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4

寄生蜂

香港的教育界,時出奇聞。

最近有一所學校竟因「財政混亂」,無法向教育當局提交由審計師簽署的「財務報告」,因而主動提出退還「辦學權」。當局不接納校方提出的期限,認為不可行,宣佈提前收回。

在香港,一如世界各地,辦學當然是可以當作營商的;要從中撈著點,該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天經地義」的事。 不過得有一個前提,就是不好太貪婪,以免撈得太難看,讓莘莘學子抄襲壞榜樣。

另外,幾天前香港發生一起空前奇案,亦和教育不無關係:三個十三至十五歲的初中女生,竟因短缺零用,結黨持刀打劫的士司機,搶去幾百元錢。

這幾個少女在成長過程中,到底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或者說「教化」,而至修得如此「道行」?

對老百姓施以教化,在我們這古老的中國,歷來的統治者都很重視;只是這教化的目的,僅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並且實施不得其法,因而從未獲得顯著的成效。

《詩經˙小雅˙小宛》就以文學形式,教人如何實施教化:「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教誨爾子,式穀似之。」

這一節大抵已有超過2500年歷史的詩章,寫出了關於教化的簡樸見解。 而其中所用蜾蠃的比喻,當是人類文明之中,已知有關這類寄生蜂捕獵的最早文字記載。 可惜我華夏古人失諸觀察,未能入微,因而鑄成千古錯案,誤把無情的捕獵,看作收養並予以教誨。 斯亦附會之大者乎!

西漢文、哲學家揚雄模仿《論語》的形式而作的《法言》有這麼一節:『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類我」,久則肖之矣。』

這位大儒當然不知道青蟲被細腰蜂所螫,中樞神經中毒麻痺,只是不能動彈,實則並非已死。

古人懂得教化為用之大,因而很重視,竟至於到了迷信的程度。看到了蜾蠃捕獵,就不惜牽強附會一番,一個勁往美處歪曲,認定牠背來螟蛉幼蟲作養子,天天給牠施以「教誨」,慢慢地牠就能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變成一隻細腰蜂了。

倘若現今某些重視管控意識形態的教育,也能像這蜾蠃的「教誨」那般「奏效」,那麼,教育當局的任務就輕鬆多了。

魯迅的散文《春末閑談》就從這細腰蜂談起,借題發揮。 文中說:「我記得有幾個考據家曾經立過異說,以為她其實自能生卵;其捉青蟲,乃是填在窠裏,給孵化出來的幼蜂作食料的。但我所遇見的前輩們都不採用此說,還道是拉去做女兒。」

文中又說:「自從法國的昆蟲學大家發勃耳(Fabre)仔細觀察之後,給幼蜂作食料的事可就證實了。」

魯迅到東洋去學了一點西學,讀了一點洋書,回來就「大放厥詞」,叫中國青年不要讀中國書。他對於這幾位他自己在文中提及的中國「考據家」,看來就未予足夠的重視,索性連名字都不提一個了。 先生這豈不差矣!

其實早在 Jean Henri Fabre 之前 1300 多年,也就是南北朝的梁武帝時,陶宏景――一位頗有樸素科學精神的道教思想家,就仔細觀察過了,並且證實了,這個母蜂為未孵幼蟲準備食料而捕獵的昆蟲本能行為。

陶宏景兼通儒、釋二道,也精研醫藥。梁武帝蕭衍要禮聘他,他就是不肯出士,隱居山中,蕭衍在重大決策前,每每到山裏去找他,時人因而敬稱他為「山中宰相」。

陶氏對細腰蜂之類作了觀察,他在《本草經集注》「蠮螉」條中說:『此類甚多,雖名土蜂,不就土中為窟,謂摙土作房爾。今一種黑色,腰甚細,銜泥於人室及器物邊作房,如併竹管者是也。其生子如粟米大,置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餘枚,滿中,仍塞口,以擬其子大為糧也。其一種入蘆管中者,亦取草上青蟲,一名蜾蠃。詩云:「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言細腰之物無雌,皆取青蟲,教祝使變為己子,斯為謬矣。……』

這樣客觀的觀察報告,理應足以闢除種種謬說。那是公元6世紀初的事了。可是在這從來都有「特別國情」的中國,它就是盲目地愛上了荒謬和愚昧。

200多年之後的唐朝韓愈有詩曰《孟東野失子》,詩中就有這麼兩句:「細腰不自乳,舉族長孤鰥。」 這一位「唐宋八大家」之首,雖然飽學儒道,「格物致知」好些年,還是「格」不到家。

到了魯迅在他故鄉跟細腰蜂打交道的19世紀末,中國人在「格物致知」這檔子事上已然足足幹了2000多年,卻非徒無所增益,竟還往後退回周朝,斯亦可謂大謬中之至謬矣!至謬矣乎哉!

陶宏景觀察的「土蜂」,「不就土中為窟」,而「摙土作房」。

剛過去的週末,我在野外,卻看到了並不「摙土作房」,而在土裏挖洞的細腰蜂。這大概是一種專門捕獵蜘蛛的寄生蜂,就叫個蛛蜂 Pompilidae. 牠看上了我天篷下面鋪了蕨葉作「地毯」的小片禿地,就在那裏挖洞,讓我有觀察、攝影之便。

這小小的母蜂叫我歎服的,不光是牠不學而精的刨坑、捕獵本領,還有牠記認方位的奇能。

牠花大約半個鐘頭,把土洞打好了,就去抓獵物。當然並非一抓就著,每次落空回來,飛行路線和方位都不一樣,落地的位置卻總不重複,可牠都能迅速確定方向,回到洞口,去檢查洞窠情況。如是者來去十數回,大約20分鐘之後,終於把蜘蛛逮來了。於是迅速拽進洞裏,再在其上產卵,然後用原先刨出來的小土團,予以掩埋。每填一層,都用尾部夯實,動作利落,一絲不茍。 大約10分鐘之後,就大致填滿了,於是轉過身去,仔細檢查一番,這才飛走。

這母蛛蜂挖出一個可以同時容納自身和獵物而綽綽有餘的土洞,只花了大約半小時,讓我想起自己少年時期愛玩命,我花了好幾天,才挖出來一個有足夠空間把我活埋的小山洞。 這不惟相形見絀,而且絀之遠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