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2

我愛燉雞蛋

從來並不怎麼喜歡吃雞蛋,因為覺得它太清淡,沒有什麼味道。可是每當要到野外去呆上好幾天的時候,往往就少不了帶去幾個,因為雞蛋體積小,卻含豐富的營養,烹煮起來又方便,並且很便宜。際此肉價急速飛升的大時代,歸入肉類的雞蛋,到雜貨店去買,相當大的,達到65克,才港幣一塊錢一個。

雖然此物便宜,而營養豐富,烹煮容易,可是美中不足,它的膽固醇含量卻甚高,每顆雞蛋達到200多毫克,很多營養專家認為不宜多吃。這似乎有點可惜。

可惜固然矣。但是,倘叫這再便宜不過的雞蛋,吃起來竟像雞肉、別的肉類和魚蝦那麼鮮美,那可不得了耶!因為人們準會把膽固醇的顧慮拋諸腦後,天天吃個一打、兩打!那麼一來,對心臟和血管的危害可就大了。因都市人的過度吃喝、四體不勤而帶疾長壽,已然蓬勃興旺的醫療和製藥產業,就要比現在倍加蓬勃興旺了!

還好此物並非特別好吃,不管是小火慢煎,或配以蔥、蒜、椒、菰什麼的,猛火快炒,或傾入沸湯浮面汆之,或做稠羹,還是連殼熬至嫩熟,總也不過爾爾。這雞蛋的味道遠遠不如雞肉,讓我從來不思貪嘴多吃。

我無美食鑑賞的高階歷練,味蕾敏度甚低,就連這雞蛋的有機無機、籠養放養、素食雜食、國產洋產,竟都一概吃不出來。若以這麼個不入流的口味,硬要去品評雞蛋,就只能主觀地說,一般烹調之下,它的味道確實僅屬平平而已。

然而奇怪,如若烹之有善法,它卻又能成為美食。這所謂善法,只有一種,就是隔水緩燉。我認為,以雞蛋為主食材而唯一可做的美食,就只有燉雞蛋了。

燉雞蛋可以無須放任何配料,只消擱點鹽,就能甘香可口。如撒少許蔥花,加點香油、或煎熟了的花生油,則僅此一味,就足以下飯而有餘了。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加糖以作甜食。倘不必考慮對膽固醇和糖分的顧慮,一口氣或能吃上三碗,非撐得連兩頓飯都免了不可!

這燉出來的雞蛋,蛋黃和蛋白融為一體,而蛋黃那微薄的獨特暗香,跟摻水蛋白的嫩滑,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勺一勺往嘴裏送,讓嗅覺系統協同細細「賞味」,真的不賴!一碗實在太少!

不過這燉雞蛋雖然好吃,卻不易做得完美。這平凡的雞蛋,燉法竟然頗有講究。燉時稍微鬆懈,就要弄砸。火力稍猛了些,而略微燉過了時,瞬間它就會老,水分氣化釋出,形成氣泡,吃起來口感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燉砸了的雞蛋,簡直味同嚼蠟!

另外,如果忘了放鹽,對水較多的蛋液就會凝固不全,甚至完全不凝固,蛋黃裏的脂肪,還會跟蛋白分離,「逃逸」出來,浮在上面自成一片。

經過多年來的多番失敗,卻又不甘失敗而重復嘗試,我總算摸索出來一個十拿九穩的做法,可以隨時吃上嫩滑可口的「雞蛋腦」了。

通常我每做一次,都是三碗(碗容積大約300毫升),每次用雞蛋三個或四個,得視雞蛋的大小和蛋白的稠度,也就是雞蛋的質量。加鹽和糖之後,使勁攪成均勻的蛋漿,大約花一分鐘吧;然後摻水而成三碗稀薄的蛋液,水沸之後進鍋;鍋水水面約及碗高的三分之二,以鍋水微微沸騰時不至濺越碗緣為準;鍋蓋並不蓋緊,特意留一道縫,好讓蒸氣溢出,避免蛋漿表面被過熱的蒸氣「強蒸」,而迅速熟透、變老。是所以謂之燉,而不叫做蒸。

蛋漿進鍋之後,以文火燉約25分鐘就好。熄火之後蓋緊鍋蓋,原鍋慢慢放涼,然後再予冰鎮,我覺得尤其好吃。用保鮮膜把碗口封好,冰箱裏放上好幾天,都能保持美味。

燉雞蛋的做法其實甚多,差異也很大,但殊途同歸,無非要做出嫩滑如豆腐腦的「雞蛋腦」。有的做法乾脆不叫燉了,索性用猛火蒸之,此法快捷,只消幾分鐘就可以上桌了!但是每隔片刻,得揭開鍋蓋,排出一團高溫的蒸氣。而火力和時間都甚難掌握,允許的誤差極小,但又無法計算精準,非常容易功敗垂成,有點須靠運氣,蒸起來難免「提心吊膽」。

用文火緩燉的好處,就是即使多燉一兩分鐘,都不會瞬間就老了。燉的過程也輕鬆,不必老惦記著頻揭鍋蓋排蒸氣。


補誌:
燉雞蛋如果不擱鹽,蛋漿凝固不起來,確實有點不好看;可如果燉足了時間,蛋漿已然嫩熟,形成糊狀,卻還是很好吃的。冰鎮之後摻入牛奶,再攪勻至跟奶酪似的,那是可口極了,絕對堪稱美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