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盆「菜」

老同學採得一些茅膏菜 sundew (Drosera spatulata),種在塑料盒子裏,謂之「圈養」,說是「唔係嘢少」,成活了。我說正考慮仿效種「菜」,則饗我以經驗,說是必須種在由它原生地點一併帶回來的石塊上,方可成活,並「提醒」我,要能禁受失敗才好試種!可我的字典裏缺少一些字詞,「失敗」乃是其一!

敝野客雖有壯旺的野性,也總愛觀察野外生態,早已見過這個型態非常奇特的小巧物種,卻是直到近年才聽聞它的鼎鼎大名,並從網上得知它是深度演化的捕蟲植物。
得便於是也去弄來了幾棵。比攝影數碼化以前我用 Kodachrome 幻燈拍到的難看多了。並不遵仿老同學的「膠盒石栽法」,卻用陶瓷花盆和敝處久存的泥土,種起了這「盆菜」。

也許因受野豬坌翻,這「菜々子」的原生環境相當敗壞;我拯救伊的時候,伊在亂草叢中非常淺薄的腐植土上奄奄一息,「匙葉」凋頹散亂,其上不見一滴「黏露」。

隨我入城當上了「盆菜」之後,天天非雨輒陰,竟日不能得見半刻的太陽。唯有用 24 瓦 LED 「光源模組」給予長時間的「仿日照」,並予澆淋「蝦缸」裏換出的廣東米蝦「蝦屎水」。整整十天之後,終於證實成活了,因見「黏露」已然分泌出來,隨之「菜芯」抽出一枚又一枚的葉芽。
此後這「茅膏菜々子」朝氣勃勃,生意盎然,放量分泌閃亮晶瑩的「黏露」。不幸的小蟲子於是誤以為是好東西,飛來投懷送抱,誤尋末路。
也許由於區內多真菌,這些飛蟲「小鮮肉」之中,尤以本土俗稱「蚊蜘仔」的「蚊」子為最多。此「蚊」體長不過 2mm, 「菜々子」的任何一顆「黏露」,都可以把牠逮住,供作「薩希米」。

雖謂「薩希米」,「菜々子」其實不必運用什麼「刀功」,只消由較短的腺毛分泌出消化酶,不過一兩天之後,「小鮮肉」的肚腸就會被完全溶化而吸收淨盡,只遺下一具乾癟的軀殼了。
「菜々子」透過光合作用、利用光能製造「黏露」,長出新葉。如果光照充足,伊的葉面和黏露腺毛就會顯得紅彤彤的;光照不足的話,就呈現一片青綠。
「菜々子」的根系逆向演化,甚不發達,全賴「食用」「小鮮肉」去補充吸收氮和磷等養分。營養充足了伊當然就要開花。可是開花的時間非常短促,一般早上八九點蓓蕾才綻開,過了正午就收攏,到了傍晚也就徹底蔫了。光照不足的情況下,伊乾脆只開到半道,意思意思也就算完了。
「菜々子」透過光合作用、利用光能製造「黏露」,長出新葉。如果光照充足,伊的葉面和黏露腺毛就會顯得紅彤彤的;光照不足的話,就呈現一片青綠。

「菜々子」的根系逆向演化,甚不發達,全賴「食用」「小鮮肉」去補充吸收氮和磷等養分。營養充足了伊當然就要開花。可是開花的時間非常短促,一般早上八九點蓓蕾才綻開,過了正午就收攏,到了傍晚也就徹底蔫了。光照不足的情況下,伊乾脆只開到半道,意思意思也就算完了。

可伊的開花行為卻又並非那麼鐵板一塊的有規律,可謂朵朵非盡同,天天不一樣。好比說,有一朵清晨含苞待放,七八點鐘蓓蕾就綻開,慢慢地花冠張放;可是沒到 11 點伊就再無寸進,嘎然而止。午後且已開始收攏。
又有一朵很晚才綻開,彷彿睡過了頭,懶洋洋地開到了午後差不多兩點鐘,始終沒有開盡,也就往回收攏了。有一天,我看伊的一個蓓蕾蠢蠢欲動了,連忙設定了每30秒拍攝一個畫面的 time-lapse 拍攝,四個鐘頭之後獲得20秒的短片,其中後半段的 10 秒就像一張靜物照片,紋絲不動。
還好有一些很老實, 8 點前就開,沒到10點就開盡了,卻能稍微持久,願意到下午兩點前才開始收攏。
在野外陽光充沛的環境下,伊也不見得願意開得久一些,同樣過午收攏,不到三點就跟未開的蓓蕾似的。到了晚上就徹底蔫了,第二天絕不重開。猜想也許跟是否已經授粉有關;還沒授粉就繼續開到中午,一旦授粉了就趕緊閉合。
「菜々子」矮小玲瓏,卻「懂得」把花莖長得高高的,無疑讓花朵遠離葉片,不叫前來採粉的飛蟲被自己「誤食」,務使順利幫忙傳粉,這可說是無意識的「智慧」吧。雖然花莖、花梗和花萼上也密佈腺毛、並同樣分泌著「黏露」,但是「露珠」非常微小,除了極小的蟲子,一般不虞被黏。不過我的鏡頭確實照到一隻肉眼看不見的小飛蟲、被黏在一個骨朵的花托上。
「菜々子」把「小鮮肉」活活黏殺,從人的角度看確實很殘忍。敝野客打蚊子或吸血巨蠅也就雷霆擊殺,閃電拍死,牠們不受多大痛苦。可「小鮮肉」被無毒性的「黏露」粘住,卻得徒勞地掙扎一番,禁受很久的折磨,要到「菜々子」的消化酶滲入軀體,才得慢慢死去,非常痛苦,可謂悲慘!

「茅膏菜々子」的「食性」殘酷,可伊卻有丰姿美貌。伊的「株式」十分有趣,而「黏露」晶瑩勝於朝露,桃紅的小花豔麗可人,甚堪觀賞。若到野外的群落去一天,固然不可能把伊粘蟲、「吃」蟲的過程看個大全。若只觀花的話,也常受天氣左右,且得一大早出發,並須適時到達群落,否則要錯過短促的開花時段。是所以敝野客索性把伊種在花盆裏,近日天天開花,隨時觀賞。至於飛蟲「小鮮肉」們的不幸,這是自然之母的安排,我固無能為力,唯有嘆息而已矣!
「茅膏菜々子」作為不會移動的植物,不讓蟲子給吃了,反倒懂得捕蟲、「吃」蟲,這看似是物種演化的神奇逆反現象。然而大自然其實卻是無奇不有,以反為常的。比如說那冠狀病毒Covid-19 吧,那是再原始低等不過的「什麼」了,甚至算不上是「生物」或「生命形式」,卻懂得把演化到了很高階次的現代智人的主要臟器在幾天之內全部搞垮「吃」掉!

沒有留言: