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際參與增加,國際名氣提高,有愛國者於是急著要把祖國建設成為文化輸出大國,甚至有人要為漢語成為國際語言作準備。這要譏為夜郎自大,也許不太恰當;說是復活之中的天朝情緒正在「自動充氣」,雖不中,不遠矣。
西方人對研究漢文化的興趣與日俱增,這是肯定的。漢文化的源遠流長,內涵深邃,值得西方產生興趣。
中國將來能否成為文化輸出大國,未得而知之,但它早已成為世界最大文物非法輸出國!
中國不愧是個文物大國,它疆土遼闊,人口眾多,歷朝王公將相、富貴人家的厚葬墓塚無數,大量反映高度文明和深邃文化的隨葬品,隨墓主人的貪癡入穴,靜待後世出土。
中國古墓既多,盜墓這個古老「行業」,打從1980年代中國開放改革以來,和接贓、走私、集散等相關運作形成完整的國際網絡,源源不絕地把中國文物供應給全球買家,同時在國內國外養肥了不少「墓穴老鼠」。
當前流失海外,存放於外國博物館裏的中國文物,有人估計多達一百多萬件。若加上私人收藏的更大量品項,可能已達到了一兩千萬之譜。
有些華人和洋人抱持一種荒謬的論調:中國人歷來不知道珍惜自己的文物,讓愛好者拿去珍藏了,起碼可以得到保護,要比留在國內受到破壞強多了。
中國、埃及、希臘是世界三大文物輸出國。埃及輸出的幾乎只是金字塔裏的東西,希臘的差不多都是石頭和雕像,中國「貢獻」給世界的可是林林總總,品類繁多,從三寸繡鞋到七尺陶俑,從小瓷杯到大銅鼎,從斷簡到殘卷,從銅鏡到玉笏……
厚葬的古墓主人們大都癡於貪婪,善於聚斂;人死了,執迷要和財物一塊上路,以為能夠帶到來生去永享。可他們怎麼都沒想到,密封深埋的墓塚,往後還是讓那些跟他們自己一樣貪婪的人給搗破了,挖開了,乃至棺槨毀壞,寸金不留。
2009/02/26
碩鼠和兔崽子
去年六月去世的法國時裝設計大師 Yves Saint Laurent 生前和他的愛侶合夥人 Pierre Bergé 有共同的愛好,就是蒐集藝術品和古董。如今 Saint Laurent 人亡物在,Bergé 公子似乎怕睹物思人,要在 Christie's 拍賣他倆的珍藏,品項竟達 700 之譜。而其中兩項特別觸目的並無底價,那是 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劫掠並燒毀圓明園時被盜的生肖青銅獸首,其一為鼠,另一為兔。。
這鼠首真夠大的,必該長在「碩鼠」的脖子上。至於兔頭,怪模怪樣怪可愛的,看似放大了的小兔子,竊以為不妨暱稱為「兔崽子」吧。
「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委託「歐洲保護中華藝術聯合會」向巴黎大審法院呈請禁止拍賣這兩項文物。大審法院緊急審理之後,認定拍賣合法,駁回了呈請。
代表律師似乎並不感到失望,認為這次訴訟,能喚起中國人把自己的文物保護好,也讓法國人知道,法國有這麼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我看這位律師輸了官司,確實難以說出別的安慰中國人的話了。
不少法國人或許都會同意,這兩項文物,應該無條件歸還中國;然而一百多年以前在侵略戰爭中劫掠戰利品,那種不光彩已然是遙遠的事了。 他們的羅浮宮博物館裏,戰爭之中掠奪得來的東西可多了,要歸還,恐怕難以還得清吧。
法國和一些歐洲「文物進口國」,乾脆沒有簽署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 2002 年,羅浮宮更聯同不列顛博物館等歐洲主要文物藏館,發表聲明,振振有詞地拒絕歸還早年的戰利品。
已經流落海外一個半世紀的鼠首和兔頭,昨天在巴黎如期拍賣,由同一買家以天價 3 千 1 百萬歐元購得。 拍賣會上果然沒有現場競買者,究是認為不光彩,不敢露臉,躲在電話後面暗中行事,還是另有別的考慮,不得而知。
中國國家文物局據守「原則」,堅決反對「回購」,譴責非法拍賣。但這「碩鼠」和「兔崽子」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順利賣給了一名匿名人士。 沒準此人秘密代表願出天價的愛國華人鉅富,暗中購得,過些日子,待事情放涼了,國家文物局的強烈話音飄散之後,再把獸首送歸國土;又或此人先買下來,日後再向華人鉅富兜售,以漁大利。
中國政府的官方取態是一碼事,華人鉅富愛國者的慷慨行事方式,可能會是另一碼事;國內國際政治現實如此,除了由個人不惜代價買回去,實在別無他法。此時不買,待到猴年馬月,也就渺乎其茫了。 這十二生肖青銅獸首之中的牛、虎、馬、猴、豕,都先後在北京重逢了,也都是企業或個人在拍賣會中買回去的。
這次的賣主Bergé和此前曾多次拍賣中國走私文物的 Christie's 都知道,沒有比中國人對這兩項文物更感興趣的了,越加炒作,越能把天價提升到極限。
此前 Bergé 曾對傳媒大放厥詞:「那都是我正當得來的,我絕對受到法律的保障。 中國人的說法真有點可笑! 但我準備隨時把那兩個銅頭送給中國人,只要他們宣佈他們要實施人權,給西藏人恢復他們的自由,讓達賴喇嘛回到自己的地方。 如果這些他們都做到了,我會很高興親自走一趟,把這兩個「中國頭」送過去,放在北京的圓明園裏。 這明擺著是敲詐,我不諱言。」
嗐!這些一個半世紀以前法蘭西軍隊夥同英軍,侵入中國首都劫掠得來的贓物,今天竟然登上了巴黎大王宮的大雅之堂,且充當了再荒謬不過的藉口,讓這位對中國新生貴族的儀容氣質「貢獻良多」的世界華服巨擘有機可乘,就中國「內政」向北京當局「說三道四」、「指手劃腳」,痛快挑釁一番!
Bergé 公子的「政治敲詐」,我看只是鬧著玩,並非真意,他才沒那麼幼稚!不過存心寒磣寒磣中國政府罷了。他偏要提起達賴喇嘛,偏要提起西藏,北京當然視為敵意。但是他既不代表法國政府,又非薩科齊總統的密友,北京照例反駁厲斥幾句,也就沒戲了。
然而咱這中國,是不是要到「鼠年兔月」,才能擺脫這些「殖民強盜」之後的數落,才能免受這些西方「列強」此起彼落的責難?
神州北顧,咱們的「碩鼠」可是夠多的了,且都是腴血贅肉的,就不在乎少卻這個涼皮、硬肉、寸眸光的鼠首吧。
咱們的「兔崽子」似乎也不少,只要給牠胡蘿蔔吃,牠會安安分分地窩裏呆著,對於紛紛世事,決不多嘴;咱也就不在乎少卻這個長了倆長耳朵,好像總在打聽些什麼,沒準早晚會給添麻煩的兔腦瓜吧。
這鼠首真夠大的,必該長在「碩鼠」的脖子上。至於兔頭,怪模怪樣怪可愛的,看似放大了的小兔子,竊以為不妨暱稱為「兔崽子」吧。
「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委託「歐洲保護中華藝術聯合會」向巴黎大審法院呈請禁止拍賣這兩項文物。大審法院緊急審理之後,認定拍賣合法,駁回了呈請。
代表律師似乎並不感到失望,認為這次訴訟,能喚起中國人把自己的文物保護好,也讓法國人知道,法國有這麼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我看這位律師輸了官司,確實難以說出別的安慰中國人的話了。
不少法國人或許都會同意,這兩項文物,應該無條件歸還中國;然而一百多年以前在侵略戰爭中劫掠戰利品,那種不光彩已然是遙遠的事了。 他們的羅浮宮博物館裏,戰爭之中掠奪得來的東西可多了,要歸還,恐怕難以還得清吧。
法國和一些歐洲「文物進口國」,乾脆沒有簽署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 2002 年,羅浮宮更聯同不列顛博物館等歐洲主要文物藏館,發表聲明,振振有詞地拒絕歸還早年的戰利品。
已經流落海外一個半世紀的鼠首和兔頭,昨天在巴黎如期拍賣,由同一買家以天價 3 千 1 百萬歐元購得。 拍賣會上果然沒有現場競買者,究是認為不光彩,不敢露臉,躲在電話後面暗中行事,還是另有別的考慮,不得而知。
中國國家文物局據守「原則」,堅決反對「回購」,譴責非法拍賣。但這「碩鼠」和「兔崽子」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順利賣給了一名匿名人士。 沒準此人秘密代表願出天價的愛國華人鉅富,暗中購得,過些日子,待事情放涼了,國家文物局的強烈話音飄散之後,再把獸首送歸國土;又或此人先買下來,日後再向華人鉅富兜售,以漁大利。
中國政府的官方取態是一碼事,華人鉅富愛國者的慷慨行事方式,可能會是另一碼事;國內國際政治現實如此,除了由個人不惜代價買回去,實在別無他法。此時不買,待到猴年馬月,也就渺乎其茫了。 這十二生肖青銅獸首之中的牛、虎、馬、猴、豕,都先後在北京重逢了,也都是企業或個人在拍賣會中買回去的。
這次的賣主Bergé和此前曾多次拍賣中國走私文物的 Christie's 都知道,沒有比中國人對這兩項文物更感興趣的了,越加炒作,越能把天價提升到極限。
此前 Bergé 曾對傳媒大放厥詞:「那都是我正當得來的,我絕對受到法律的保障。 中國人的說法真有點可笑! 但我準備隨時把那兩個銅頭送給中國人,只要他們宣佈他們要實施人權,給西藏人恢復他們的自由,讓達賴喇嘛回到自己的地方。 如果這些他們都做到了,我會很高興親自走一趟,把這兩個「中國頭」送過去,放在北京的圓明園裏。 這明擺著是敲詐,我不諱言。」
嗐!這些一個半世紀以前法蘭西軍隊夥同英軍,侵入中國首都劫掠得來的贓物,今天竟然登上了巴黎大王宮的大雅之堂,且充當了再荒謬不過的藉口,讓這位對中國新生貴族的儀容氣質「貢獻良多」的世界華服巨擘有機可乘,就中國「內政」向北京當局「說三道四」、「指手劃腳」,痛快挑釁一番!
Bergé 公子的「政治敲詐」,我看只是鬧著玩,並非真意,他才沒那麼幼稚!不過存心寒磣寒磣中國政府罷了。他偏要提起達賴喇嘛,偏要提起西藏,北京當然視為敵意。但是他既不代表法國政府,又非薩科齊總統的密友,北京照例反駁厲斥幾句,也就沒戲了。
然而咱這中國,是不是要到「鼠年兔月」,才能擺脫這些「殖民強盜」之後的數落,才能免受這些西方「列強」此起彼落的責難?
神州北顧,咱們的「碩鼠」可是夠多的了,且都是腴血贅肉的,就不在乎少卻這個涼皮、硬肉、寸眸光的鼠首吧。
咱們的「兔崽子」似乎也不少,只要給牠胡蘿蔔吃,牠會安安分分地窩裏呆著,對於紛紛世事,決不多嘴;咱也就不在乎少卻這個長了倆長耳朵,好像總在打聽些什麼,沒準早晚會給添麻煩的兔腦瓜吧。
2009/02/21
快樂看電視
看電視讓人快樂。但有時也會讓人難過、不忍、沮喪。
自覺把電視看得實在太多了,以致睡眠時間被壓縮成了個「黑洞」,還冀望能以睡眠「密度」,去補救慣性的缺覺。然而我的愚昧,似乎並未到家,固知這只能是癡心妄想。
看來錄像機裏的硬盤就是個「黑洞」了,裏頭總有看不完的電視節目。去年北京奧運前就錄下了,而至今未看的好些節目,都還存在硬盤的「底層」。昨天晚上終於又砍掉半小時的睡眠時間,草草「解決」了一個短的。
那是美國廣播公司的「20/20」, 專題內容是「快樂」。 節目裏接受訪問的有關專家,認為個人的快樂與否,一半是天生的,來自遺傳,百分之十由不可預知的生活遭遇帶來,而餘下的四成,卻是主觀意志決定的。
我活了一大把年紀,至今沒學會迷信專家。然而我倒覺得,這位專家的說法,就算迷信它一回,大抵不會有太大的壞處。
節目最後的一個環節,是要到2008年被選為世界上國民生活得最快樂的國家去走走。 這位美國記者於是到了丹麥。
記者訪問了一位有王子身分的年輕人,他住在家族的古堡裏,卻去當木匠學徒幹粗活,竟還沾沾自喜,洋洋自得! 當然,這位王子能跟美國記者談笑對話,說的自然是流利的英語。
王子會說英語,在他,似乎是快樂的一個泉源;因為他有花不完的財富,沒事自然滿世界跑一下,旅途上能跟全球各國逾十億的人口通話,這敢情很好玩。
這讓我回想起來,當年咱這特區當局強制一些學校放棄以英語為教學媒介語,而改用方言母語,一些少年女學生竟然泣不成聲,如亡家邦,如喪考妣。如今看來,似乎並不為過。
事隔多年,這些當年的女中學生大概都已大學畢業了吧,不知道她們倘若有幸邂逅王子,能不能用英語談笑調情,因而感到快樂?
在丹麥,看來不僅王子說英語,就連一般工人都說英語。記者訪問了一個說英語的垃圾收集工人,他每天幹活5小時,工餘閒空之多,可以想象。他雖然大腹便便,卻喜歡手球,下班就去給他女兒的手球隊當教練了,似乎真的很快樂。
在這個人口小國,母親們進商場去買東西,就把娃娃留在嬰兒車裏,而車子竟就停放在商場門口,並不請人看管。
在咱這香港,人口比丹麥要多1百50萬,另有逾20億的同族同胞,咱們當不會比他們更珍愛自己的嬰兒;可如果哪一天在哪家超市門外,停著一輛無人看管的嬰兒車,車內躺著個娃娃的話,這多半會是個棄嬰了。在此地,當母親而不怕自己的娃娃會被偷拐的,幾乎可以假定,必然是個問題母親。
在咱們這裏,活的娃娃固然會被偷拐,就連活不成的,也能莫名其妙地丟了,而且還要發生在建築相當宏偉,設備相當完備的一家公營醫院的太平間裏!何其詭異乃爾!
看電視原意為求快樂。看到人家丹麥人快樂一生,引起的多般聯想卻讓我感到難過,於是思緒泉湧,延緩入眠。 我這一生,平白又多添半小時永遠不能追補的缺覺,確實有些划不來。
自覺把電視看得實在太多了,以致睡眠時間被壓縮成了個「黑洞」,還冀望能以睡眠「密度」,去補救慣性的缺覺。然而我的愚昧,似乎並未到家,固知這只能是癡心妄想。
看來錄像機裏的硬盤就是個「黑洞」了,裏頭總有看不完的電視節目。去年北京奧運前就錄下了,而至今未看的好些節目,都還存在硬盤的「底層」。昨天晚上終於又砍掉半小時的睡眠時間,草草「解決」了一個短的。
那是美國廣播公司的「20/20」, 專題內容是「快樂」。 節目裏接受訪問的有關專家,認為個人的快樂與否,一半是天生的,來自遺傳,百分之十由不可預知的生活遭遇帶來,而餘下的四成,卻是主觀意志決定的。
我活了一大把年紀,至今沒學會迷信專家。然而我倒覺得,這位專家的說法,就算迷信它一回,大抵不會有太大的壞處。
節目最後的一個環節,是要到2008年被選為世界上國民生活得最快樂的國家去走走。 這位美國記者於是到了丹麥。
記者訪問了一位有王子身分的年輕人,他住在家族的古堡裏,卻去當木匠學徒幹粗活,竟還沾沾自喜,洋洋自得! 當然,這位王子能跟美國記者談笑對話,說的自然是流利的英語。
王子會說英語,在他,似乎是快樂的一個泉源;因為他有花不完的財富,沒事自然滿世界跑一下,旅途上能跟全球各國逾十億的人口通話,這敢情很好玩。
這讓我回想起來,當年咱這特區當局強制一些學校放棄以英語為教學媒介語,而改用方言母語,一些少年女學生竟然泣不成聲,如亡家邦,如喪考妣。如今看來,似乎並不為過。
事隔多年,這些當年的女中學生大概都已大學畢業了吧,不知道她們倘若有幸邂逅王子,能不能用英語談笑調情,因而感到快樂?
在丹麥,看來不僅王子說英語,就連一般工人都說英語。記者訪問了一個說英語的垃圾收集工人,他每天幹活5小時,工餘閒空之多,可以想象。他雖然大腹便便,卻喜歡手球,下班就去給他女兒的手球隊當教練了,似乎真的很快樂。
在這個人口小國,母親們進商場去買東西,就把娃娃留在嬰兒車裏,而車子竟就停放在商場門口,並不請人看管。
在咱這香港,人口比丹麥要多1百50萬,另有逾20億的同族同胞,咱們當不會比他們更珍愛自己的嬰兒;可如果哪一天在哪家超市門外,停著一輛無人看管的嬰兒車,車內躺著個娃娃的話,這多半會是個棄嬰了。在此地,當母親而不怕自己的娃娃會被偷拐的,幾乎可以假定,必然是個問題母親。
在咱們這裏,活的娃娃固然會被偷拐,就連活不成的,也能莫名其妙地丟了,而且還要發生在建築相當宏偉,設備相當完備的一家公營醫院的太平間裏!何其詭異乃爾!
看電視原意為求快樂。看到人家丹麥人快樂一生,引起的多般聯想卻讓我感到難過,於是思緒泉湧,延緩入眠。 我這一生,平白又多添半小時永遠不能追補的缺覺,確實有些划不來。
2009/02/12
春寒度歲訪鈴花
每年一月下旬到三月上旬,是吊鐘花的開花季節。
吊鐘花屬杜鵑花科,分類學叫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有的地方又管它叫鈴兒花。它的盛花期在二月,也就是春節前後,在歸入「受保護」植物之前,曾是本地「年花」的名角。遠在香港開埠之前,粵地已流行把它用作年花,以為吉祥的象徵,迷信它能招財。此地習用的英文俗名,並不意譯為 hanging bell, 卻乾脆就叫它 Chinese New Year flower了。
吊鐘野生於山坡上,本地歷來未聞園藝栽植。由於「有幸」生為「年花」,從前常遭採折,因而幾至絕跡於本地山野。 1937年始在《林務規例》附表中列為受保護物種。
吊鐘屬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廣東、廣西和雲南,現今也分布於贛、閩、湘、黔諸省。似乎不見於台灣。但台灣也有所謂吊鐘花,卻是從外國引入,用作盆栽的另種植物。
吊鐘屬半常綠樹,既可常綠,又會落葉,似乎是一種介乎兩者之間的過渡樹種;每有老葉落盡,開花前整株光禿的現象。它的花蕾和葉芽都裹在枝頂的錐形鱗苞裏,流線的鱗苞綻裂之後,七八個花蕾先後向四周伸展,然後花梗往下彎曲,花蕾漸漸下垂,隨之綻開。
吊鐘的花冠共五瓣,但連合成一體,只在下端綻裂開口,裂端外捲反翹,構成一個鐘形,活像設計別緻的小搖鈴;花冠或紅或粉,基部較深而裂端較淺,每瓣最深色處隆起,反射臘質光澤,晶瑩剔透,有如寶石,和花簇上端青中透赤的嫩葉,搭配成再美不過的構圖;花團錦簇,意趣盎然。
根據內地網上資料,吊鐘能以扦插法來繁殖。它至今還是粵省的主要「年花」之一,而且很受歡迎,市價不菲,但似乎並無大量人工栽植。
我從來就愛這嬌美而堅強的奇葩,可說到了著迷的地步了。近年每逢春節,我必去觀賞,不管冷暖晴陰,總要紮營野宿,爬到陡坡之上,花叢裏流連半日,花簇下癡醉一番。
吊鐘耐寒,就算氣溫降到接近冰點,它照樣開得燦爛。它能禁受疾風寒雨,那些小鈴鐺看似嬌嫩柔弱,然而再大的北風,它就是不讓輕易刮落!它又開得很持久,一朵花能美上一個星期,而掉落時往往還鮮嫩如新,不像別的花朵那樣凋殘零落。
今年,我在小除夕的傍晚就跑到山裏去了,除了悽然自虐以熬冷,還要悠然自得去賞花。晚上,先在營地「享受」到了只有7度的難得低溫。翌日除了去憑弔了楓樹的殘紅,還爬了個大文字山――哦不,鼎鼎大名的大文字山是在日本的京都,不在這歷史短淺的香港西貢;這一座嘛,不是大文字山 Daimonji-Yama, 該是大蚊子山 Daimunji-San 才對。 這大蚊子山哪,以粵化簡稱大蚊山為正名,是否盛產大蚊子,不得而知。可幸它得保山野風貌,不像京都大文字山那樣,被人「剃」去一大片植被,強行「刺青」,黥上了偌大的一個「大」字,遠遠看去,怪難堪的!
這大蚊山海拔只有370米,可爬在它的東坡上,往北一望,倒也夠嚇人的,那個陡哇,確非兒戲鬧著玩,足有45度!我坐在突岩上看著出神,不免說漏一句不祥的話:摔下去可就甭過年了!
大蚊山東北方兩公里水平距離之外,是一座像樣的小山,那就是蚺蛇尖,海拔468米,比京都的大文字山,就高出那麼一丁點,兩米罷了,可它那峻峭勁,可要比大文字山氣派得多了。這蚺蛇尖雖屬丘陵,遠看卻儼然一座崢嶸秀嶽。
大蚊山和蚺蛇尖都很險峻,可是山坡上並不十分值得流連,尤其在這個季節,因為都沒有可愛的吊鐘花。
大年初一可得遠道去賞花了。同行還有洋夫婦約翰和珂麗雅。他們的度假居所在我營地西面小山後一公里腳程之外的小村裏。夫妻倆都是吊鐘迷。這一次,他們要引路,去他們熟悉的山坡。
這山坡我還真沒爬過,大抵也沒有人會去爬它,滿坡上的灌叢和藤蔓,讓人舉步維艱,特難對付;可我們有的是力氣,多番奮力掙扎,還是安然爬到半坡上。 約翰找到了這一片崎嶇的陡坡上唯一的一棵已經開花的植株。
農曆今年是閏年,春節始於立春前一旬,是個早年,正是吊鐘的始花期;加之入冬以來,低溫日子似乎比較多,因此,坡上還看不到大片的春紅,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吊鐘還在赧然含苞,要待立春之後,才會陸續盛放呢。
兩星期之後,元宵節的前夕,我又到了一處我竊用二十多年的半坡叢林營地。這是棄耕最早的階梯稻田,隱於深谷,灌叢茂密。只有大約20平方米的淺狹營地,從前是一片芳草,能下瞰海灣景物,也能仰望高坡上的山花群落,如今已經完全被樹冠覆罩,草坪缺乏陽光,早變成一片枯葉地了。
然而,叢林自有叢林的幽美。晴天的月夜裏,月光把樹冠投影在頂篷上,斑駁可愛。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臊臭的豪豬和優雅的果子貍;不那麼幸運的話,白天就會遇上冒失的野豬和狡猾的獼猴了。 另外,當然也有鳥,這季節還以鳴禽為最多,大抵都是南來過冬的候鳥。至於牠們患沒患上了禽流感,這可沒誰說得準!反正掉到頂篷上的鳥糞,處理起來,還以小心謹慎為是。
這片小小的營地位處半坡,隱於茂林,陰森過甚,景觀全無。然而它確實也有好處,就是澗水近便,終年不涸,並且能躲暑天烈日,可避八級強風。可我這一趟不是為的避風而來,卻是為了賞花。但我首先賞到的,卻是元宵前夕的晴空朗月。
黃昏下山到海灣去溜達,照些相,月亮卻早已升到了山岡上了。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天文日曆,今天的月出時間是下午3點46分。
徑上偶爾走過三三兩兩的遠足者,無不疾步匆匆,大抵歸心似箭,要趕回市區去,好撮一頓美味的。
天黑之後,我在荒村的棄舍前,要照幾幀頹簷皓月。幾個歸途上的年輕遠足者擦身而過,一個竟說:「都幾陰森恐怖!」他們大概不能想象,有人還要住在黑糊糊的深谷叢林裏,聽貓頭鷹夜啼呢。
翌日午前爬上高坡,果然就看到了我每年都要賞看的春節年花的自然花景。
美中不足的是,在艷陽之下,山坡上暖和得彷彿初夏似的。沒準「地球升溫」已然是真確的現實了。近年香港的冷天,10度以下的低溫難得一見,冷鋒南下,往往只像曇花一現。因此,機會輒來,我都不會錯過,非得到野外去和它「遭遇」一番,以為一時應景,聊作短暫過冬。今年春節,我在營地錄得最低的氣溫是7度,去年是6度,2007年春節前2週是8度,2004年元旦是最冷了,只有4度。
這可愛的吊鐘,它在最冷月裏開花,似乎每年必須經歷一段低溫的日子,觸發花芽分化,才得在料峭的早春開花。倘使「全球升溫」真確無誤,氣溫果然一天一天的暖起來,總有那麼一天,它的花芽再也分化不出來,以致無花可開。確實現在就能看到一些植株,綻出大量的新葉,卻只有零星的花朵。
今天適逢達爾文誕生200週年,讓我不禁想起了他的劃時代巨著《物種源起》。 現在,人們都知道,物種的進化、絕滅,和生態環境的變遷,有直接的關係。 過去一百年間,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但是空前的,而其影響大於所有自然災害,其勢頭的迅猛,已讓無數的無辜物種,無法透過緩慢的進化過程去適應新環境,而遽然絕滅。目前還有無數的動植物,僅因人類的緣故,而走向絕滅的途中。
我有幸活在今天,還能和這可愛的奇葩,相約每年會面於早春,在山上的自然群落裏,欣賞它的千嬌百媚,這是和人們「金鐘一響,黃金萬兩」截然不同的另類福氣。倘若輪迴路上出個岔子,晚來世間200年,也許它早已絕滅,而人們只能在物種的圖譜裏,把它翻查出來,或者把它畫在年畫上了。
吊鐘花屬杜鵑花科,分類學叫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有的地方又管它叫鈴兒花。它的盛花期在二月,也就是春節前後,在歸入「受保護」植物之前,曾是本地「年花」的名角。遠在香港開埠之前,粵地已流行把它用作年花,以為吉祥的象徵,迷信它能招財。此地習用的英文俗名,並不意譯為 hanging bell, 卻乾脆就叫它 Chinese New Year flower了。
吊鐘野生於山坡上,本地歷來未聞園藝栽植。由於「有幸」生為「年花」,從前常遭採折,因而幾至絕跡於本地山野。 1937年始在《林務規例》附表中列為受保護物種。
吊鐘屬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廣東、廣西和雲南,現今也分布於贛、閩、湘、黔諸省。似乎不見於台灣。但台灣也有所謂吊鐘花,卻是從外國引入,用作盆栽的另種植物。
吊鐘屬半常綠樹,既可常綠,又會落葉,似乎是一種介乎兩者之間的過渡樹種;每有老葉落盡,開花前整株光禿的現象。它的花蕾和葉芽都裹在枝頂的錐形鱗苞裏,流線的鱗苞綻裂之後,七八個花蕾先後向四周伸展,然後花梗往下彎曲,花蕾漸漸下垂,隨之綻開。
吊鐘的花冠共五瓣,但連合成一體,只在下端綻裂開口,裂端外捲反翹,構成一個鐘形,活像設計別緻的小搖鈴;花冠或紅或粉,基部較深而裂端較淺,每瓣最深色處隆起,反射臘質光澤,晶瑩剔透,有如寶石,和花簇上端青中透赤的嫩葉,搭配成再美不過的構圖;花團錦簇,意趣盎然。
根據內地網上資料,吊鐘能以扦插法來繁殖。它至今還是粵省的主要「年花」之一,而且很受歡迎,市價不菲,但似乎並無大量人工栽植。
我從來就愛這嬌美而堅強的奇葩,可說到了著迷的地步了。近年每逢春節,我必去觀賞,不管冷暖晴陰,總要紮營野宿,爬到陡坡之上,花叢裏流連半日,花簇下癡醉一番。
吊鐘耐寒,就算氣溫降到接近冰點,它照樣開得燦爛。它能禁受疾風寒雨,那些小鈴鐺看似嬌嫩柔弱,然而再大的北風,它就是不讓輕易刮落!它又開得很持久,一朵花能美上一個星期,而掉落時往往還鮮嫩如新,不像別的花朵那樣凋殘零落。
今年,我在小除夕的傍晚就跑到山裏去了,除了悽然自虐以熬冷,還要悠然自得去賞花。晚上,先在營地「享受」到了只有7度的難得低溫。翌日除了去憑弔了楓樹的殘紅,還爬了個大文字山――哦不,鼎鼎大名的大文字山是在日本的京都,不在這歷史短淺的香港西貢;這一座嘛,不是大文字山 Daimonji-Yama, 該是大蚊子山 Daimunji-San 才對。 這大蚊子山哪,以粵化簡稱大蚊山為正名,是否盛產大蚊子,不得而知。可幸它得保山野風貌,不像京都大文字山那樣,被人「剃」去一大片植被,強行「刺青」,黥上了偌大的一個「大」字,遠遠看去,怪難堪的!
這大蚊山海拔只有370米,可爬在它的東坡上,往北一望,倒也夠嚇人的,那個陡哇,確非兒戲鬧著玩,足有45度!我坐在突岩上看著出神,不免說漏一句不祥的話:摔下去可就甭過年了!
大蚊山東北方兩公里水平距離之外,是一座像樣的小山,那就是蚺蛇尖,海拔468米,比京都的大文字山,就高出那麼一丁點,兩米罷了,可它那峻峭勁,可要比大文字山氣派得多了。這蚺蛇尖雖屬丘陵,遠看卻儼然一座崢嶸秀嶽。
大蚊山和蚺蛇尖都很險峻,可是山坡上並不十分值得流連,尤其在這個季節,因為都沒有可愛的吊鐘花。
大年初一可得遠道去賞花了。同行還有洋夫婦約翰和珂麗雅。他們的度假居所在我營地西面小山後一公里腳程之外的小村裏。夫妻倆都是吊鐘迷。這一次,他們要引路,去他們熟悉的山坡。
這山坡我還真沒爬過,大抵也沒有人會去爬它,滿坡上的灌叢和藤蔓,讓人舉步維艱,特難對付;可我們有的是力氣,多番奮力掙扎,還是安然爬到半坡上。 約翰找到了這一片崎嶇的陡坡上唯一的一棵已經開花的植株。
農曆今年是閏年,春節始於立春前一旬,是個早年,正是吊鐘的始花期;加之入冬以來,低溫日子似乎比較多,因此,坡上還看不到大片的春紅,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吊鐘還在赧然含苞,要待立春之後,才會陸續盛放呢。
兩星期之後,元宵節的前夕,我又到了一處我竊用二十多年的半坡叢林營地。這是棄耕最早的階梯稻田,隱於深谷,灌叢茂密。只有大約20平方米的淺狹營地,從前是一片芳草,能下瞰海灣景物,也能仰望高坡上的山花群落,如今已經完全被樹冠覆罩,草坪缺乏陽光,早變成一片枯葉地了。
然而,叢林自有叢林的幽美。晴天的月夜裏,月光把樹冠投影在頂篷上,斑駁可愛。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臊臭的豪豬和優雅的果子貍;不那麼幸運的話,白天就會遇上冒失的野豬和狡猾的獼猴了。 另外,當然也有鳥,這季節還以鳴禽為最多,大抵都是南來過冬的候鳥。至於牠們患沒患上了禽流感,這可沒誰說得準!反正掉到頂篷上的鳥糞,處理起來,還以小心謹慎為是。
這片小小的營地位處半坡,隱於茂林,陰森過甚,景觀全無。然而它確實也有好處,就是澗水近便,終年不涸,並且能躲暑天烈日,可避八級強風。可我這一趟不是為的避風而來,卻是為了賞花。但我首先賞到的,卻是元宵前夕的晴空朗月。
黃昏下山到海灣去溜達,照些相,月亮卻早已升到了山岡上了。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天文日曆,今天的月出時間是下午3點46分。
徑上偶爾走過三三兩兩的遠足者,無不疾步匆匆,大抵歸心似箭,要趕回市區去,好撮一頓美味的。
天黑之後,我在荒村的棄舍前,要照幾幀頹簷皓月。幾個歸途上的年輕遠足者擦身而過,一個竟說:「都幾陰森恐怖!」他們大概不能想象,有人還要住在黑糊糊的深谷叢林裏,聽貓頭鷹夜啼呢。
翌日午前爬上高坡,果然就看到了我每年都要賞看的春節年花的自然花景。
美中不足的是,在艷陽之下,山坡上暖和得彷彿初夏似的。沒準「地球升溫」已然是真確的現實了。近年香港的冷天,10度以下的低溫難得一見,冷鋒南下,往往只像曇花一現。因此,機會輒來,我都不會錯過,非得到野外去和它「遭遇」一番,以為一時應景,聊作短暫過冬。今年春節,我在營地錄得最低的氣溫是7度,去年是6度,2007年春節前2週是8度,2004年元旦是最冷了,只有4度。
這可愛的吊鐘,它在最冷月裏開花,似乎每年必須經歷一段低溫的日子,觸發花芽分化,才得在料峭的早春開花。倘使「全球升溫」真確無誤,氣溫果然一天一天的暖起來,總有那麼一天,它的花芽再也分化不出來,以致無花可開。確實現在就能看到一些植株,綻出大量的新葉,卻只有零星的花朵。
今天適逢達爾文誕生200週年,讓我不禁想起了他的劃時代巨著《物種源起》。 現在,人們都知道,物種的進化、絕滅,和生態環境的變遷,有直接的關係。 過去一百年間,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但是空前的,而其影響大於所有自然災害,其勢頭的迅猛,已讓無數的無辜物種,無法透過緩慢的進化過程去適應新環境,而遽然絕滅。目前還有無數的動植物,僅因人類的緣故,而走向絕滅的途中。
我有幸活在今天,還能和這可愛的奇葩,相約每年會面於早春,在山上的自然群落裏,欣賞它的千嬌百媚,這是和人們「金鐘一響,黃金萬兩」截然不同的另類福氣。倘若輪迴路上出個岔子,晚來世間200年,也許它早已絕滅,而人們只能在物種的圖譜裏,把它翻查出來,或者把它畫在年畫上了。
2009/02/04
An email to a friend - to chat about education
I was lucky (or more precisely, unlucky) to have seen a pair of bound feet, which belonged to my grandmother who has long gone. In my vivid memory she is still always in her eighties, sitting on a wooden stool undoing her binding strips, washing her terrifying deformed feet in a basin.
It was quite to my greatest surprise that a young medical student, whom I met with in Guangzhou just a little more than a year ago, told me that his grandmother in her nineties was among the last living victims of foot-binding! That means this old lady's feet began to be bound long after Xinhai Revolution.
With profound ignorance, this infamous sexual fetishism of an artificially inflicted deformity had prevailed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alchemy, with rampant ignorance, other than sending many to immortality, it did not evolve into chemistry as it happened in the Western world.
Only well developed education can remedy many, if not all, of the def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urs of a people, especially one of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with a huge population,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continuous history, deeply rooted traditions, and primal superstitions.
Poor education is the root of collective ignorance. Collective ignorance begets rampant unjustness and evil. Rampant unjustness and evil obstruct education improvement and reform. And this is a deadly vicious spiral many backward nations are suffering from.
Only when it happens that there are adequate selfless, righteous and intelligent conscious reformers inside the education system, nurturing more and more selfless, righteous and intelligent young people, that this vicious spiral can be broken. Only when this kind of young people make up a significant part of a population that the same could enjoy a just and fair society with a well received governing mechanism.
Education is the only key to civilization evolution, retaining the good traits, eliminating the bad ones.
China had known little about education when Western colonialism invaded the aged and sick Qing Empire. Whilst education had developed fast in the Western world synchronizing the course of Christianity evolution, China was content with its rotten imperial feudal bureaucratic examination system that had buried the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of the most literate along history.
Then coming with colonialism were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They came to the Middle Empire with the Good Book and they established schools. And this was the real beginning of education in China. By then the invading Great Britain's oldest university had already had a history of 7 centuries.
It was quite to my greatest surprise that a young medical student, whom I met with in Guangzhou just a little more than a year ago, told me that his grandmother in her nineties was among the last living victims of foot-binding! That means this old lady's feet began to be bound long after Xinhai Revolution.
With profound ignorance, this infamous sexual fetishism of an artificially inflicted deformity had prevailed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alchemy, with rampant ignorance, other than sending many to immortality, it did not evolve into chemistry as it happened in the Western world.
Only well developed education can remedy many, if not all, of the def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urs of a people, especially one of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with a huge population,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continuous history, deeply rooted traditions, and primal superstitions.
Poor education is the root of collective ignorance. Collective ignorance begets rampant unjustness and evil. Rampant unjustness and evil obstruct education improvement and reform. And this is a deadly vicious spiral many backward nations are suffering from.
Only when it happens that there are adequate selfless, righteous and intelligent conscious reformers inside the education system, nurturing more and more selfless, righteous and intelligent young people, that this vicious spiral can be broken. Only when this kind of young people make up a significant part of a population that the same could enjoy a just and fair society with a well received governing mechanism.
Education is the only key to civilization evolution, retaining the good traits, eliminating the bad ones.
China had known little about education when Western colonialism invaded the aged and sick Qing Empire. Whilst education had developed fast in the Western world synchronizing the course of Christianity evolution, China was content with its rotten imperial feudal bureaucratic examination system that had buried the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of the most literate along history.
Then coming with colonialism were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They came to the Middle Empire with the Good Book and they established schools. And this was the real beginning of education in China. By then the invading Great Britain's oldest university had already had a history of 7 centuries.
2009/02/03
罵國
請別錯看了,這不是所謂的「國罵」,這是罵國。也就是罵的中國。不但罵的中國,還罵的中國統治集團,罵的中國領導人,罵的所有中國人;而所謂中國人,大體指的漢民族,包括香港華人。
這罵國的,當然不是我,我還遠遠不夠格,也不是指的今天在英國劍橋大學向咱們溫家寶總理破口大罵,還拿髒鞋拽他的那個粗野小子,而是說的另有別人。
這一位他寫了一本暢銷書,把自己的祖國和同胞罵個體無完膚。
但罵之何益呢? 我往好處猜想,是希望給讀者一點刺激,讓他們生氣,讓他們反省。當然還有可能基於別的動機,因為這祖國的國運走到了今天的地步,你歌頌它,書一定賣不出去;罵它呢,反倒會有市場。 果其然一點不差,這罵國之書,竟成了暢銷書,與教人炒股的不遑多讓呢。
可這長於管控意識形態的內地當局,可謂愚不可及,竟把這罵者的書給禁了,當然不但禁不能絕,還給日後解禁,醞釀大暢銷的機會呢。
當年罵國罵得最兇的要數魯迅了。他被派到日本留學,在影片上看到了日本侵略軍在東北殘害我國同胞,抓去遊街殺頭,而別的民眾竟在一旁冷漠地看熱鬧。 魯迅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於是棄醫從文,企圖以筆桿子救治同胞的靈魂。五四運動之後,1921年,他揪出了一個愚昧無知的阿Q, 給他立個「正傳」,冷嘲熱諷一番之後,還是把他送去刑場槍斃了,以「大團圓」作終篇。
魯迅對阿Q的無情嘲諷,當然是指桑罵槐,拿個愚昧無知的可憐小人物來「鞭撻示眾」,完了來個詼諧滑稽的戲劇性槍斃,間接控訴了那個到處充斥腐爛惡臭的社會。然而這小小的阿Q何辜,值得魯迅那樣苛待他?!他何嘗算個大奸大惡!他的愚昧無知,不過只是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罷了。 而當時的魯迅,已然放洋留學回國,在教育部裏做事,也在大學裏兼任教員。中國的讀書人,對待愚昧的小老百姓,就只能是這個心眼了,六分鄙視,三分憐憫,一分同情。
作品發表至今快90年了,中國人之中,還像阿Q那樣極度愚昧無知的人物或許絕無僅有,但因缺乏教育而文化素質低下,缺乏思考能力,無力反省和改進的各階層老百姓,恐怕多而又多吧。
現如今,有一位自覺有良知的,香港前殖民地高等教育培育出來的知識分子於是不耐煩了,要拿這萬年古國和西方做個無條件的徹底比較,於是先拿一面照妖鏡往自己臉上一湊,看真了,哎呀慚愧了,竟然自覺面目猙獰,裏外何其大異西方人!於是感到無地自容!
我的一位老同學愛讀書。最近他來電郵告訴我,正讀這本名為《來生不做中國人》的書,大抵希望我也看看,好跟他討論。
我雖久矣不逛城中日見其少的書店,卻也彷彿聽聞此書「大名」,可是並不知道具體內容。我於是到網上去搜尋了一下,卻找到了作者的網誌。
從網誌上的自我介紹,得知作者鍾祖康「生於1960年代中期香港一個傳統的貧農家庭」,是「香港第一個高調以文章公開聲援台灣獨立建國的香港華人」,因而被厲斥「喪心病狂鼓吹台獨……比台灣島內台獨分子的言論更為囂張、荒謬和無恥」。 2003年作者隨挪威籍妻子移民挪威。
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不得妄評。這裏只學著點犬儒腔調,僅就書名胡謅一下。
「來生不做中國人」這句話徹底表達對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絕望,是一句怨蒼天、唾國人的悲誓。
漢文化原來沒有「來生」,佛教傳入中土之後,受盡苦難的人們才知道原來眾生可以輪迴,人死可以投胎。這些無從用理性去質疑的宗教信念,和漢地固有的各種原始鬼、神、仙、精之說相結合,於是成為沒受教育的苦難黎民的精神支柱。這所謂因緣果報的簡單觀念,助他們「想通」困惑,既然前世造孽,自當今生受苦,不應怨天尤人。這種雖則無稽,卻根深柢固的信念,支撐他們天天勉力苟延殘喘,垂死走完痛苦的一生,好把血汗擠搾淨盡,對確信前生積了厚德、今生享盡榮華的居上位者們,作出悲慘的奉獻,不思反抗、懶得吭聲。
也就是說,「上輩子做了壞事,才被罰做中國人的」,活該,無可如何了,這就認了吧!
漢族人口之中,虔誠信佛的並不多,可是這種「今生」、「來世」的觀念,卻能代代承傳,幾乎潛移默化到了每一個個體的思想裏,牢不可破。大抵是由於簡單易懂的緣故吧。捱苦捱得難受,隨口就說出來了。記得小時後我媽罵我和弟妹,每每會以「真係前世唔修」這句口頭禪作收束。
似乎這位作者也不能倖免。既然以為書名,看來他也打心眼裏喊著同樣一句話,以身為漢人為可悲、可恥,倘有來世,倘能選擇,也絕對不願做中國人了。我看這很好,倘若人人都不做中國人,中國人口必當減去大半,剩下來的人口就能分配較多的資源,競爭就不會那麼慘烈了。
但這位作者不必等到來生投胎,冒再「被罰做中國人」的風險,他也許上輩子作了足額的好事,就跟很多漢人知識分子一樣,僅在此生的下半輩子,得益於香港殖民地高等教育的培育,他有充分條件可以遠走高飛,適彼樂土。這位作者娶得挪威籍妻子,移民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那個「人間天堂」。 倘若來生投胎,並不降格為豕,還做現代智人,而地利、人和俱備,那麼獲准解除漢裔,改授高加索人種名額,大抵是意料中事吧。
從作者的網誌文章看來,他大概是一位基督徒。儘管信奉基督了,可他要賣書的時候,還是要利用這種毒性緩慢、毒力持久的佛統陳腔濫調,來吸引讀者。
我這麼想:當你還能說出「來生」這個詞,情緒往往就得到一點宣洩,潛意識就以為讓你受苦的人會在意、會生氣。可我又想:一如罵娘,儘管對方真的生氣了,那又管個什麼用!
由此可見,傳統觀念的力量夠多麼大!靈魂確實不容易救贖。摩西從西奈山下來,把背棄上主而去拜金牛的同胞,整整殺掉三千,恐怕就是為的這個原因。可是不管怎麼樣,人應有宣洩不滿的自由,也有尋找樂土的自由。 還該恭喜這位作者,有幸今生就得以隨妻子離開了他心目中的「人間地獄」!
然而,你儘管恣意惡貶,「地獄」與否,往往是見仁見智的。現在的中國,包括港、澳特別行政區,唯其遠不能稱為公平、正義的社會,卻正是不少既得利益者的「人間天堂」。 那些識時務者、有權勢者、大發達者,也許都會說:這種人雖然不成氣候,走了倒也好,任他滿世界嚷嚷,壞影響肯定要比留下來輕微一些。
對於今天的中國,作者雖然看得那麼絕望,努力要在固有文化的劣根裏頭探挖癰疽,我看他也得承認,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化是有長足發展的。但是歷史越是長遠,文化越是深邃,改進起來就越是緩慢,越是舉步維艱。 就算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在革命當中被顛倒了的,往後多半都會重新顛倒過來。要從根柢的層次改進文化,只能透過漸進的教育改革和長遠的教育實踐。
然而,教育固然有開放、公平、正義、人道的教育,也有殖民奴化教育,又有競技場式的「精英」教育,更有專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意識形態受管控的教育。這些,都取決於一些關鍵人物的作用,這些人物,要不在最要害的統治階級裏,就是在教育系統裏了。
在社會制度落後的地區,教育制度和系統的變革,如果朝向比較理想的方向發展,往往就要損害既得利益集團成員們的眼前利益,他們當然不會高興。好比說精英教育吧,他是萬中無一的精英,經過千般苦練,百回競技,才得據此高位;倘使普及高等教育,就能把多數公民都培育成為人才,那麼這些精英,還能獨享尊位嗎?
我硬是這麼想,中國的知識分子,可能歷來都是世界上最自私自利的一群。今天,他們有機會接受了有世界市場價值的高等教育,要嘛對當權者唯唯諾諾,安享高官厚祿;要嘛一走了之,奔赴西方理想國。 願意犧牲個人利益,在制度內勉力發揮不受歡迎的作用,冒險爭取點滴變革者,確是絕無僅有。
然而廣大的無知小百姓不能深責他們,他們也是這些未老先衰的教育制度下的病態產物。他們也有苦衷。須知在此地要把一個孩子體體面面地養活大,據說得花400萬港元! 另外,如果過得實在太不愜意了,西方的人間樂土確實又那麼多,那麼吸引人,既有選擇,何必強留於此!這位作者,就隨他夫人去了挪威。
這麼一來,歷史短淺的教育制度長保不義,古老大國和其特區的教育人員代代不肖,培育出來的,自然只能是些只宜用作工具的所謂知識分子。如是者惡性循環,社會不義充斥,資源分配越趨不均,一旦最壞的經濟時機到來,就有可能爆發可怕的動亂了。 然而動亂何足懼哉!只要在機場關閉之前,一飛沖天!
這罵國的,當然不是我,我還遠遠不夠格,也不是指的今天在英國劍橋大學向咱們溫家寶總理破口大罵,還拿髒鞋拽他的那個粗野小子,而是說的另有別人。
這一位他寫了一本暢銷書,把自己的祖國和同胞罵個體無完膚。
但罵之何益呢? 我往好處猜想,是希望給讀者一點刺激,讓他們生氣,讓他們反省。當然還有可能基於別的動機,因為這祖國的國運走到了今天的地步,你歌頌它,書一定賣不出去;罵它呢,反倒會有市場。 果其然一點不差,這罵國之書,竟成了暢銷書,與教人炒股的不遑多讓呢。
可這長於管控意識形態的內地當局,可謂愚不可及,竟把這罵者的書給禁了,當然不但禁不能絕,還給日後解禁,醞釀大暢銷的機會呢。
當年罵國罵得最兇的要數魯迅了。他被派到日本留學,在影片上看到了日本侵略軍在東北殘害我國同胞,抓去遊街殺頭,而別的民眾竟在一旁冷漠地看熱鬧。 魯迅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於是棄醫從文,企圖以筆桿子救治同胞的靈魂。五四運動之後,1921年,他揪出了一個愚昧無知的阿Q, 給他立個「正傳」,冷嘲熱諷一番之後,還是把他送去刑場槍斃了,以「大團圓」作終篇。
魯迅對阿Q的無情嘲諷,當然是指桑罵槐,拿個愚昧無知的可憐小人物來「鞭撻示眾」,完了來個詼諧滑稽的戲劇性槍斃,間接控訴了那個到處充斥腐爛惡臭的社會。然而這小小的阿Q何辜,值得魯迅那樣苛待他?!他何嘗算個大奸大惡!他的愚昧無知,不過只是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罷了。 而當時的魯迅,已然放洋留學回國,在教育部裏做事,也在大學裏兼任教員。中國的讀書人,對待愚昧的小老百姓,就只能是這個心眼了,六分鄙視,三分憐憫,一分同情。
作品發表至今快90年了,中國人之中,還像阿Q那樣極度愚昧無知的人物或許絕無僅有,但因缺乏教育而文化素質低下,缺乏思考能力,無力反省和改進的各階層老百姓,恐怕多而又多吧。
現如今,有一位自覺有良知的,香港前殖民地高等教育培育出來的知識分子於是不耐煩了,要拿這萬年古國和西方做個無條件的徹底比較,於是先拿一面照妖鏡往自己臉上一湊,看真了,哎呀慚愧了,竟然自覺面目猙獰,裏外何其大異西方人!於是感到無地自容!
我的一位老同學愛讀書。最近他來電郵告訴我,正讀這本名為《來生不做中國人》的書,大抵希望我也看看,好跟他討論。
我雖久矣不逛城中日見其少的書店,卻也彷彿聽聞此書「大名」,可是並不知道具體內容。我於是到網上去搜尋了一下,卻找到了作者的網誌。
從網誌上的自我介紹,得知作者鍾祖康「生於1960年代中期香港一個傳統的貧農家庭」,是「香港第一個高調以文章公開聲援台灣獨立建國的香港華人」,因而被厲斥「喪心病狂鼓吹台獨……比台灣島內台獨分子的言論更為囂張、荒謬和無恥」。 2003年作者隨挪威籍妻子移民挪威。
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不得妄評。這裏只學著點犬儒腔調,僅就書名胡謅一下。
「來生不做中國人」這句話徹底表達對中國、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絕望,是一句怨蒼天、唾國人的悲誓。
漢文化原來沒有「來生」,佛教傳入中土之後,受盡苦難的人們才知道原來眾生可以輪迴,人死可以投胎。這些無從用理性去質疑的宗教信念,和漢地固有的各種原始鬼、神、仙、精之說相結合,於是成為沒受教育的苦難黎民的精神支柱。這所謂因緣果報的簡單觀念,助他們「想通」困惑,既然前世造孽,自當今生受苦,不應怨天尤人。這種雖則無稽,卻根深柢固的信念,支撐他們天天勉力苟延殘喘,垂死走完痛苦的一生,好把血汗擠搾淨盡,對確信前生積了厚德、今生享盡榮華的居上位者們,作出悲慘的奉獻,不思反抗、懶得吭聲。
也就是說,「上輩子做了壞事,才被罰做中國人的」,活該,無可如何了,這就認了吧!
漢族人口之中,虔誠信佛的並不多,可是這種「今生」、「來世」的觀念,卻能代代承傳,幾乎潛移默化到了每一個個體的思想裏,牢不可破。大抵是由於簡單易懂的緣故吧。捱苦捱得難受,隨口就說出來了。記得小時後我媽罵我和弟妹,每每會以「真係前世唔修」這句口頭禪作收束。
似乎這位作者也不能倖免。既然以為書名,看來他也打心眼裏喊著同樣一句話,以身為漢人為可悲、可恥,倘有來世,倘能選擇,也絕對不願做中國人了。我看這很好,倘若人人都不做中國人,中國人口必當減去大半,剩下來的人口就能分配較多的資源,競爭就不會那麼慘烈了。
但這位作者不必等到來生投胎,冒再「被罰做中國人」的風險,他也許上輩子作了足額的好事,就跟很多漢人知識分子一樣,僅在此生的下半輩子,得益於香港殖民地高等教育的培育,他有充分條件可以遠走高飛,適彼樂土。這位作者娶得挪威籍妻子,移民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那個「人間天堂」。 倘若來生投胎,並不降格為豕,還做現代智人,而地利、人和俱備,那麼獲准解除漢裔,改授高加索人種名額,大抵是意料中事吧。
從作者的網誌文章看來,他大概是一位基督徒。儘管信奉基督了,可他要賣書的時候,還是要利用這種毒性緩慢、毒力持久的佛統陳腔濫調,來吸引讀者。
我這麼想:當你還能說出「來生」這個詞,情緒往往就得到一點宣洩,潛意識就以為讓你受苦的人會在意、會生氣。可我又想:一如罵娘,儘管對方真的生氣了,那又管個什麼用!
由此可見,傳統觀念的力量夠多麼大!靈魂確實不容易救贖。摩西從西奈山下來,把背棄上主而去拜金牛的同胞,整整殺掉三千,恐怕就是為的這個原因。可是不管怎麼樣,人應有宣洩不滿的自由,也有尋找樂土的自由。 還該恭喜這位作者,有幸今生就得以隨妻子離開了他心目中的「人間地獄」!
然而,你儘管恣意惡貶,「地獄」與否,往往是見仁見智的。現在的中國,包括港、澳特別行政區,唯其遠不能稱為公平、正義的社會,卻正是不少既得利益者的「人間天堂」。 那些識時務者、有權勢者、大發達者,也許都會說:這種人雖然不成氣候,走了倒也好,任他滿世界嚷嚷,壞影響肯定要比留下來輕微一些。
對於今天的中國,作者雖然看得那麼絕望,努力要在固有文化的劣根裏頭探挖癰疽,我看他也得承認,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化是有長足發展的。但是歷史越是長遠,文化越是深邃,改進起來就越是緩慢,越是舉步維艱。 就算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在革命當中被顛倒了的,往後多半都會重新顛倒過來。要從根柢的層次改進文化,只能透過漸進的教育改革和長遠的教育實踐。
然而,教育固然有開放、公平、正義、人道的教育,也有殖民奴化教育,又有競技場式的「精英」教育,更有專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意識形態受管控的教育。這些,都取決於一些關鍵人物的作用,這些人物,要不在最要害的統治階級裏,就是在教育系統裏了。
在社會制度落後的地區,教育制度和系統的變革,如果朝向比較理想的方向發展,往往就要損害既得利益集團成員們的眼前利益,他們當然不會高興。好比說精英教育吧,他是萬中無一的精英,經過千般苦練,百回競技,才得據此高位;倘使普及高等教育,就能把多數公民都培育成為人才,那麼這些精英,還能獨享尊位嗎?
我硬是這麼想,中國的知識分子,可能歷來都是世界上最自私自利的一群。今天,他們有機會接受了有世界市場價值的高等教育,要嘛對當權者唯唯諾諾,安享高官厚祿;要嘛一走了之,奔赴西方理想國。 願意犧牲個人利益,在制度內勉力發揮不受歡迎的作用,冒險爭取點滴變革者,確是絕無僅有。
然而廣大的無知小百姓不能深責他們,他們也是這些未老先衰的教育制度下的病態產物。他們也有苦衷。須知在此地要把一個孩子體體面面地養活大,據說得花400萬港元! 另外,如果過得實在太不愜意了,西方的人間樂土確實又那麼多,那麼吸引人,既有選擇,何必強留於此!這位作者,就隨他夫人去了挪威。
這麼一來,歷史短淺的教育制度長保不義,古老大國和其特區的教育人員代代不肖,培育出來的,自然只能是些只宜用作工具的所謂知識分子。如是者惡性循環,社會不義充斥,資源分配越趨不均,一旦最壞的經濟時機到來,就有可能爆發可怕的動亂了。 然而動亂何足懼哉!只要在機場關閉之前,一飛沖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