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的高坡上有一叢楓樹,約略成林。 最近迎來幾宵北風,涼上了好些天,它就果然紅成一片了。
那紅,是似赭還紅,紅中帶橙,橙裏透黃,實在紅得很可愛。 這紅葉的規模,或許比不上內地和外地所見,但總算給我最喜愛的這一片野地山坡,帶來了濃濃的秋意。
我帶把馬札,鑽進楓林裏去,在枯葉地上舒舒服服地坐下,看了半天,一邊聽著音樂,捨不得回營。在藍天的映襯之下,那透底的通紅有若花燈,實在好看。我仰首久望,脖子竟不知道累。
這楓樹,也就是楓香,也叫台灣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屬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 以其樹液帶香味,故名。
提起楓樹,人們總會想到加拿大這楓樹之國。 北美洲無處不在的紅楓 Acer rubrum (red maple), 在植物分類學上,漢語科名不叫楓,而叫槭 Aceraceae. 香港就有一種嶺南槭 Acer tutcheri, 和北美的紅楓同屬一科,但葉片型態不似北美洲的 Acer rubrum 那樣呈掌狀而複裂,卻是三裂,更像本地的楓香。
有台灣學者提出,楓香不是真正的楓樹,日本植物學家因循中國古人之誤,把楓香當作了楓樹,又把日本的楓樹改叫槭樹;後來日本廢除了這槭字,中國植物學家們卻繼承了日本人的錯誤,把真正的楓樹都叫槭。但內地也有人認為,唐詩裏江南的楓,其實就是指的楓香。
楓香的分布,自淮河流域至川西一帶以南。江南固多楓香。而唐朝詩人之中,恐怕知道「真楓」和「裝楓」的區別的植物學家不多吧。
我看,縱或此中真的有錯,今天把楓香叫楓樹,該也錯不到哪裏。這其中有兩個道理:
一是隨俗。 其俗既非不可耐,則俗成於約定,這無可厚非。
二是入雅。 這楓香既生好看的三裂紅葉,給你報告節候,這麼老實可愛,就算中古以來人們有錯,也錯不在它;不能追溯到上古,強行把它從唐朝詩人的雅意裏排除。就算確實另有「真楓」,就算這楓香是「裝楓」,它的葉片確有可愛的奇數葉裂,而它紅起來呀,確實就是楓樹的那個紅! 不管怎麼說,它配有真正楓樹的雅籍。
香港地處亞熱帶,落葉樹不多,像楓香這樣秋來變出一片紅,隨之葉片落個精光,禿樹在寒風裏赤條條地哆嗦;等到春霧迷濛,才又長出嫩紅的新葉。這不是本地植物世界的物候主流圖景,因此顯得特別珍貴。
我對這楓香,就是一往情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