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6

愚人過節

今年「愚人節」前,敝野客沒有愚到了家,居然懂得花倆錢買來了不播 DSD 的索尼「入門級」高解析 Hi-Resolution 數碼「隨身聽」,和一副說是 Hi-Res compatible 的罩封式可折疊耳機。

儘管未經所謂的 burn-in, 這倆新品搭配起來音色已然不賴,音域頗能澎湃,絕對比我那舊檔子 CD Walkman 優勝許多。此後「在野」,大抵不必那麼渴想回城聞樂了,即便大音箱前坐定要比戴著耳機舒適寫意許多。於是這「愚人節」彷彿過得真有點節日氣氛似的,「愛樂」情緒高漲,延續好些天,快快樂樂過了清明。

有人認為高解析音響 Hi-Res Audio 只是少數壟斷集團市場技倆的產物,實際聽感上跟 CD 相比無甚優勝!敝野客既缺「神器」予以驗證,也只好將信將疑。索尼和飛利浦搞的那套 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 反正太昂貴,我沒有產生興趣的條件,也就乾脆把它聽沒有算了。

可這小巧的「隨身聽」不播 DSD, 卻竟敢於叫個 Hi-Res Audio!既然不貴,還是得買,因為我的野營背包確實有些許「瘦身」的需要。裁去便攜小唱機和十來塊唱片,或有助於緩解有些巴士車長對我的超大背包的不歡迎情緒,也未可知。

這數碼播放器的「音樂設定」有一項「DSEE HX」, Digital Sound Enhancement Engine, 譯作「數碼音訊提升器」吧,說是能「將原始壓縮或 CD 品質音訊升級為具有高解析音樂的品質」。

我的這些音頻檔的解析度都只是 CD 的 16bit/44.1KHz, 正合用了,於是寧可多耗一點電能,把它開啟;聽起來倒覺得這不是騙老實人的,不老實的或作別論。我想,眾耳靈靈,索尼不至於要在天下「音家」耳前弄虛作假吧?!

至此聽了30年,凡六易其器的 CD Walkman 可以光榮退役了。這枚新一代播放器體積小得很,但插上一塊 micro SD 卡,卻可存儲大量唱片;我毫不猶豫就匆匆抄進了超過一百張。120 張 CD 連塑料套,那是 1,800 克的重量,1,400 立方厘米的體積呢;要連塑料盒子的話,竟是 14,000 克,22,000 立方厘米!而我這「新器」含唱片,只有 66 克,41 立方厘米!

不久之前,還真擔心 CD「隨身聽」要被 MP3 播放器、或者手機軟件的音樂功能什麼的取代,指日走上停產絕滅的末路,設若一時還不能富起來的話,就得被迫接受高壓縮、大大「有損」的 MP3 音樂檔了。這固然不至於要比從前的78轉黑膠唱片更不堪賞聽,但終究不太理想!

沒想到彈指之間,時移世易,CD「隨身聽」還沒完全從市面退場,高解析度的「方便音樂」就已唾手可得;這小巧玲瓏的數碼「隨身聽」,竟爾發展飛速,愛樂消費者的前景轉瞬變得遠大光明。對音質的苛求如果並不盲目追隨「神器發燒友」們,硬要仿效攀上天音殿堂的話,目下要買一台音質甚佳的播放器和一副美聲耳機,大抵不必傾家蕩產。

買來新器之前,我的電腦裏頭已有不少 wave 檔,是用 EAC (Exact Audio Copy) 從唱片上「聶 」rip 進去的,直接複製到隨身聽就可以了。這些 Linear PCM 檔本來只供電腦軟件播放器 foobar2000 之用。由於我總要讓「迴旋混響器」 convolver 搭配「真空管脈衝檔」tube impulse files 模擬真空管壓縮器 tube compressor 的某些味道,聽著十分陶醉,於是把比較愛聽的唱片「聶」了逾百片。

Rip 這英語字詞真不好翻譯,比那簡縮短語 R.I.P. 更難許多!敝野客竊議,以其跟耳朵的賞聽有關,就湊合用這「聶」字的粵音[nip]權予音譯吧。《康熙字典》「聶」字條:……音躡……附耳小語也。……又攝也。……又音讘,亦私語也。……又……薄切肉也。這不,非但有攝取之義,竟還有切片的意思呢。英語詞 rip 雖然並不指「切」,卻有撕、掰、扯、剝等相近的詞義。

我還這樣想象:Foobar「躡手躡足」,跑進唱片裏,「攝」取裏頭的音頻數碼,這過程好比跟光盤「附耳小語」,套取訊息。我這第三者對著屏幕寫文章,在數碼音頻檔建立完成、再經硬件、軟件播放之前,無法聽到任何聲息。

Wave 檔大小等同 CD, 轉成 flac 檔可把體積縮小超過一半,雖屬壓縮,但據說其音頻訊息完全不會丟失,音質跟 wave 檔是一樣的;使用 flac 檔,要比 wave 檔多存一倍以上的樂曲。也許我的器材檔次尚未到位,wave 和 flac 兩者在音質上的差異,敝耳確實還沒聽得出來。

現在我乾脆選擇使用 foobar 把未「聶」的唱片直接「聶」成 flac 檔,但是先得下載 foobar 的 Free Encoder Pack, 安裝裏面的 flac 編碼器。就 flac 檔而言,若用 EAC 來「聶」,相信要麻煩得多,我參考網上的一些解說,多次嘗試都沒能「聶」成功。

運用 foobar 建立 flac 檔可就非常方便了。我選取壓縮最小的層級 L0, 檔案體積也只是原唱片的一半以下,平均值比 L5 和 L8 僅大 1 - 2%, 「聶」的過程反倒多省一點時間。

在「聶」下來之前本可把聲軌的 metadata 從網上的 free database 抓取,省卻許多工夫。不過我寧可不抓了,索性自己抄打,因為不知何故,讓 foobar 抓來的內容往往亂七八糟,一塌糊塗,全無用處,軌序也能變得跟唱片不一致,終究得修改整理一番,否則它就會顛三倒四,樂章排序錯亂。

Foobar更會傻得把分屬不同樂曲而板速相同的樂章視為同一個檔案,詢問是否要取代,還是略過;這時只能選擇略過,容後另開資料夾,把 foobar 認作相同的樂章一一「聶」到不同的資料夾裏去,人手處理之後再歸併到一塊。

Foobar 雖然在抓取雜亂的 metadata 上有點那個 damn fool! 可它「聶」CD 卻有一個絕對的優點,就是一邊「聶」著,同時可以一邊還播別的曲子,兩者並行不悖。還有一點,它又可以讓 convolver 按照選取的仿真空管脈衝樣本順便「處理」 CDDA 的音色,「暖化」「聶」得的 flac 檔。這就等於在播放器上增加這種它本來沒有的功能了。

Foobar 又可以把現成的 wave 檔轉成 flac 檔,也可以同時讓 convolver 處理音色,轉換過程是幾百倍的神速,只消七八秒鐘就能完成整張唱片的檔式轉換。

週末出去踏青時,拿新器材聽了用貝多芬的18世紀小提琴拉奏的第七和第四奏鳴曲,忒過癮哪!他老人家在天之靈,看到我們這時代的愛樂者,可以這樣聽他的音樂,想必無限欣慰了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