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探病

很久沒有在「港島徑」上遠足了。這個週末因故不能入山,正好在星期天走它兩三段,到黃竹坑葛量洪醫院,探望我那年邁多病的老舅舅。

舅舅中風之後右臂完全失去功能,行動不便,在老人院裏日子已然難過,病苦入院就更是苦上加苦了。他老人家患哮喘幾十年,肺臟、氣管甚弱,常因感冒或併發炎症入院。

舅舅的病房探病時間在傍晚,我於中午出發正合適,走五六個小時準到了。於是由上環上山,經旭龢道、克頓道、張保仔古道,走到薄扶林。


這裏有我多年來因親人患病而進出過不知多少次的瑪麗醫院。從山上俯瞰,醫院的一棟大樓有如鶴立雞群,固或未算可觀的景致,卻能象徵本地公營醫療系統的成就。一般只能「享受」公營醫療而沒有別的選擇的普羅大眾,不幸患病住院時,或無生命質量可言,甚至徹底喪失個人尊嚴,但性命可得延長。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居於世界前列,瑪麗醫院作為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可說功不可沒。


我母親是在這家醫院把我生下來的,也在這家醫院離開人世。舅舅這次也是先入此院,再被轉到葛量洪醫院,近年來這般折騰,也數不清有多少次了。

走過了瑪麗醫院,又走過了薄扶林水庫,就到了香港仔水庫。沿途沒有什麼可觀的景致了,有的是山下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包括李氏巨製「數碼港貝沙灣」。此「灣」我印象深刻,不是因為它是至今爭議不息的李氏巨製,也不是因為我說普通話,把它聽成了「漱馬崗被殺剜」,卻是因為兒時曾住在附近的鋼線灣村,隨母親在這一帶的山坡打過柴!

此外,從山上俯瞰,大口環和香港仔都各有一處特色景觀,就是在樓房叢中,嵌著大片墳場。我這所謂特色,不是說的墳場嵌在樓房叢中,這沒有什麼稀奇,而是因為它寸草不生!

黃昏五點,在班納山東側看到了目的地點葛量洪醫院。乍看很近,但卻找不到捷徑下山,得再花大約一個小時,走完了一小段「金夫人馳馬徑」和一大段無趣的車道,才得到達。


這一帶可是很多年沒走,感到有點陌生了。我雖住在香港島,出門花不上半小時,就能走到港島徑上去,但卻從來沒有多大興趣。這港島徑雖在「郊野公園」範圍內,可它在我的心目中,卻沒有達到「郊野」的標準。

此次六個小時的全程,並未看到一個蚊子,別的昆蟲似也甚少,足見有關當局滅蚊成效卓著,乃至殃及無辜的蟲子。這一帶的昆蟲生態這麼薄弱,大概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郊野了。

此行又勾起了我的好些回憶,那些年因為開輛破車,不受公共交通路線和時刻的限制,到處亂躥比較自由,不但重復走遍了港島徑的每一個段落,偶爾還會晚上「出征」,跑到山上,比如那「龍脊」什麼的,直到深宵夜闌,才驅車回家。沒想到近年不開車,光靠兩條腿,卻走得更遠,反倒嫌這港島徑太近便,太遊人如織了。此次一路走來,跟碰面的人們打招呼,或者互相讓路,竟是無數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