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撤換了兩聲道音響硬件,幾個月下來,使用新器材聞樂數百小時之後,終於感到相當「耳順」,聽得十分愜意,無復他求了。
當然還是沒敢去攀高羨遠,蹭聽或試聽一己「財能」以外的各級「神器」,蓋知小丘之外,大岳高聳,好不嚇人!
不過既有較佳的器材,當可反求諸內,探索、試用不同的音源、實體和軟件播放器,還有相關的信號傳輸方式。一番嘗試,最後得到了個人的終極結論:目下聞樂途徑不只一條,足夠了,可以安於現狀了。
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絕對無須廢棄舊有的激光唱機!此機五歲了,去年初修過一次,換掉了唱頭,花了購入價的三分之一。它沒有播放 SACD 的功能,倘若愣要賞聽 Direct-Stream Digital (DSD) 之美的話,非得網上下載巨大檔案,價格不太相宜,不切我的實際,暫且敬謝不敏了。並且這玩藝有一個弱點,就是信號須由 USB 輸出到功放的 DAC, 一般線纜的屏蔽往往不夠嚴密,信號傳送因而不可避免要受電磁波的干擾。
使用像 EAC (Exact Audio Copy) 那樣的軟件,把激光唱片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 (CDDA) 的 Linear Pulse-Code Modulation (LPCM) 拆解為 WAV 檔案,存放在電腦硬盤裏,固可直接使用功放內建的DAC, 免去勞煩激光唱機那塊較次的解碼轉換器,同時不必裝卸唱片,使用電腦操辦別事之餘,拿個鼠標點選音樂檔案之後,就可以從早到晚播個沒完沒了,不亦樂乎;沒有比這樣聽音樂更方便的了!惟其還須經由 USB-DAC 的線纜,略有信號傳輸或受干擾之弊。
至此,我的聞樂方式,還以反璞歸真為常規,就是沿用既有的激光唱機。儘管我這五齡老機的檔次低於新的功放,但它有數碼輸出功能,可以選用同軸 (Coaxial) 線纜,或光導纖維。由於同軸線也一樣的容易讓傳送中的脆弱數碼信號受到電磁波的衝擊,不若使用光導纖維線纜那樣,保證光子串流可得一塵不染。於是無庸稍作考慮,就去買來 1.5 米的光纖線纜,這東西可便宜呀!插上了開機一聽,音質竟有明顯的增益,音色尤其明亮清澈,無疑更趨於所謂「保真」。音信的強度卻比原來 RCA 線纜的模擬傳輸高出許多,猜想這是因為接收端毫無阻抗之故,音量旋鈕因而要調到較低的位置了。
很多狂熱音響迷不喜歡數碼音樂的「硬脆明亮」,執意懷舊,篤愛黑膠唱片和真空管功放的搭配,認為「膽機」音色溫暖自然,「柔美醇和」。可惜我離狂熱甚遠,缺乏這種高格偏好。不過確實也喜歡透過軟件播放器,弄些「倣真空管音色」的音效來聽聽,因為實在相當過癮!但這就無可避免還要使用 USB-DAC 的線纜傳輸途徑了。
要賞聽這種由數碼信號處理軟件「模擬」出來的「膽機」音色,原來輕而易舉,並且大可不必掏腰包,省免鉅額資財。我在播放器 Foobar2000 上安裝了一塊插件Impulse Response Convolver, 下載了供插件使用的「真空管模擬脈衝 Tube Analogue Impulse」音頻檔案,讓插件進行數碼信號處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時「參考」,就可以播出「膽機」的音效了。不過倣真度究竟有多高,一時我還說不清,反正聽著感覺良好就是。
我對真空管功放的音色既無狂熱偏好,敝耳又不急於去分辨 PCM的44.1 kHz取樣、與DSD 的 2.82 或 5.64 MHz 在聽感上的微細差異,激光唱機的光纖輸出已能滿足我的聞樂需求了。今且添加「虛擬膽機」補充的額外「美味」,尤其在播放歌曲上突顯音色的佳處,女高音唱得高上雲端時,確實更呈圓潤飽滿。這美聲儘管並非真正出自高檔「膽機」,既然免費,當可湊合,此刻無所索求了。
不過尚有一點貪癡,就是祈求「基因之神」庇佑,讓我的聽力在高頻端上不要隨年歲飛速遞增,而丟失的幅度太大、速度太快,俾能持久得享聞樂之福,於願足矣!
胡唚罷了,皇天莫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