌勻。不加任何調料、醬汁。
煮花生油至開始冒煙,用猛火把雞肉和配料爆香,然後加入胡蘿蔔,用炒勺翻勻之後再加洋蔥,然後是菊薯和甘薯,最後是馬鈴薯。澆水小半碗,不停用炒勺翻混,直到水分大致煮乾,土豆剛熟,而其澱粉漿開始黏鍋,也就可以上桌了。不炒至過於熟透,是為的儘可能保留一些易於分解的維生素。
此次所以弄這麼「大規模」,是要吃上很多頓,省下天天做的時間。熄火之前裝進大碗,用耐高溫保鮮膜封嚴,放涼之後置冰箱裏,可以經久耐吃,香氣或要散失,但美味不減。當然,還以現炒即吃為最佳。
此法的好處,在於不必加入任何製品調味料,只用蒜頭、辣椒和洋蔥,可免吃上任何化學添加劑,但自然的色、香、味一應俱全。吃的時候若摻點香菜,我就得嚴格限制飯量了,否則難免吃得太飽。
這樣的「大雜炒」,固然算不上一道有品的菜,可它用料最便宜,花樣也可以略有變化;只吃很少的肉,卻有濃郁的肉香,營養又很豐富。儘管是那些比我還窮的人們,估計也能吃得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