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4

聖誕節隨想

耶穌聖誕一如佛誕,不同的宗系有不同的日子。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聖誕節在12月25日,但東正教卻在1月初過節。

耶穌和佛祖聖靈在天,千秋百世以來似乎聽任人間自便,至今未嘗顯靈昭示確實日子,或敕令統一;大抵以為不過是人為曆法上的一個日子,有聖徒確信是這一天,又有善信認定是那一天,不打什麼緊。

反倒是宗系之間不妨考慮謀求共識,為彰正統,以顯神聖。好使「普世歡騰」之類的頌歌,含義更真確。

信的既是同一上主,用的又是同一曆法,並且一同走向全球一體,上主寶誕,固以只有單一神聖日子為是,何必執迷傳統,堅持各自崇拜、分期慶祝?

說笑罷了。教外野人,豈容無狀置喙,說四道三。

香港雖是彈丸小城,卻竟又是國際都會,它的耶穌教會,堂系不少,宗派林立,主要分屬美、英、法、意(梵)等基督大邦,聖誕節吉日當然沿襲羅馬正統,奉用12月25日。

香港華人過聖誕節,無論信教與否,如非家境貧困,大都趕上西方的奢靡消費主義豪潮,以吃喝玩樂為度假方式。不少人到外地去作應景豪華旅遊,縱情行樂,瘋狂購物;有的還盡興一旬,元旦之後才回港上班拼搏。在這神聖的節假期間,享受不嫌豪奢,吃喝毋忌過量。為了享樂,付得起大款,何妨從容海耗資源,積極豪排碳氣。

香港擁有700萬的人口,儘管外遊者眾,留港消費的當也不少。可是香港畢竟不大,沒有幾個真具規模的「泡區」;而今年聖誕節的兩天「公眾假期」和星期天粘連,如果天氣不壞,一兩天之間,有些人們也許就會在城中「泡」得有些膩味了;於是無可無不可地,會到近便的郊野公園去流連半天。這麼一來,必然就要產生大量廢物。

到郊外去的人們一般逗留時間短暫,多半在傍晚之前回到市區,以便好撮一頓;但總要帶去超量的食物和飲品,並遺下大量的簡便容器和包裝物料;甚至吃不了的,也不一定放進兜裏帶著走,一股腦都扔進近便的廢物收集桶裏去了。缺德者或乾脆隨地丟棄。一些野狗、野豬和野牛於是如獲宴請,也都托耶穌聖福,過起節來。

郊外的野牛本來以草為食料,冬季也吃樹葉,近年大抵沾染了人類文明,竟吃上了遊人剩下的加工食物,包括牛肉及其製品。懷孕的母牛對蛋白質有額外的需要,尤其在缺草的冬季,人們扔進垃圾箱裏的食物殘餘,於是成了牠們的補充來源,同時也給牠們帶來各種疾病!

幸而本地沒有淪落荒郊的野馬,否則牠們必定也來分一杯羹。

馬跟聖誕節的關係要比豬、牛密切多了,當年牠可是把個馬槽借出,在酷寒的冬天裏降生的聖嬰耶穌,才得以安然存活。

對於香港這所謂國際都會,馬還跟耶穌另有一種微妙的聯繫:香港賽馬會和天主、基督教會,都是香港慈善事業的主力。二者缺一,香港這貧富懸殊的社會,必然無法維持一天的安定繁榮!

莫非正是這馬有恩於二千年前的救世主,當今卻仍然懂得謙卑、辛勤地在賽場上馳騁,不忘生財「救世」,因而獲得上主的庇祐,不必淪落荒郊,吃人類的垃圾?

想到這裏,不禁悲從中來,自忖我這野人,原來遠不如馬呢! 有一次,到了一處營地,看到廢物堆旁有兩個完整的罐頭,再看沒有生銹,也未過期,就撿來食用了。

慚愧了!我真的不能說,這些完好的罐頭並非垃圾,因為它確實被人扔棄在那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