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0

紀念季公羨林,試談「十年浩劫」

中國老一輩學者季公羨林日前逝世,昨天上午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了遺體告別式。

季公最該為人景仰的事,竊以為,是他身為共產黨員,身在國內,卻毅然寫出了《牛棚雜憶》,把個人經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悲慘遭遇,樸實地告訴了世人。 讓人們都看到了,在某些社會、政治條件之下,人性的墮落,人的悖逆人道,可以淪於怎樣一個可笑、可怖、可恥、可悲的境地。

這幾天又讀了一些季公的文章,對這位身心雖遭殘害,卻以堅忍不拔的精神,熬過「十年浩劫」的老學者,敬意不禁又增幾分。

季公生前要求辭謝人們加在他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三頂「桂冠」,好歸於真正的自由。

其實,「桂冠」這玩意,一如外號,自己是摘不掉的;因為不管本人願意不願意、承認不承認、答應不答應,別人倘要接著那樣「獻冠」下去,本人大抵也沒什麼轍。 面稱時,固然可以扭過頭去不答應,顧左右而言他。 但在本人不在場時用作背稱,本人就無從過問了。 因此,季公這「大師」、「泰斗」和「國寶」三頂桂冠,實則無法有效摘除,以至還被愛戴他的人,「擅用」於告別式的輓聯中:

文望起齊魯通華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譽貽天地辭大師辭泰斗辭國寶大名無名性存淡泊歸未名

輓聯中雖有「辭」字,實際卻是辭不掉了。 這些「桂冠」,大抵也只能隨中華文化和黨國歷史的永存,讓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被動地、無可奈何地戴下去,戴到天荒地老了。

對泱泱大中華而言,季公的獲獻三頂「桂冠」,顯示的其實並非全然正面的意義。 從其中一個角度看,這說明了中國文化人才匱乏,非常嚴重。 倘若中國滿地盡是大師、泰斗、國寶;也就是說,率土之濱,到處都有像季公這樣的人才,那麼季公頭上被動戴上的,當然再無所謂「桂冠」,他也就不必苦心孤詣,要著意為文,鄭重懇求「摘帽」了。

可惜的是,中國雖大,國土約為季公昔日留學的德國的27倍,人口約當16比1, 差距不為不大。 可是在這偌大的中國,像季公這樣的學者,比例上僅屬寥寥,可謂鳳毛麟角、碩果僅存,可能要比德國黑森林裏的野貓,和四川臥龍保護區裏的四足「國寶」,還要稀罕。

今天,學者作為一個籠統的職業類屬,在季公曾經留學的德國,大抵並不罕見,因而無大異於普通人;但在中國,由於教育事業起步晚近,「發展遲緩」,又多遭政治干擾和摧殘,學者因此成了珍稀物種,每每受到過度的景仰和崇拜,而成為「學術寄生物」的攀附對象。 學者一旦在學術界獲得尊崇,近處也就必然出現畢恭畢敬、唯唯諾諾、馴貼殷勤、巧言令色的晚輩。 這種晚輩,季公在《牛棚雜憶》裏描寫得很清楚了,俾逢因緣際會,他能一夜變色。

由於所受教育質量不高,這種「變色龍」不一定都能洞悉自己的本性和異能,因而不會感到半點噁心或羞慚;捫心自省,只會自覺忠心耿耿;一旦要變起色來,必當理直氣壯、義無反顧。 只要主上不仁,欽賜時機,就算對象老弱病殘,為了一己之私,他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大義棄師,把該揪出來的還揪出來,把該迫害的還予殘酷迫害,絲毫不會手軟。

莫非這也是季公要卸掉百年「樹冠」的原因之一?為的好讓這類「學術寄生物」,再也無從攀援。

季公在他的文章裏把中國人(似乎單指漢人)和德意志人民比較,他說:「德國人民……爲人正直,淳樸,個個都是老實巴交的樣子。在政治上,他們卻是比較單純的。真心擁護希特勒者佔絕大多數。」

我看不見得。 德國人那種老實,恐怕是超脫於世故之外的老實,略可謂之反璞歸真。 這是因為德意志人民在近代所經歷的種種社會鬥爭,要比中國普羅漢人的豐富得多。 中國漢人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二十年,也就是文革時期,大部分還只屬文盲的農民階級,只知道天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而「工人階級」、知識分子,也大都新近來自農民家庭。

季公又在另一篇回憶他留學德國的文章裏說,有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年輕姑娘對他說,如果能為希特勒生孩子,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這一切,顯而易見,都是教育的結果。 在納粹主義的教育下,為數不過六七千萬的德意志人民接受了服從領袖、不容懷疑的愛國、愛黨價值觀,一生一世,忠貞不渝。

德國的國運到了季公留學期間的「第三帝國」時期,已然經歷過了不少次的社會變革,當時的德意志人民,肯定要比三四十年以後才懂得「全民大煉鋼」、「畝產萬斤糧」的中國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的素質高出許多,政治意識也肯定遠較成熟和世故。

另外,早在卡爾˙馬克思要鬧革命的年代,德國社會的階級構成,已然大異於中國;像一個世紀以後的中國農民那樣,困厄於絕境的老百姓,大抵在當時的德國,比例並不夠多,因而形不成革命氣候和力量。

馬克思參與了沒有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因而被逐出普魯士,流落倫敦。 他要讓共產主義在德國實現的理想,反倒有賴納粹頭子希特勒「間接」地、「局部」地替他做到了。 可是100多年之後,馬克思卻成了中國的一尊「神明」。 這尊新造「神明」非同小可,祂雖不承香火,也不受跪拜,卻叫滿臉油煙的孔聖人、太上老君、佛祖和關聖帝君都一一瞠乎其後;褻瀆祂,罪屬反革命,可處死刑,刑前可受殘虐。

儘管在第三帝國時期,獨裁者希特勒瘋魔全國,但作為統一的內在精神砥柱,德意志民族信奉了十幾個世紀的羅馬基督教(天主教),和馬丁路德創立的,其時已有400多年歷史的抗羅宗基督新教,仍然暗中有效。 《新約聖經》裏所描述的耶穌,作為入世而不惜為信徒勇敢犧牲的教主,生前言行一致地「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這在規範信徒的行為上,要遠比中國傳統信仰的「菩提本無樹」,或者「丹成上九天」之類,能起的現實正面意義要大得多了。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把一切宗教不加區分地貶為「精神鴉片」,無疑是極端的偏頗。

德國得益於產業革命的種種成果,在季公所處的「第三帝國時期」,基本已經相當發達,這時只有侵略他國的條件,卻無民族內鬥的誘因。 而失去國土的猶太人適逢其會,作為異族和異教徒,又被認為出賣耶穌,如今掌握德國的經濟命脈,引來妒恨,於是不幸成了希特勒及其信徒要殘酷屠殺的對象。

中國的國運可不一樣,它的社會階級分化嚴重,農民和上層社會之間的階級差距有逾天壤。 原來只有一個孔夫子,像個教主般,跨階級地坐鎮人們心坎之龕,辛亥革命之後,改朝換代,皇帝退位了,卻出不來一個能夠「安內攘外」的領袖,接著來了五四運動,乾脆把孔聖人的文宣王都給廢掉了。 這時正在極度苦難之中的數億農民,和農民之外的各個社會階級,都惶惶然不可以終日,頓成無主孤魂,亟需一個能代替皇帝的領袖,以為信靠、膜拜的對象。 這是人類歷經數十萬年的進化,而寫在了基因裏頭的,對神祇、領袖崇拜的本能。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大漢民族正好孕育出來一個亙古未見、出類拔萃的群眾領袖、革命精英,他就是毛澤東!毛氏把那什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概不放在眼內,還取笑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熟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普羅大眾正需要這樣一個英雄給大家當領袖,「真命天子」於是順理成章地成就了大業!

有那樣的一個一黨專政的共和國,有那樣的一個「只爭朝夕」的最高領袖,有那樣的一批野心勃勃、忠心耿耿的追隨者,有那樣的素質太不高而碩大無朋的民族,於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一連串政治運動、派系鬥爭,就理所當然地彼落此起了。 政治運動多了,左傾右傾習慣了,人們接受了派系鬥爭的洗禮,其本領也就越來越高強,手段就越來越巧妙,靈魂也隨之越來越墮落,國運終於迎來了成熟的歷史時機,醞釀出來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亙古未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文革」癌潰疽爛之後,貶稱「十年浩劫」。

有人說,歷史是會不斷重演的。這種說法似是而非。 人們看著歷史事件似曾相識,類比之下,型態、性質相似罷了。可是型態、性質相近的歷史事件,在當局者來說,在適逢其會者來說,往往看不出有什麼關聯、暗示,而形不成有效的警惕作用。 「十年浩劫」過去了,它絕對不會重來,但是只要國民素質保持長久不高,國家政治保持長久不開明,說不定什麼時候,連「所見略同的英雄」們也不可預見的時機一旦成熟,別樣的不可思議的浩劫,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國民素質。 國民的素質不高,而有龐大的黨派,而又有「派性」,危險就存在了。

季公在《牛棚雜憶》裏提到了人的「派性」。 「派性」也好,「黨性」也好,其實都來自「群性」,就是集體意識,是人類共有的通性。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部落、社會、民族、國家、聯邦。有了這些,族群就能有效繁衍。 可是,人類個體除了有「派性」、「黨性」、民族性,他還會有個性。個性和「派性」、「黨性」、民族性之間要取得平衡,在必須取捨的關鍵時刻,懂得以良知為準則,判辨是非,定奪何去何從。 這,就是正義、平衡的教育之道。 失衡而不正義的教育,往往要試圖滅絕個性。 這種逆天而行的試圖,雖然永遠不可能實現,但在枉費心機的過程中,卻必定造成黨國、民族的大災劫。

正義、平衡的教育,不應是教條的強掗,不僅是知識的灌飼,不只是悉心培育一批實用的精英接班人,更不能只為統治集團的利益服務。

教育,是要培養天性狡黠、愛欲貪婪的人,讓他們學懂運用文明的手段達到私心的目的,而不必貪贓枉法,作姦犯科:貪財的可以從容不迫地撈得鉅財,戀色的可以溫文爾雅地漁得絕色;不必鋌而走險,淪落草莽,為梟作寇,擄掠姦殺。 讓他們學懂狡黠、貪婪雖為本性,而自尊、自重亦當存乎良知;學懂不必變態為邪魔、饕餮,學懂尊重善良、老實的人們的「和平共生權」,而不把對方視作獵物、草芥,予以捕殺、蹂躪。

教育,也要培育天性善良、居心老實、資質平庸、言行戇直的人們,讓他們學會看透狡黠、貪婪的人的假面、聽懂他們的謊言、讀通他們的私心、悟出他們的計謀。

現在人們都知道,自然界的生態不能失衡。人類社會的「生態」也不能失衡。人類社會如果光有天性善良、居心老實、資質平庸、言行戇直的人,而沒有狡黠、貪婪的人,它的社會「生態」就要失去平衡,發展就難以持續和進步。

但是,失衡而質量低的教育,能配合落後的社會現實,把狡黠、貪婪的人武裝成為假面、謊言專家,助他們把包藏私心、完善計謀的伎倆,鍛煉嫻熟;卻同時把善良、老實的人培養成膽小怕事、懦弱無能,把平庸、戇直的人捏塑成愚昧無知、冥頑不靈。 倘若人民普遍有這樣的素質,社會就要時刻處於人禍的邊緣上了。 而人禍,往往比天災慘烈;有些天災,又可因人禍而生。

謹以此文紀念季公羨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