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4

「僕人之國」

菲律賓國會在本年2月17日通過了「領海基線法案」,不理會中國的多番交涉,把黃岩島和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劃入了菲律賓領土。 1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緊急召見了菲律賓駐華臨時代辦巴伯,對菲律賓國會的有關舉措,表示強烈不滿,並提出嚴正抗議。

在本地被譽為「跨媒體才子」的一位專欄名作家,就這起中、菲領土爭議,最近在一份英文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遊戲文章,「借用」菲國和她的人民,揶揄北京和香港人,不料捅了馬蜂窩,惹惱了全球的菲律賓人。有關報刊和名作家都只得道歉,但仍無法平息菲律賓人的憤怒。據報道,憤怒的旅港菲律賓人計劃在星期天集會抗議。

引起軒然大波的戲文以「家裏的戰爭」為題,用了庸劣的諷刺口吻,自導自演「大漢大港小人主義」丑角,以「狂熱愛國者」和「主子」的名義自居反派,管菲律賓直呼「僕人之國 (nation of servants)」。 (這裏的「大港」是指的身為香港人而自覺了不起,「小人」指的《論語》裏沒受教化,不知禮、不知死活的所謂小人,而不是香港島堅拿道神婆用鞋底打紙人代客施咒:「打你個小人頭,等你衣食日日憂」的小人。)

文中戲說,他的「家務助理」露伊薩「持有馬尼拉大學的國際政治學位」,「給他洗廁所和擦窗戶,每天工作16小時」。因馬尼拉宣稱擁有南沙群島主權事,這位「主子」將她「召」到跟前,「把地圖掛在牆上,給她嚴厲的一課」。這位「主子」並且警告她:「如果想明年加工資,星期天最好告訴皇后像廣場裏每一個她的同胞,南沙群島整體屬於中國」。

文章開首說,「俄羅斯人上月擊沉了一艘香港貨船,七個船上的中國海員因此喪命。這我們能容忍――列寧和斯大林曾是所有中國人意識形態的良師。日本人在釣魚島上插旗也不是大問題――香港華人喜歡日本動畫、哈囉吉蒂貓、去新宿購物,對卡拉毆剋的晝夜沉迷就不用說了。 誒,且慢,連菲律賓人也要來了?……」

顯而易見,這裏的絃外之音非常清晰,就是要揶揄中國的外交形象和態度。我看,這也是名作家寫這篇文章的核心興致所在。

可是,除了絃外之音,竟還另有雜質,就是赤裸裸的,沒心沒肺的,對家裏的「家務助理」,以及她的祖國和人民的隨意冒犯和輕蔑。 字裏行間清晰地表達了,名作家扮演的這位「主子」嘛,他把「給他洗廁所和擦窗戶,每天工作16小時」的露伊薩視作下人,謂之近似奴婢,當不為過,儘管她「持有馬尼拉大學國際政治學位」。

我好奇到一些菲律賓網站去瀏覽了一下,真不得了!除了這位名作家被罵得體無完膚,我輩作為香港華人,竟也平白承受了此君造孽的後果,因了這個禍端,而無辜同受辱罵,當可謂之與有恥焉!沒沾上「才子」的光,卻沾到了一臉的唾沫!

這些網站上,洋洋灑灑,淋漓盡致,再不入耳的話,都罵出來了。 多的是把這位名作家叫個種族主義者。 我猜,這是錯了。 一般說的種族主義者,都堅信自己所屬民族為優越,從他的措詞用語,看不出這位名作家有這樣的看法。

其中有一個網誌罵得最難聽了,但卻饒有「創意」。作者是一位叫魯非˙庇雅松 Ruffy Biazon 的國會代表,要「以垃圾回敬拋出垃圾的人」。這位議員給名作家想出了10個發表這樣一篇文章的理由,茲節譯如下:

1. 他媽餵他含三聚氰胺的奶……
2. 兒時啃過塗料含鉛的玩具……
3. 長大了,他常吃紙板假肉做餡的包子。
4. 國家本要給他(強制)人工流產,不知怎的,流產工具扯掉了他的半個腦部,他活下來了。
5. 他有心靈創傷。他要加入奧運代表隊,卻被國家拒絕,因他只有半個腦袋,不能辨別左右。
6. 他對菲律賓人懷有敵意,因國際認許,菲律賓人有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可他,儘管在一個英國殖民地受的教育,人們總要一次又一次地問他說什麼,因為他的英語有濃重的中國口音。 因此,為了證明自己是行的,他寫英文。
7. 他對菲律賓女性有無窮的慾念,但卻不斷地被拒絕,因為他有讓人噁心的臉、不能治癒的口臭,和極端的「小器 (原文用詞直截,沒這麼委婉)」。
8. 他嘗試引起注意……
9. 他自己的國家不把他當回事,所以他攻擊菲律賓人,寄望於我們的反應,最終為他可悲 的存在贏取承認。
10. 他小時候曾被欺凌……但從無機會,或甚至沒有勇氣去還擊。……

沒想到,這樣的罵人的話,竟出自一個菲律賓國會議員的網誌,實在有些不堪入耳。 雖是不入耳之言,而字面上被罵者又僅是名作家本人,但就某些「論點」看,私忖確實有一定的普遍意義。這位菲律賓國會議員,乾脆把香港華人和所有中國人一股腦都罵了。 我是以不厭其煩,把它譯抄如上。

香港華人接受不列顛殖民統治逾一個半世紀,在固有儒道佛文化傳統、社會結構、政治現實的協同作用之下,受功利主義的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哺育,形成了同時具有「漢粵小農文化」、「大漢大港小人主義」和不列顛殖民地特色的複雜階級觀念和心理癥結。這些不合時宜的觀念潛移默化地承傳下來,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縈繞不散。

由於現實生存環境不如西方,香港華人對西方先進富裕的國家和國民,往往由衷而盲目地崇拜、嚮往,尤其是英、美、加等英語國家;對落後貧窮的地區,就打心眼裏鄙夷,其感情是非理性的,其表現往往有若條件反射而並不自覺,相應的價值觀是那麼根深柢固。

這位名作家曾承教化於聯合王國,受過不列顛精神的薰陶,理應懂得尊重他人、他族和他國,竟爾發此「輕桑蔑槐」的戲文,毫不在意、毫不掩飾地,輕蔑了他自己確實也是真心瞧不起,而又不敢承認的所謂「僕人之國」,贏得辱罵之後仍大惑不解,當是這種「大漢大港小人主義」精神在潛意識、甚至在意識裏作祟的結果。

這輕蔑和辱罵的「禮數往來」,不過是一池春水被歪風吹皺了,本來跟我毫不相干,但卻引起了我的又一番深沉的反思。

那是前兩天的事了。當時略作反思之後,時屆深夜,我擰開了收音機,特意要聽聽這位名作家主持的電台「清談」節目。 聽著聽著,卻再沒有關於冒犯、輕蔑哪個國家、民族的話題,談的卻是年前跳樓自殺的歌影雙棲男藝人。對於這位藝人,名作家似乎對他甚為欣賞。看來,他的目中無人,也並非無緣無故,隨處放矢的。他瞧不起13萬旅港的菲律賓「家務助理」,除了基於甚低的工資數值,或會另有別的原因,這裏不作揣測。但我看上面譯引的菲律賓國會代表所擬的10點,也許多半不符事實。

人要瞧不起別人,往往不需要很多特別的理由,只要大致無知,充分愚昧,也就已經很足夠了。

名作家的「清談」,還說到了男藝人的那種「不入耳之歡」,正好襯托菲律賓國會代表的「不入耳之言」了。 一位節目搭檔提及,那位男藝人是個雙性戀者,也提到這位名作家跟那位男藝人有類似的教育背景,二人都在英國讀過書。

我隨意瞎猜:倘使那位男藝人沒去英國留學,而是去的菲律賓,其「藝」再高,大概也難登名作家的大雅之堂。而其雙性戀,難免會被拿來作笑柄了。

我又生起了一些聯想:倘若名作家的家裏真有一個菲律賓「家務助理」,他大概不會把她看作下女,更不會為了南沙群島主權爭議這種事而把她「召」來遣去,訓曉一番。 但是,要她真的畢業於馬尼拉大學國際政治學系,他也大抵不會對她的文化內涵感到多大興趣。有空相處,也不會跟她談及關於菲律賓的種種,不會關心「家務助理」們對她們的「主子」、對香港人、中國人的看法,因為他根本不在乎,他對這個「僕人之國」的認識,大抵和一般「大漢大港小人主義」暴發戶們的淺薄無知沒有多大分別,和他們那種可憎可笑的輕蔑狂妄,該是如出一轍的。

英美的教育,每天都給世界各地培養所有類屬的人才。受過英美教育的薰陶,信念裏多少會有正義、平等這些普世價值。 但擁有深厚漢文化傳統價值的本地華人,雖然留學英美,未必學得彼邦的這些文化內涵,遑論此中精粹,大抵華人社會的競爭環境要遠比西方慘酷,這些價值無法派上用場,學來了,真個付諸實踐,只會等同「自廢武功」,必然在「物競天擇」,「適者繁殖」這檔子事上儘吃大虧。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也就是說,最聰明的人不必施教,最愚蠢的人無從施教。 這教化嘛,對受體來說,畢竟是有侷限的,當今英美的教育也不例外。

這位名作家,在聯合王國本土讀過書,受過西方文明的薰陶,卻竟至於狂妄地直呼人家為「僕人之國」。 我看,此君至今懷著漢文化裏陰魂不散的華夷、君臣、主奴思想,他甚至不懂得徵引《聖經》裏耶穌「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名言以為註腳,為自己的狂妄輕蔑開脫,究屬「上智」,抑是「下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