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古都楓雪

敝野客時而不野。最近又跟本地的小山細水暫別了好些日子,到區外去略略轉悠了一陣子。這一回不貪多了,僅去蹓躂首都一地,主要是勉強還有一點郊區的京西,於是幾乎天天入山訪林,尋楓覓槭。

北京面積16,000餘平方公里,約當15個香港、或者半個台灣那麼大。若把香港的海域都算陸地,全區面積也只相當於北京的五分之一罷了。可是這片坐落華北大平原北部的都城寶地,由於經歷逾千年的文明洗禮,也即是過度、甚至無度開發,儘管60%以上屬山區,而今已經沒有多少土地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野外了,有的只是退耕、拆遷還林、或者受控開發的森林公園。

敝野客這次在北京住了十餘天,大部分時間在京西郊區流連。本來的即興計劃還要到京北的慕田峪、還有更遠一點的司馬台去走走長城,可惜天氣轉壞,預報未來一兩週展望大不佳,除了陰雨,眼前幾天且有嚴重霧霾,唯有打消原意,縮短旅程。

然而,儘管即興計劃不能十足實現,老天卻予補償,賜給意外驚喜,那是早降初雪,讓我在古都看到楓、雪並呈的景象!

11月6日,北京迎來了今年的初雪;早得很呢,並且場面不算小。

不還在秋天嘛!加之有所謂全球暖化效應,北京的初雪來得越來越晚,這時節楓葉都還沒紅透呢!本來全然沒有賞雪的奢望,以為不過就如天氣預報所說那樣,來一場什麼雨夾雪鬧著玩,弄個滿城髒水泥濘罷了;而這種雨夾雪,非但毫不堪賞,並且對我這個要去遊山、尋楓的野客而言,只能是難堪死了!

預報既說天氣不佳,那天索性稍微睡了些許懶覺。誰知起來撥簾一望,不得了耶,下的竟是中雪,大朵的雪花就在窗前紛飛、飄落!大街上堵著車,車頂都給刷個白淨;對面的小片山坡和坡上的清真寺,正合給我點綴成一幅不錯的窗外雪景,可云堪賞!


窗外氣溫降到了只有1度。這場初雪不知要下到什麼時候。我想此日不宜入山了,也不願意進城,就決定且去北京植物園逛逛,看看可有「霜楓」可尋。一路上斷續下著小雪,車道儘管並不太堵,車流還是相當的慢。可是公交車到了香山腳下,雪也就下得差不多了,正合冒雪遊園。


此來旨在尋楓,沒想到還能逢此早降的瑞雪。這楓、雪並呈的景象,已然難得;更可喜的是,園中處處可見漫步女郎的倩儀,無條件給我充作襯景的模特。女郎們跟這滿樹、滿地金黃的銀杏和橘紅的丹楓葉片,還有皚皚白雪,協同構成了十分美妙、而不可多見的圖景。


這北京植物園實在太大了,我只去了隸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南園,在臥佛寺那邊大老遠的北園得改天再去了。儘管走馬觀花,謹此南園,用一整天的時間也絕對無法逛完,只能選取一些重點園區,比如月季園,好照幾朵漂亮的紅花。月季是北京的市花,這大冷天裏正有不少開花的植株,可惜園藝設計不佳,而不少已經凋謝,加之朵大的又讓一場早雪打壓得垂頭喪氣,可堪觀賞的並不多。


外頭轉悠久了,當然也進溫室去留連半晌,畢竟著實算個冷天;順便也尋個比較暖和的旮旯,停下來吃麵包。這是出門在旅特別加插的午餐。剛吃飽了,一位在某處站了半天,才給一棵草本植物繪製了圖譜的美眉走了過來,自言自語地說冷得手指頭都僵了,要找個地方暖和暖和。我告訴她,那棵繫著幾根紅、黃絲帶的菩提樹下,該是整個溫室最暖之處了。她竟問我怎麼見得。我指著樹下的標示牌,說那是當年尼赫魯送給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禮物,若竟在中國科學院的溫室裏給活活凍死了,必損兩國友誼,甚或要成為一則國際花邊新聞。她不同意,反倒認為標示牌招眼,說這年頭什麼樣的人都有!

確實這偌大的溫室裏供暖顯然不足,極度鏽蝕破損的窗戶無處不是縫隙,只能用絕緣廢料堵塞,以減緩失溫。我照了一幀實況。後來在回港的直通車上讓一個在京教兒童英語的瑞典年輕人看到了,他竟然馬上就說得出來,那是北京植物園的窗戶!


次日去法海寺森林公園,主意還在尋楓,當然也冀望山上能有殘雪。沒進森林,在一處擠滿了唱歌、跳舞、耍各種玩意的大爺和大媽的小園地一側,就已看到楓樹了,但是環境不美,襯景也太差了,並且天色陰晦已甚!隨即爬到法海寺下面的山坡上去,觀看正在吃草的羊群。但見坡上滿佈廢物,這就加倍的不美了!


跳下山坡,給一隻穿著衣褲的寵物犬照了幾幀。女主人輕聲對牠說:「你今天很髒誒!」我想,牠肯定不愛髒,可這北京卻是人的世界,而北京人似乎多不怕髒!不過儘管髒,此犬還倒滑稽可愛。我只顧誇牠乖,忘了提醒牠回家一定要把爪子和肚皮好好洗一洗。


於是上山。不入法海寺了。看逃過革命洗禮而得倖存的古代壁畫要付100大元,太貴了些!山小而路短,無甚景緻,卻竟也頗有一些遊山的人。雖然此日沒再下雪,地上、枯草上、松柏上積聚的雪塊卻還沒有化盡,仍可得賞楓、雪並呈的佳景。


這北方的楓,分類學的對應漢名沿用日本人已經廢棄的叫法,謂之「槭」,台灣國語照本字的本音讀「蹙」,內地強行規範改音「慼」。

近年有所謂「楓、槭之爭」,有人認為這所謂槭acer (maple), 才是真正的楓;而南方的楓香就是楓香liquidamber (sweetgum), 管它叫楓是個大錯。敝野客認為不管是楓,是槭,還是楓香,古人並未清晰、嚴格區分,實際全都看作楓,也都叫作楓,以其葉片秋後變紅,美名丹楓。不過我覺得,就葉形而言,還是這北方楓葉的構形較為優美。


在北京,這楓樹可說隨處可見,連動物園裏都有;可是作為美觀的物候樹種,卻沒有成片成林的栽植,也甚少老齡大樹,更缺乏優美的自然或人工環境予以配襯,因而往往未堪觀賞。大抵吾華古人、尤其是寺僧,對這種物候樹的喜愛遠不如韓國和日本。可是對於松柏,卻愛之彌篤,千年古樹比比皆是。大抵認為它的常綠和長壽,能給人們大吉之兆,因而從來不敢砍伐!楓樹可是歷來未受這樣的優待。


此日所爬森林公園的小山雖小,大抵離城最近,看似相當熱門,甚至有人在山上用石塊和樹榦、樹枝築起了風雨棚。儘管看去不很穩固,此時也沒有風雪,我還是特意進去呆了片刻。如果真的風雪交加,我反倒不敢在裏面停留了。


下午從山上下來,到了「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陳列館」。花不上一小時就參觀完了。沿模式口大街蹓躂,但見雪化之後的那個髒啊,實在太噁心了。一隻眼眶似是塗了藥的大犬走過一灘又一灘黑如墨汁的泥濘之後,到了一戶緊閉的門前台階上,在兩層小塊的地毯上趴下,那四個漆黑的爪子,簡直可堪用作書法的毛筆!


就跟人一樣,可也並非每一隻犬都不畏腌臢,的確也有懂得避免讓爪子沾上髒水污泥的。在一扇滑門前閒坐的一個混種洋犬,爪子就都是乾的。牠大抵不要到台階下面去走動,就那樣坐著觀看街景而心滿意足。


話說這模式口也頗有一些典故。據聞古名磨石口,因為盛產磨石之故;民國時提升格調,更名模式口,以為民居建築群的典範,沿用至今。老舍的《駱駝祥子》就提到此地,情節裏讓祥子被兵丁抓去一段時日之後逃出魔掌,順手牽了三匹來歷不明的駱駝,走路回到城裏;祥子以身處平坦且有駱駝之地,琢磨自己是從磨石口逃出。

這模式口大街雖名大街,其寬彷如胡同,此時正趕上電纜敷設工程,那挖出來的土,有些黑得跟煤炭似的,看來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吧。由於下過雪,周遭泥窪處處,髒得無以復加。不時還有走過的行人以「嚇吐」奇功,增益其噁心之度。

我小心翼翼地走著走著,忽讓一位在道旁拿根鐵管和一個鐵鎚不知要弄啥玩意的居民把我喚住了,竟然請我參觀他的大雜院。我回頭跟他聊了半晌,終於進院去了,但見裏頭除了一間改造得十分現代化、安了玻璃滑門的小屋,滿目盡是非常的古舊和破落;在這位居民指引下,看到的無非都是「十年浩劫」的殘跡。


這位居民又告訴我,現時政府對舊東西的看法跟以前不一樣了,這一區的四合院大抵不會拆遷,現正敷設新電纜以改善供電。他說他們這裏沒有供熱管線,但有每戶每年一萬度、每度一毛錢的廉價供電,以替代集中供熱。我倒認為供熱管線一天不進院,拆遷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別過這位老北京,不多久就走到了大街的另一頭,到了大路口,但見散布著垃圾的山坡上,竟掛著好大一幅「秋色圖」;這是一大片下垂的蔓生植物,紅得相當可觀。


大路口離我住的酒店不遠,用不上半小時就走回去了。洗把臉,喝杯牛奶之後,便又出來坐車入城,到前門、大柵欄一帶的市中心去夜逛步行街。那裏看到的景物可是更紅了,但是絲毫不含半點秋趣,也絕無模式口大雜院所見的古舊風貌!


不過收集廢物的小車設計新穎美觀,謹此一項,就比模式口大街所見的順眼何止百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