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3

晉商古宅

中國之大,真是無所不有。在貧山瘠水的黃土高原上面的一個村莊,竟有佔地接近一公頃、大小房舍300多間、圍牆高逾10米、儼然一座小城的民間大宅院!

這是說的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喬家堡的「在中堂」,現在一般叫作「喬家大院」。

「入院」之前,在小街上看到有毛澤東半身瓷像和「忠字」瓷座出售。一同擺放的不是《毛主席語錄》紅小本,卻是一毛不拔的鑄公雞、仿出土文物的四足方鼎,還有一尊沒有寺廟的小菩薩。我不禁緬想,昔年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統帥、偉大舵手曾把宗教誤判為「精神鴉片」,既是無神論者,大抵不會樂意與菩薩為伍吧。現如今,時移世易,人雖躺在玻璃棺裏讓人民瞻仰,彩照瓷座卻可跟菩薩鑄像一攤展售,而似乎無傷大雅,不損國體。畢竟中國是真的比前進步多了。

隨團隊走進了喬家大院,真不得了!可不這還沒到旅遊旺季嗎?何竟已是遊人如織,幾至摩肩接踵!

這典型北方建築風格的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此後經過數度增修、擴建,到了民國初年,終於發展成為今天所見的龐大建築群。往後雖然經歷1937年日本侵略軍的佔領,和1966年「紅衛兵小將」的「造反」,建築群都僥倖逃過災劫,得保完好。

據說現今喬家後人散居京、津等地和海外。大宅院由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開放給遊人參觀。

1991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就在院中拍攝,間接把這晉中大宅介紹到海內外,吸引大量慕名而來的遊客。

大院於2001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中央電視台播出同名電視連續劇,講的清朝咸豐、光緒年間大院主人喬致庸及家族的故事,間接給這個旅遊景區做了進一步的推廣宣傳。當然這電影拍的只是「演義」,並非家族「正史」。

我這遠居南海邊陲的鄉巴佬,固然不知道中央電視台的這套連續劇,連那齣張藝謀的名片《大紅燈籠》都沒看過,竟就憨然入晉!來前只知道山西有煤炭、有五台山、有北嶽、有懸空寺、有雲岡石窟、有應縣木塔……卻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晉商大宅!

原來除了這喬家大院,祁縣境內別的巨賈大宅還多著呢!而尤以尚未完全「開發」的渠家大院至為碩大無朋,這個建築群包括大院十幾處、房屋千餘間,覆蓋的土地面積達到3公頃。

祁縣西南70多公里的靈石縣,有個王家大院,更大得無與倫比了,佔地20多公頃,當北京紫禁城的三分之一而有餘!嗬,這黃土地上的晉商,可真不是鬧著玩的!

可我納悶,中國之大,天朝之盛,富商固多,何以唯獨這黃土高原上的晉商,能修建這樣的龐然大宅?這當然不是一種偶然的現象,卻是在中國農業社會特有的條件之下,「官商壟斷經濟」養殖出來的特殊產物。

今天的山西,是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此來在太原所見的街頭景致,一幕幕儘在說明,這省會並不富裕,跟只有3小時車程以外的北京,實在相差甚遠!

但回溯清朝,山西卻是個富省。當年此省之富,自然不是因為它的黃土高原物產豐饒,卻是因為它有晉商。但是省富而民貧。老百姓大都過得十分困苦,尤其是農民,禁受凍餒是生活常態,富的只是官家和商賈。

晉商在明朝時以供應邊防物資起家,同時運送糧食到邊關換取「鹽引」,以經營鹽業,漸漸積累雄厚資金,發展成為巨賈。明末後金政權迅速壯大,晉商功不可沒,正是他們長期往關外輸送物資。當然這也是很能賺錢的買賣。滿清入關前後,以至往後多番用兵,所需軍費龐大,都從他們那裏得到資助,由此可見那個時候晉商已經富可敵國。晉商既有大益於朝廷,朝廷自然知恩圖報,賜予各種有形無形的好處和方便。

清朝道光年間,晉商由於自身商貿運營上的方便,從錢莊的基礎上,發展出名為「票號」的新生產業,經營匯兌業務,客戶或行家可憑一紙票據,「匯通天下」。晉商由此積累比商貿資本更加雄厚、作用更加巨大、影響更加深遠的金融資本。到了晚清時期,喬家大院所在的祁縣,和鄰近的平遙、太谷等地票號林立,實際上是當時的全國金融匯兌中心。

這些晉商資本家的業務不斷增長,金銀財寶堆積如山,當時還沒有私人噴氣飛機、千噸級豪華遊艇、外國海島別墅連護照,那就只能用來在家鄉興建大宅院,以「光前裕後」了。在貧富極度懸殊的社會,治安不穩,時有盜賊,巨富人家確實只有住在高牆厚壁的深院大宅裏,方能感到安全。

這些巨賈財資既盛,各各莫不盡其所能,把宅第越蓋越大、越修越輝煌。當然也得有所忌憚,就是切切不可僭越京師皇家的紫禁城。

俱往已!紫禁城和這些晉商大宅院,在經歷了漫長的輝煌歲月之後,命運的終局大致相若,今天都成了旅遊產業無價的硬件,為國家和人民不斷創造財富,為華夏文明「光前裕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