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久違塔門

營地和敝市廬的直線距離雖然只有29公里,但從山裏回城,得走1.5公里的野蹊和5.5公里的麥徑,坐兩程巴士,再倒鐵路過海;傍晚5點起行出山,晚上10點才得回到敝處。

可是此客哪得懈怠!翌日大清早起個6點,7點出門,8點27分到達馬料水渡船碼頭,趕及坐上了往塔門的離島航船,船開8點30分。

船行不到半小時,到了海中巨礁燈洲附近,船尾突然出現一群白鷺,尾隨航船飛行,彷彿要「品嗅」柴油廢氣的「惡香」。其中幾隻不時飛越航船,似要賣弄天生的飛航本領,把人造機器比下去。這讓我輕易拍得翔鷺的美姿。這十八塊錢的船票,光看這翔鷺,我就說值了!


航船停靠了深涌和荔枝莊兩處碼頭之後,於9點43分抵達塔門洲。

塔門面積僅1.69平方公里,南北長不滿2.5公里,東西最寬處只有大約1公里。敝野客中學時期隨同學首次到此露營,此後多次重來,但活動範圍有限,一直沒有遍遊全島。

此次特意要到茅平山周圍去「勘查」一下,看看是否有合乎敝客標準的可用營地。可惜正如所料,毫無發現,主要是因為沒有水源。


茅平山東面海裏是幾乎只有岩體,而無植被的弓洲。遠望則是大鵬半島的七娘山。


山下海岸的車灣是一處石灘,滿灘堆著大大小小極硬的火成岩石塊,被海浪淘得圓滑。


在非常茂密的灌叢蹊徑往北走了好大一會,前面海裏冒出了赭色的赤洲,看到了大部分,卻未得睹其全豹,但是至此似已前無去路,不擬貿然硬闖。


半晌到了茅平山西麓,遠眺赤門海峽對岸的黃竹角半島,但見赤門海面幾乎完全沒有航船。這昔日相當繁忙的水道,如今竟爾寧靜若此!


走出凸坡,就看到了近岸的海產養殖場,本地謂之「魚排」。現今不少「魚排」提供垂釣、餐飲、燒烤、住宿服務,此處看似單純用以養殖海產。


走下陡坡叢林便到了「魚排」所在的小灣,灣北的小岬角叫孝子角。據說岬角上的一叢巨石,看去像披著喪服的孝子,瞻望對面灣仔半島棺材角上的「棺材」,因而得名。呵呵呵!有這樣的想像力的人倒也真有孝心!


此處的「魚排」規模比較小。不過別覷它小,現今魚價可是與日俱升,漁獲不必很豐盛,就能迅速致富;漁民們多半都陸上置業,淺海生財。


從孝子角走到下圍不過一小時。這一帶雖然沒有特別優美的景緻,倒是能夠發現一點紅葉。這當然不是楓紅了,不知是何種屬,蔓生在村地的灌叢中,紅成一團。看到了這麼點紅葉,倒讓我感到奇怪了,何以整個小島之上,就是連一棵楓香的影子都沒有!


隨到少年時期露營的背風緩坡一帶。大略還記得當年操作氯酸鉀氧化黃磷實驗、而被同學咒罵的地點。朝東望海的向風草坡上蹲著兩三頂帳篷,一雙男女懶洋洋的在帳側坐著,大抵在觀海。


敝客走到了二十多年前偶爾使用的一處零散灌叢側旁的小片營地,只見露兜樹叢越發茂盛了,而幾棵雜樹也長大了許多。


當年設營於此,我倒是有天然水源可用,而不必到公用廁所去打取。那是陡坡下面接近海邊的一處石縫滲泉。不過滲水極弱,水中且活著不少孑孓。可在別無選擇之下,倒也勉堪食用。此水流注到更低處的一個崖邊石穴裏,因偶被高潮時的拍岸洶濤濺注而稍帶鹽分,但是用以洗澡大抵無害於肌膚。


那塊出名的疊石此時無人觀賞了,只除了敝客一人。看來此石穩如泰山,如不發生地震或海嘯,最少還能在那裏危立好幾個世紀而面不改容呢;就怕那位到處塗鴉的「奴」、在百歲壽辰時特別高興,要爬到它的頂上去拿白漆給它毀容!


看過疊石,塔門之遊就到了尾聲,於是回到碼頭去坐船。這一航程沒有白鷺了,但是看到不坐船就無法看到的景物,一是赤徑碼頭和青年旅社的正面,二是蚺蛇尖從狐狸叫「魚排」上面冒出來。


從這個角度看,蚺蛇尖還真儼然一座大山呢!誰承想它海拔才只468米,並且終年無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