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所謂「格物」。 物之為類多矣。這世上有所謂生物,有所謂礦物,有所謂人物,有所謂尤物;而尤物從來稀罕,往往因嬌軀美貌有善價,而成為有能者的大「玩偶」,獲得遠超寵物的待遇。
尤物和有能者走到一塊的典型過程,今俗謂之「釣金龜」。這個說法,鄙見認為,確實有點既不入耳、又難入目。 按時下常規,在金龜噬餌上鉤之前,尤物往往先得在高清全彩媒體上多作演示,方能有效吸引優秀有能者的注意,隨之競相欣然就餌,最優者獲誘導而脫穎上鉤。 而其中誘餌焦點,除了美貌,多集於嬌軀線條之上,而尤以傳統西俗迷信認為,其大小與智慧高下成反比的部位,聚光最為強烈。 倘若此部天生不夠圓滿,當今醫技高奇,國手充斥,只要付得起可觀「造價」,當有硅膠之類,略可補其不足。
年前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草率認定:硅膠植入人體能致癌腫,一度明令禁止使用。一位律師於是代表大批婦女,向有關整形外科機構興訟追責,結果得直勝訴,律師個人撈得酬金逾十億美元。這位律師因而成為巨富。此君是否也喜好有價尤物,不得而知,可從他竟然擁有汽車900餘輛,可以猜想,他喜好汽車的程度,大大超逾一般的沉迷。 一年只有365.24219天,900餘輛汽車究竟如何玩賞,我這野人實在無從想象。
尤物和汽車,只是無數能讓有能者沉迷的玩物之中的兩項大者。我一介野人,孤陋寡聞,此二者誘人入迷之處,於我猶若冰雪的凜冽之於夏蟲,又或是海洋的寬闊之於井蛙,大抵無從知之於萬一。
人生短促,光陰有限,擁有玩物太多,好比說900輛汽車,非但讓人應接不暇,疲於奔命,不惟喪志,且能傷身。日久還要生厭,棄諸冷庫,任它銹蝕,徒然浪費資源。
900輛汽車於我這野人的想象還是太迂遠了。 我幼年家貧,沒擁有過多少玩具,年輕時不過也就買來圖書若干,唱片幾百罷了。到如今,那書固是多半束之高閣,少有機會翻閱,唱片也往往只能在野營時帶去,野地上擠出時間來聽聽罷了。最近把唱片全數拿出來檢查一過,發覺其中竟有十來片,因為多年不聽,而存放不善,鏡面被真菌侵蝕,造成一些空洞,報廢了。
我擁有的唱片,不少是作曲大家的曠世傑作,能叫我百聽而不膩。有些錄音質量甚高,聽著讓人疑惑,心神迷醉。如果家有一間隔音視聽室,又有一套高檔音響設備,那我多半就會沉迷在這繞樑三日的絲竹之聲之中,無暇翻山越嶺去當野人了。 幾百張唱片,24小時不眠不休地全聽一遍得十多天!
有的沉迷高檔音響設備的「玩家」,聽的不是音樂篇章的本身,卻是零星、片段的樂音;一如有能者的愛尤物,往往愛的不必是她的整體,卻是硅膠增補的那種圓滿。 尤物擁有了這種「添加」的圓滿,還得名牌衣物和飾物的襯托,以求牡丹綠葉,相得益彰。
一天早上走過半島大街,只見一座商業大樓地層的一家法國皮包名店門外,好些看似來自內地的遊客正排著大隊,等待進店購皮包,其中略有尤物一二。
名牌皮包作為飾物,能讓尤物們著迷的程度,或不下於尤物本身之於有能者。
2010/01/30
玩物
2010/01/16
米飯
自視有能力的人,瞧不起主觀認為不如己者,罵他一點用處都沒有,有個非常輕蔑的字眼,曰「飯桶」。 也就是說,一個再無能,再無是處的人,他都能吃米飯,還吃得「海量汪涵」。
咱這漢語辭海浩瀚,又有近義成語曰「酒囊飯袋」。 此詞雅馴多了。 囊、袋者,包子也。這個「包子」不光盛飯,還能裝酒,看似格調略高,倘若裝的竟是天價的上國優區古窖名釀,且能以「海量」裝之,被罵者大可不必引以為恥。
一般的酒,其核心成分除了水,便是酒精。酒精沒有營養價值,只能提供熱量,且有速效,無須消化,即時代謝,直接吸收,隨飲即熱。但它能致頑癮,毒害肝臟,灼傷消化系統,迷惑大腦,使人神智不清,甚至錯亂發狂。
至於米飯,它以大米蒸煮而成,除了能給飯餐提供熱量,附帶的營養也並不高。但它一般口感良好,味道甘美。
現今城市人只知道吃米飯,多半不知道這大米的所從來。原來從稻穀到精米,要經過多重的加工程序,去掉營養含量最豐富的皮層和胚芽,而剩下幾乎只有澱粉和蛋白的胚乳體。
稻子屬禾本科植物,子實為穎果,外面有帶芒刺的外殼,就叫穎。礱米程序把穎殼去掉,剩下帶皮層和胚芽的種子,這就是糙米。糙米再經過三四道的碾米程序,去掉皮層,同時也除去胚芽,剩下雪白的胚乳體,就是大米。而其中去掉的皮層和胚芽,卻是稻實最富營養的部分。
現今越來越多的人們,為了攝取寶貴的營養,寧棄精米,改吃烹煮較為費時,而又沒那麼好吃的糙米。
大米雖然營養不高,食用起來卻很方便,它易於水解,無須長時間烹煮。 把大米放進電飯鍋裏,注水,摁一下開關,大約半小時之後就能吃了。這時只要瓷碗一個,竹筷兩根,小菜半盤,就能吃得朵頤大快,心花怒放。當然,這得有兩個前提,就是必先肚子餓了,而小菜亦甚可口。
烹煮大米飯需時短,耗熱少,排碳自然也就低了。 但是大米來自稻子,而水稻田的人工生態系統產生大量甲烷,這卻是要比二氧化碳厲害得多的溫室氣體。現今人們吃飯,大可不必惦記著「粒粒皆辛苦」的原始農作經營,卻當想及碳排放貽害大氣的問題。 倘若地球升溫不能遏止,終要毀於一旦,縱然此生拼得錦衣玉食,子孫昌盛,一切還將徒然。
大米,這是粵地以外的用語,本地沒有這個叫法,就叫一個「米」字。而精米就叫白米。 大米煮成的米飯,粵語又省掉一個米字,就只叫個「飯」。人們說吃飯,往往非得吃下一頓米飯不算數。這就是說,吃了一大碗麵條,或者一個巨型漢堡,都飽得直撐著了,還只能說是「沒吃過飯」。 由此可見米飯作為主食的「壟斷」地位。
偶爾聽聞有些人說,只有米飯,才能吃飽,此外不管是麵條、麵包、餃子、薄餅,還是別的什麼,都不能解餓。 猜想這只是一種虛幻的感覺,倘若這些人們的尊胃,真的只會把水解後的大米澱粉快速轉化為醣,卻冷淡對待麥麵澱粉,這就該是消化系統的病變了。我看世上雜癘雖多,該還沒有這麼奇怪的病吧。
我對大米雖有偏好,可幸沒有非米飯不可飽的限制,不管吃的什麼,只要能轉化為熱能,都能吃飽,米飯只是其一。
我愛吃米飯,猜想是從小吃習慣了的緣故。小時候大抵因為缺乏營養,飯量特大,冷天偶有一頓吃下四五大碗米飯的壯舉,足堪自嘲為「飯桶」。如今雖然不復當年之勇,卻似乎只屬理性制約,而非胃口真有實際的衰減。倘使佳餚盈桌,高朋滿座,一時忘卻節制的話,倒還是挺能吃的,三四大碗當不成問題,尤其在冷天消耗大量體能之後。因此,為免增肥,聚餐飲宴之類,還以戒絕為宜。
淪為一介野人,野營時我在野地上翻山越野,每天野炊也不過兩頓,一頓大約吃上大米2-3兩吧。一天5兩,約當190克,含熱量675千卡。
大米作為野外生活的口糧,它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便於打包和攜帶,這是因為它顆粒小,含水分少。 要在野外吃上好幾天,一千克就夠了,而所佔背包空間不多,哪個旮旯都能塞進去,不像麵包或麵條那樣難於歸置。
吃著大米飯,還讓我想到了華夏幾千年的稻作歷史和文化,感到和祖宗的距離縮短了。 不過,距離最短的,該說是舌頭和鼻腔黏膜跟米飯之間吧。這些年來,吃飯,我就只知道吃泰國香米,不作他想。偶爾跟親朋在外吃飯,而食肆所用不是香米,我就會有不是味道的感覺。 這香米它奇怪,跟別的大米很不一樣,就有那麼一股暗香,此香雖然裊弱,卻能叫人吃著過癮,吃後上癮。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不知是否也跟漢土佛家一樣,有所謂「戒五葷」,主張不吃、少吃帶強烈氣味、能促進食慾的蔬菜?香米作為主食,其香雖則淡薄,畢竟能增進胃口。而泰國得天獨厚,盛產香米。莫非該國僧俗深諳此中道理,乃把香米儘量出口,以免產生太多肥僧? 說笑罷了。佛門僧俗海量汪涵,當不會見怪。
咱這漢語辭海浩瀚,又有近義成語曰「酒囊飯袋」。 此詞雅馴多了。 囊、袋者,包子也。這個「包子」不光盛飯,還能裝酒,看似格調略高,倘若裝的竟是天價的上國優區古窖名釀,且能以「海量」裝之,被罵者大可不必引以為恥。
一般的酒,其核心成分除了水,便是酒精。酒精沒有營養價值,只能提供熱量,且有速效,無須消化,即時代謝,直接吸收,隨飲即熱。但它能致頑癮,毒害肝臟,灼傷消化系統,迷惑大腦,使人神智不清,甚至錯亂發狂。
至於米飯,它以大米蒸煮而成,除了能給飯餐提供熱量,附帶的營養也並不高。但它一般口感良好,味道甘美。
現今城市人只知道吃米飯,多半不知道這大米的所從來。原來從稻穀到精米,要經過多重的加工程序,去掉營養含量最豐富的皮層和胚芽,而剩下幾乎只有澱粉和蛋白的胚乳體。
稻子屬禾本科植物,子實為穎果,外面有帶芒刺的外殼,就叫穎。礱米程序把穎殼去掉,剩下帶皮層和胚芽的種子,這就是糙米。糙米再經過三四道的碾米程序,去掉皮層,同時也除去胚芽,剩下雪白的胚乳體,就是大米。而其中去掉的皮層和胚芽,卻是稻實最富營養的部分。
現今越來越多的人們,為了攝取寶貴的營養,寧棄精米,改吃烹煮較為費時,而又沒那麼好吃的糙米。
大米雖然營養不高,食用起來卻很方便,它易於水解,無須長時間烹煮。 把大米放進電飯鍋裏,注水,摁一下開關,大約半小時之後就能吃了。這時只要瓷碗一個,竹筷兩根,小菜半盤,就能吃得朵頤大快,心花怒放。當然,這得有兩個前提,就是必先肚子餓了,而小菜亦甚可口。
烹煮大米飯需時短,耗熱少,排碳自然也就低了。 但是大米來自稻子,而水稻田的人工生態系統產生大量甲烷,這卻是要比二氧化碳厲害得多的溫室氣體。現今人們吃飯,大可不必惦記著「粒粒皆辛苦」的原始農作經營,卻當想及碳排放貽害大氣的問題。 倘若地球升溫不能遏止,終要毀於一旦,縱然此生拼得錦衣玉食,子孫昌盛,一切還將徒然。
大米,這是粵地以外的用語,本地沒有這個叫法,就叫一個「米」字。而精米就叫白米。 大米煮成的米飯,粵語又省掉一個米字,就只叫個「飯」。人們說吃飯,往往非得吃下一頓米飯不算數。這就是說,吃了一大碗麵條,或者一個巨型漢堡,都飽得直撐著了,還只能說是「沒吃過飯」。 由此可見米飯作為主食的「壟斷」地位。
偶爾聽聞有些人說,只有米飯,才能吃飽,此外不管是麵條、麵包、餃子、薄餅,還是別的什麼,都不能解餓。 猜想這只是一種虛幻的感覺,倘若這些人們的尊胃,真的只會把水解後的大米澱粉快速轉化為醣,卻冷淡對待麥麵澱粉,這就該是消化系統的病變了。我看世上雜癘雖多,該還沒有這麼奇怪的病吧。
我對大米雖有偏好,可幸沒有非米飯不可飽的限制,不管吃的什麼,只要能轉化為熱能,都能吃飽,米飯只是其一。
我愛吃米飯,猜想是從小吃習慣了的緣故。小時候大抵因為缺乏營養,飯量特大,冷天偶有一頓吃下四五大碗米飯的壯舉,足堪自嘲為「飯桶」。如今雖然不復當年之勇,卻似乎只屬理性制約,而非胃口真有實際的衰減。倘使佳餚盈桌,高朋滿座,一時忘卻節制的話,倒還是挺能吃的,三四大碗當不成問題,尤其在冷天消耗大量體能之後。因此,為免增肥,聚餐飲宴之類,還以戒絕為宜。
淪為一介野人,野營時我在野地上翻山越野,每天野炊也不過兩頓,一頓大約吃上大米2-3兩吧。一天5兩,約當190克,含熱量675千卡。
大米作為野外生活的口糧,它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便於打包和攜帶,這是因為它顆粒小,含水分少。 要在野外吃上好幾天,一千克就夠了,而所佔背包空間不多,哪個旮旯都能塞進去,不像麵包或麵條那樣難於歸置。
吃著大米飯,還讓我想到了華夏幾千年的稻作歷史和文化,感到和祖宗的距離縮短了。 不過,距離最短的,該說是舌頭和鼻腔黏膜跟米飯之間吧。這些年來,吃飯,我就只知道吃泰國香米,不作他想。偶爾跟親朋在外吃飯,而食肆所用不是香米,我就會有不是味道的感覺。 這香米它奇怪,跟別的大米很不一樣,就有那麼一股暗香,此香雖然裊弱,卻能叫人吃著過癮,吃後上癮。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不知是否也跟漢土佛家一樣,有所謂「戒五葷」,主張不吃、少吃帶強烈氣味、能促進食慾的蔬菜?香米作為主食,其香雖則淡薄,畢竟能增進胃口。而泰國得天獨厚,盛產香米。莫非該國僧俗深諳此中道理,乃把香米儘量出口,以免產生太多肥僧? 說笑罷了。佛門僧俗海量汪涵,當不會見怪。
2010/01/09
野地過節瑣記
對於我這野人,「平安夜」還以投身荒野為宜。 來到了營地,天黑已久,時在亥初。安然夜抵營地,堪云應景,可不這正是「平安夜」!
時值上弦前夕,晴空一片,朗月西斜,而中天銀河星光熠熠,絲毫不為明亮的半月所懾。但天氣預報說週末要下雨轉冷,這就必然吹掉不少人們籌備已久的節期露營計劃了。荒郊營地或可因而多得幾天大自然本有的清靜,誰曰不宜?
下雨或是兩三天以後的事,這時卻風平露重,帳篷沒搭起來,已然濕漉漉的,宛若淋過小雨。
晚飯時已屆深夜。遠眺長灘,略見浪濤如帛,沙灘上和灘旁的幾處熱門營區漆黑一片,未有半點燈火。遠近岡巒隱約,林裏孤鴞細啼。這方圓百頃野地的寧謐,看來此夜唯我獨享。
無風無雨,一夜平安。聖誕日天色雖仍晴朗,但蔚藍漸褪而雲霾漸厚,視野模糊,遠景朦朧,眺望起來,甚覺無趣。由於頂篷沒有特別繃緊,夜來兜聚露水一漥,如非篷面不夠乾淨,用來洗臉倒也不錯。旱季山澗潺湲不竭,夜露必當貢獻良多。
午前去賞楓。那片小楓林紅得不如去年燦爛了。莫非今年天氣比去年又暖和了些?小寒都快到了,不少葉子竟還是綠的呢!然而樹梢上已近乎光禿,殘缺的葉片也不少,甚是難看,顯然這是颱風的「功德」。
山下500米外的一處熱門營區,下午來人了,搭起了兩頂帳篷,總算給這長灘略作假日的裝點。晚上又添兩處燈火,庶幾不叫土地公他大老爺把這異教節日過得太寂寞。
午夜風起,不得已而撤掉頂篷,為求安睡。翌日早上風勢稍緩,又頑固地把頂篷支起來,目的當然不是要遮太陽了,哪還有太陽可遮!卻是不願意看到頭頂上一片沉沉的陰晦。到了下午,這討厭的疾風卻又來了,還得再撤。
撤掉頂篷,到毗鄰海灣去走一圈。去年聖誕節那裏帳篷星羅棋布,營者逾百,熱鬧喧嘩;今天卻只有兩營三帳,好不冷清。其中一營正在收拾,餘下一帳人丁單薄,猜想晚一些也將拔營歸去,不會甘於獨守空灣,寂寞一宵。
傍晚回營,風停了,於是不厭其煩,把個頂篷再搭一次;可是搭後不多久,風又起了,連忙再撤。如是者搭了撤掉,撤了又搭,已經三回。 野營確是再麻煩不過的事!難怪智者多不為。
夜來這風可不是吹的,確是真材實料,它狠狠地刮呢!僅聽它打近處短岡上呼嘯掠過,心裏難免就要發著點毛。幸而它刮的可是個大北風,而我的營地剛好在陡峭的南坡上,偌大一座靠山把它給擋了,其效顯著。儘管這樣,那些衰減過半的二手迴風,還是不時折轉過來,把我的帳篷搖撼幾下,大抵徹夜不息。
一覺醒來,二手迴風沒了,吹的卻是從海上長驅直進的東風。這東風雖不算個大風,但也不小。反正我乾脆不要再搭頂篷了,這就不必在乎它的大小。太陽真的再也出不來了,灰雲漸厚而陰霾越重,但卻沒有半點山雨欲來的表象。
下午正要煮飯,這沒說不來的雨,果然就來掉點了,小得很,像斷絲,如毫末。 還以為它不過是意思意思罷了,未必能成氣候,畢竟時令已在冬至小寒之間了嘛,這雨哪能認真地下!原來它開初確是很小,漸漸地竟使勁地下了,全然不像鬧著玩,有一陣子竟掉些豆子大的雨點,打得帳篷滴滴答答,有些吵耳。此來沒帶有效雨具,眼看今天回不了城了,這淋著冷雨疾走兩個小時山徑的能耐,確實我還沒有練就。於是決定在山裏多待一個晚上,不做落湯雞,免吃眼前虧。
到了四點鐘,風也來了。這可是勁風! 怎麼也料想不到,這頂略可耐風的帳篷,熬過了今年夏秋的風雨,到了12月底,還得接受年終的考驗!
沒轍!雨你儘著下吧。我且帳裏歇著,先聽個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把那些優美的旋律,放聲哼個痛快:d-d-df#dBA-AF#Adf#a-af#dAf#e-e-e-……
這雨下不到五點鐘就停了,視野竟由原來的溟濛一片,變得清晰異常。這景象似很陌生,顯得有點虛幻。空氣更是久違的清新,吸進胸膛叫人感到舒適愉快。
可是到了六點前後,山雨復來。這一回可是一氣呵成,徹夜幾無停頓,淅淅瀝瀝一直下到了翌晨五點鐘,氣溫隨之由原來的10度降到了8度,是年底以來經歷的最低紀錄了。
在這風雨交加的夜晚,窄小的帳篷裏已然堆滿了東西的窄小「門廳」,卻還得兼作廚房之用,好燒水、烹羹、煮飯。我忽爾有所聯想,想到了毫不相關的魯迅名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天亮之後沒再下雨了,遠景卻又回復舊觀,海天無垠,靉靆溟濛,渾然一片,叫人看著難受;謂之不忍卒睹,大抵未算過貶!
聖誕節到野地上去迎風接雨,算是過得充實,媲美聲色飲食的典型外遊。雖則連日天色暗晦,視野不佳,又被風雨延宕了大半天,方能乾身回城,但所得樂趣,差強人意了。
既然把這神聖節日過好了,除夕不妨又出去,再接再厲。天色連日不好,元旦看不到日出了,而預報又說週末要下雨。我偏不信邪,依舊不帶雨衣、雨傘。不過這次不住海景半坡了,反正無望觀日,就改入深谷幽林吧。倘若疾風又來助興,由於「林深不知處」,大抵找不上門來,未足為患,庶幾無須撤去頂篷。縱或再下幾場冷雨,有頂篷在,就不必終日蟄伏帳中。
當然,叢林深處能避風,這是它的好處。但壞處可不少,一是全然沒有景觀,有的只是潮濕的環境和陰森的氣氛,還有各種並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和蟲子,比如前所未見的、10度低溫竟還飛出來叮人的耐寒蚊子;二是整天幾無日照,因而地上並不長草,只有枯葉、幼樹,和含有過飽和腐植質的泥土;三是空間狹小,不如草坪寬敞。
除夕夜正值農曆的十六,林中觀月,透過婆娑樹冠的空隙,倒也另有一番風味。可是雲天不放晴,看到月色的機會就很低了。然而儘管很低,卻也並非沒有。大約十點半,已到中天的明月總算露臉了,月光把樹冠投影在頂篷上,斑駁可愛。可惜為時很短,大略不到半小時。
此夜雖然漫天層雲,卻又並不下雨。可是兩天之後,到了星期六,雨就真個來了。這一帶是降雨特多的山林地區,雨下起來也格外認真,可說「一絲不茍」。這一天下的是夜雨,嘩啦啦的徹夜下個不停,要比上星期天的還大一些,也下得更久。雖然沒有帶來10度以下的低溫,畢竟是寒雨,大抵天氣預報早把絕大多數打算出來露營的人們,都嚇唬得畏葸不出,欣然居家了。我說這雨真該謝,它除了滋潤大地生態,還讓可愛的野地少受一些污染和破壞。
第二天雨過而天不清,多半的時間雲霾依然厚密。不過,這於我沒什麼關係,我又去爬山。這新年的頭幾天,我爬了三座小山,走了好些崎嶇的野徑和一條山澗,兩條腿算是沒有藉天氣不佳而偷懶,一個肚皮也沒有藉天涼而多吃東西。野營的最大意義,當在於此。而其中秘訣,在於多帶不能吃的東西,以免整天窩在營地,就知道填著口腹的慾壑。
遊人罕至的山上,已見零星初開的吊鐘花,元旦日就綻放了,似乎比往年又早了一些。正如10度還出來叮人的耐寒的蚊子,在我印象之中,這也是前所未見的。花苞裏的骨朵卻好像沒有往年的多。但願這都只是個人片面的觀感,而非真是氣候畸變所致。
時值上弦前夕,晴空一片,朗月西斜,而中天銀河星光熠熠,絲毫不為明亮的半月所懾。但天氣預報說週末要下雨轉冷,這就必然吹掉不少人們籌備已久的節期露營計劃了。荒郊營地或可因而多得幾天大自然本有的清靜,誰曰不宜?
下雨或是兩三天以後的事,這時卻風平露重,帳篷沒搭起來,已然濕漉漉的,宛若淋過小雨。
晚飯時已屆深夜。遠眺長灘,略見浪濤如帛,沙灘上和灘旁的幾處熱門營區漆黑一片,未有半點燈火。遠近岡巒隱約,林裏孤鴞細啼。這方圓百頃野地的寧謐,看來此夜唯我獨享。
無風無雨,一夜平安。聖誕日天色雖仍晴朗,但蔚藍漸褪而雲霾漸厚,視野模糊,遠景朦朧,眺望起來,甚覺無趣。由於頂篷沒有特別繃緊,夜來兜聚露水一漥,如非篷面不夠乾淨,用來洗臉倒也不錯。旱季山澗潺湲不竭,夜露必當貢獻良多。
午前去賞楓。那片小楓林紅得不如去年燦爛了。莫非今年天氣比去年又暖和了些?小寒都快到了,不少葉子竟還是綠的呢!然而樹梢上已近乎光禿,殘缺的葉片也不少,甚是難看,顯然這是颱風的「功德」。
山下500米外的一處熱門營區,下午來人了,搭起了兩頂帳篷,總算給這長灘略作假日的裝點。晚上又添兩處燈火,庶幾不叫土地公他大老爺把這異教節日過得太寂寞。
午夜風起,不得已而撤掉頂篷,為求安睡。翌日早上風勢稍緩,又頑固地把頂篷支起來,目的當然不是要遮太陽了,哪還有太陽可遮!卻是不願意看到頭頂上一片沉沉的陰晦。到了下午,這討厭的疾風卻又來了,還得再撤。
撤掉頂篷,到毗鄰海灣去走一圈。去年聖誕節那裏帳篷星羅棋布,營者逾百,熱鬧喧嘩;今天卻只有兩營三帳,好不冷清。其中一營正在收拾,餘下一帳人丁單薄,猜想晚一些也將拔營歸去,不會甘於獨守空灣,寂寞一宵。
傍晚回營,風停了,於是不厭其煩,把個頂篷再搭一次;可是搭後不多久,風又起了,連忙再撤。如是者搭了撤掉,撤了又搭,已經三回。 野營確是再麻煩不過的事!難怪智者多不為。
夜來這風可不是吹的,確是真材實料,它狠狠地刮呢!僅聽它打近處短岡上呼嘯掠過,心裏難免就要發著點毛。幸而它刮的可是個大北風,而我的營地剛好在陡峭的南坡上,偌大一座靠山把它給擋了,其效顯著。儘管這樣,那些衰減過半的二手迴風,還是不時折轉過來,把我的帳篷搖撼幾下,大抵徹夜不息。
一覺醒來,二手迴風沒了,吹的卻是從海上長驅直進的東風。這東風雖不算個大風,但也不小。反正我乾脆不要再搭頂篷了,這就不必在乎它的大小。太陽真的再也出不來了,灰雲漸厚而陰霾越重,但卻沒有半點山雨欲來的表象。
下午正要煮飯,這沒說不來的雨,果然就來掉點了,小得很,像斷絲,如毫末。 還以為它不過是意思意思罷了,未必能成氣候,畢竟時令已在冬至小寒之間了嘛,這雨哪能認真地下!原來它開初確是很小,漸漸地竟使勁地下了,全然不像鬧著玩,有一陣子竟掉些豆子大的雨點,打得帳篷滴滴答答,有些吵耳。此來沒帶有效雨具,眼看今天回不了城了,這淋著冷雨疾走兩個小時山徑的能耐,確實我還沒有練就。於是決定在山裏多待一個晚上,不做落湯雞,免吃眼前虧。
到了四點鐘,風也來了。這可是勁風! 怎麼也料想不到,這頂略可耐風的帳篷,熬過了今年夏秋的風雨,到了12月底,還得接受年終的考驗!
沒轍!雨你儘著下吧。我且帳裏歇著,先聽個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把那些優美的旋律,放聲哼個痛快:d-d-df#dBA-AF#Adf#a-af#dAf#e-e-e-……
這雨下不到五點鐘就停了,視野竟由原來的溟濛一片,變得清晰異常。這景象似很陌生,顯得有點虛幻。空氣更是久違的清新,吸進胸膛叫人感到舒適愉快。
可是到了六點前後,山雨復來。這一回可是一氣呵成,徹夜幾無停頓,淅淅瀝瀝一直下到了翌晨五點鐘,氣溫隨之由原來的10度降到了8度,是年底以來經歷的最低紀錄了。
在這風雨交加的夜晚,窄小的帳篷裏已然堆滿了東西的窄小「門廳」,卻還得兼作廚房之用,好燒水、烹羹、煮飯。我忽爾有所聯想,想到了毫不相關的魯迅名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天亮之後沒再下雨了,遠景卻又回復舊觀,海天無垠,靉靆溟濛,渾然一片,叫人看著難受;謂之不忍卒睹,大抵未算過貶!
聖誕節到野地上去迎風接雨,算是過得充實,媲美聲色飲食的典型外遊。雖則連日天色暗晦,視野不佳,又被風雨延宕了大半天,方能乾身回城,但所得樂趣,差強人意了。
既然把這神聖節日過好了,除夕不妨又出去,再接再厲。天色連日不好,元旦看不到日出了,而預報又說週末要下雨。我偏不信邪,依舊不帶雨衣、雨傘。不過這次不住海景半坡了,反正無望觀日,就改入深谷幽林吧。倘若疾風又來助興,由於「林深不知處」,大抵找不上門來,未足為患,庶幾無須撤去頂篷。縱或再下幾場冷雨,有頂篷在,就不必終日蟄伏帳中。
當然,叢林深處能避風,這是它的好處。但壞處可不少,一是全然沒有景觀,有的只是潮濕的環境和陰森的氣氛,還有各種並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和蟲子,比如前所未見的、10度低溫竟還飛出來叮人的耐寒蚊子;二是整天幾無日照,因而地上並不長草,只有枯葉、幼樹,和含有過飽和腐植質的泥土;三是空間狹小,不如草坪寬敞。
除夕夜正值農曆的十六,林中觀月,透過婆娑樹冠的空隙,倒也另有一番風味。可是雲天不放晴,看到月色的機會就很低了。然而儘管很低,卻也並非沒有。大約十點半,已到中天的明月總算露臉了,月光把樹冠投影在頂篷上,斑駁可愛。可惜為時很短,大略不到半小時。
此夜雖然漫天層雲,卻又並不下雨。可是兩天之後,到了星期六,雨就真個來了。這一帶是降雨特多的山林地區,雨下起來也格外認真,可說「一絲不茍」。這一天下的是夜雨,嘩啦啦的徹夜下個不停,要比上星期天的還大一些,也下得更久。雖然沒有帶來10度以下的低溫,畢竟是寒雨,大抵天氣預報早把絕大多數打算出來露營的人們,都嚇唬得畏葸不出,欣然居家了。我說這雨真該謝,它除了滋潤大地生態,還讓可愛的野地少受一些污染和破壞。
第二天雨過而天不清,多半的時間雲霾依然厚密。不過,這於我沒什麼關係,我又去爬山。這新年的頭幾天,我爬了三座小山,走了好些崎嶇的野徑和一條山澗,兩條腿算是沒有藉天氣不佳而偷懶,一個肚皮也沒有藉天涼而多吃東西。野營的最大意義,當在於此。而其中秘訣,在於多帶不能吃的東西,以免整天窩在營地,就知道填著口腹的慾壑。
遊人罕至的山上,已見零星初開的吊鐘花,元旦日就綻放了,似乎比往年又早了一些。正如10度還出來叮人的耐寒的蚊子,在我印象之中,這也是前所未見的。花苞裏的骨朵卻好像沒有往年的多。但願這都只是個人片面的觀感,而非真是氣候畸變所致。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